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书画传播方式与现代美术展览截然不同

中国古代书画传播方式与现代美术展览截然不同

【摘要】: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经常采用手卷的方式保存、展示、传播,是一边看一边推,徐徐展开的。中国书画的这种展开方式和观看方式是时间性、过程性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博物馆和美术展览会一样一下子挂出来展示的。在中国古代也没有公共性的美术馆和展览,多是三五知己相互应和品评,或者献给皇上和老师私赏。全国美协的展览、朋友圈的展览、学生的展览会显示出不一样的传播性质。

传播的问题也值得讨论。巫鸿是著名的美术史学者,他提出过一个问题:将中国古代书画的展示方式和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意味着什么?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经常采用手卷的方式保存、展示、传播,是一边看一边推,徐徐展开的。中国书画的这种展开方式和观看方式是时间性、过程性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博物馆和美术展览会一样一下子挂出来展示的。在中国古代也没有公共性的美术馆和展览,多是三五知己相互应和品评,或者献给皇上和老师私赏。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留存下来的画卷上有许多收藏家和文人墨客的题跋、诗歌、印章,包括乾隆皇帝的墨宝,很像是现在的网络跟帖,只不过画上面是跨越千年的交互。

除了研究美术的传播方式,还可以思考作品是通过什么渠道,怎样传播的?同一件作品放在美术馆和放在街头效果是不一样的。美术馆里有一种庄重和经典的感觉,和在街道上看涂鸦完全不一样。但并不代表涂鸦不好,涂鸦本身就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门类,有很多著名的涂鸦艺术家,比如美国的基思·哈林(Keith Haring)、英国的班克斯(Banksy)。很多当代艺术作品专门追求不可复制、不可存留、短时间存在。有的是为了专门批判过度僵化和利益化的艺术商业与收藏机制,有的是从哲学宗教的层面探讨空无。所以艺术有趣之处就在这种多样性上。当研究美术的传播时,可以从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等多个层面进一步考察。比如研究中国美术馆每年有多少个展览,它们是怎么开幕的,甚至细化到开幕时讲话的人和顺序,这些都会折射出作品的属性。全国美协的展览、朋友圈的展览、学生的展览会显示出不一样的传播性质。

既然传播的方式和媒介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那么谁去传播,谁控制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谁来告诉读者该读哪些信息,不该读哪些信息,就成为一种权力,也就是话语权。过去是主管机构和专家独享这份话语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大行其道,人们有了更多可能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能不加分辨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在接受信息时要想一下,对方说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我?有没有相反的观点和立场?要对作品的传播、宣传、阐释等信息进行一种批判式的解读,去分析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