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解构主义:突破传统秩序,改变建筑形态

解构主义:突破传统秩序,改变建筑形态

【摘要】:解构主义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改变稳定的、一成不变的秩序。解构主义把事物的非同一性和差异的不停作用看作是存在的较高状态,否定结构的永恒性。解构主义反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消解传统的秩序体系,显现出激进的思想和变革的态度。至此,解构主义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有了较大的影响。

解构主义原本是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的一个哲学思潮,最先在哲学和文学批评领域产生影响。一般认为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是后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解构主义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改变稳定的、一成不变的秩序。它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人们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反对任何先进的形式,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解构主义把事物的非同一性和差异的不停作用看作是存在的较高状态,否定结构的永恒性。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一些先锋派建筑师将解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他们以一种复杂的、动感的建筑形态来表达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专制和等级的藐视。解构主义反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消解传统的秩序体系,显现出激进的思想和变革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以埃森曼和屈米等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师提出的解构主义建筑思想与作品表现的一些观点大致如下。

①解除了古典构图原则的主从、隶属关系,建立起新的体制。它不是虚无的破坏,而是分解之后的重组,具有解构与重构的双重意义。

②建立起三个自律的抽象系统:点系统(物象系统)、线系统(运动系统)、面系统(空间系统)。在系统的叠合、相互关联、相互冲突、各个差别的状态下,使整体最大自由地做出相应的布局。

③抛弃一切已有的先例,从中性数学结构形成理想的拓扑构成着手,设计中强调多系统、无中心、不稳定和持续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法则。

1988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题为“解构建筑”的展览,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此,解构主义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有了较大的影响。

解构主义哲学对建筑设计领域而言无疑是将所推崇的反常规的、颠覆性的精神表现于建筑美学,在建筑形式上表现为对纯粹几何形体与既存的僵硬秩序的否定。但解构主义建筑也没有统一的建筑形式与建构方法,他们只是基于对传统的批判,反对既定的价值观念,将意义与精神重新注入建筑空间中。

解构的方法是理性转换过程中相对独立的消解构成手法,它向理性的辩证逻辑提出挑战,动摇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但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它运用形象构成手法实现建筑的生成和转化过程,在表面上似乎呈现某种无序状态,但在形象生成与逻辑思辨方面还是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解构论的设计方法体现在作品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以构成主义的手法,建筑元素、符号通过重构、交叉、叠置,显现形式上的“错乱”状态。

②把先前形态的整体进行间离、片碎、分裂,这是对原有规则的约定和传统构图方法的颠倒与反转,无怪乎有人惊呼“构图原理”要重写了。

③解构主义建筑不仅将那些已为人们熟知的基本形式、城市文脉以及对原形的“是”与“非”的界定否定,同时还形成基本形式上的夸张、无中心、不协调,以及时空上的张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在某种意义上,解构主义建筑将打破现代主义的精英统治论,并把形态构成要素推向一种极致。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多元化设计倾向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性、风格、情趣以致不同手法都可以归入“解构”的一派中来。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一种建筑现象,对现代主义建筑之后的建筑发展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它向人们展示了具有强烈个性的建筑形象,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建筑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