首页 理论教育打开艺术研究思维:回顾与展望

打开艺术研究思维:回顾与展望

【摘要】:艺术与管理的结合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我们通过这一行为,力求达到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三大价值的最大化,以求更进一步对社会起到公共导向作用。对这三个概念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加强对艺术管理的认知。但是我们最终要保护艺术家,要保护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地起到了对全社会的公共艺术的教育作用。

最后我们来进行总结与思考。今天的课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什么是艺术管理?为什么要进行艺术管理?怎样进行艺术管理?艺术管理的价值在哪儿?除了知识性介绍之外,我们提到了个案分享,通过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印象·丽江》、民族音乐文化——茶马古道、王力宏2004年民族音乐采风活动三个不同策划案例,更加深入了解了艺术管理的策划、宣传、执行等内容。

艺术管理的特殊性就在于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它的对象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时间、艺术信息等,这是一些极为特殊的对象,我们将其转换为可以流通的、具有市场性的、用于买卖的商品。因此,艺术管理是为了艺术而管理,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在“艺术”。艺术与管理的结合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从挖掘、发现到策划、宣传,从组织、管理到销售或成立公益性组织,再到最后的保护、传承,这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艺术管理流程。我们通过这一行为,力求达到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三大价值的最大化,以求更进一步对社会起到公共导向作用。在现代市场营销学中,一般产品主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衍生产品三方面。以音乐艺术品作为例子,核心艺术品是最直接满足观众、消费者的需求的;形式产品即表演者的造型,以磁带、光碟或书籍的形式出现的艺术产品;衍生艺术品主要指音乐服务类、音乐信息类、音乐培训类等产品。对这三个概念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加强对艺术管理的认知。

在我看来,与其说艺术管理是一门专业,倒不如说它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从今天开始,如果每位同学能够站在艺术管理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专业,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艺术管理重实践,理论为辅,这其实是现代高校在逐渐改进的一个方面。比如说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专业里,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每一年都会有一到两个月的实习周。这段时间内,同学们走出去,可以找到多种实习的渠道,如国家大剧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演艺中心、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等。真正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中,接触台前幕后的工作,这是一个十分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举动。

艺术管理专业是伴随文化产业发展而逐渐繁荣的新兴学科。我认为,艺术管理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艺术与市场的中介环节,它的目的是最终要将艺术这样一个特殊的产品转换成一个可以流通、可以买卖的商品。但是我们最终要保护艺术家,要保护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地起到了对全社会的公共艺术的教育作用。

最后,推荐《艺术管理学研究》《艺术管理》《中国艺术大系》这几本书,它们对艺术管理的理论性、概况性做了介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分门别类的艺术管理概论书籍,如《音乐市场营销及案例的分析》《艺术品市场管理与研究》等。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在研究生阶段可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谢谢大家!

【注释】

[1]http://v.ku6.com/show/W1Ema6PcWoyBlr_6ouCQ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