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形态构成第4版-基本形态要素

建筑形态构成第4版-基本形态要素

【摘要】:任何复杂的形态都可以分解为点、线、面、体,从形态构成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场合下,它们之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的。“场”是点得以存在的环境,是点控制和影响的范围,也是点得以显示的必要条件。宽阔的场环境,有利于点个性的表达,在建筑中,点常被作为趣味中心来精心设计。

任何复杂的形态都可以分解为点、线、面、体,从形态构成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场合下,它们之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的(见图2-4)。

图2-4 空间基本形态要素之间的转化

(a)点;(b)点运动成线;(c)线运动成面;(d)面运动成体

空间形态构成和平面形态构成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空间构成主要研究基本要素在空间中进行组织,以及对空间进行不同形式限定的问题。

点、线、面、体是建筑空间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建筑的整体造型就是这些元素在空间中进行聚合的结果。空间不同于点、线、面、体等平面或实体形态,它有特殊的形成、操作和组织规律。

1.点

点标出了空间中的一个位置,静态、无方向,是建立空间中心、重点和领域感的方法。点有集中性和控制性,和面、线、体等其他形态要素相比,点对空间的实际占有和限定作用较弱,但由于是空间的中心,容易成为视觉的焦点,所以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点对空间的影响有时是最强的。

柱子、方尖碑或塔等垂直的线要素,在平面上可以看成一个点,因此,它们具有点的视觉特征。

“场”是点得以存在的环境,是点控制和影响的范围,也是点得以显示的必要条件。宽阔的场环境,有利于点个性的表达,在建筑中,点常被作为趣味中心来精心设计。点以其位置、空间、距离、大小等不同因素发挥不同的视觉作用。点的设计效果要考虑点的大小对比及人的视觉感受,以视觉上的恰到好处为准。

两个点对空间进行限定时,在视觉上会产生连接两点的虚线,同时会有一条垂直于虚线的轴线产生。空间中的点要素或柱状要素所形成的若干个点,可以限定一条轴线,位于中轴线上的垂直线可成为吸引人前进的目标,或成为空间中的视觉焦点,或成为轴线的结束端,这是用来组合建筑形式和空间常用的手法(见图2-5)。

图2-5 点对空间的限定

(a)点的中心限定;(b)点的非中心限定;(c)两点之间的虚轴;(d)点要素和柱状要素限定的轴线

2.线

线有方向性和联系性,以其方向和方位在空间形态构成中起作用,垂直线较水平线的限定作用强。建筑形态中,线起到连接分散的点和面的作用,构成建筑空间形态的骨架。

建筑中的柱就是典型的垂直线,垂直线起控制作用的关键是它的高度,若其高度与它的粗细相差不是十分显著,就会具有点要素的特征。垂直线可以限定一个明确的空间形状,不同数量的垂直线限定的效果不同。

水平线可以从高度上限定空间,和垂直线结合能够改变空间的划分。

与垂直线或水平线相比,轴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它是人的心理感受到的线,也可以称为虚线。在建筑形态设计中,轴线对各要素起到规范和限定作用,使建筑整体或群体的关系达到相互协调、统一的效果(详见第3.1.1节)。

不同形态和方向的线限定不同的空间,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垂直线和水平线分别表示地心力的吸引和一个支撑的平面,两者结合在一起象征着直立在地平面上的体验和绝对平衡,有令人满足的感觉。斜线在方向上产生强烈的刺激,而曲线则表现出更强的节奏特征,能够进一步增强张力和能量的感受。

图2-6(a)中,由于视觉张力的存在,两根垂直线相互吸引,形成心理上的虚面,暗示了一根穿过虚面的轴线,产生对称性,有引导作用,成为序列的入口;图2-6(b)中,三根以上的垂直线能够限定空间容积的转角,建立视觉空间框架,构成通透的空间,但边界感很弱。改变线的位置和高度,可以调整空间的形状、比例和尺度感;图2-6(c)中,面感较强,可以限定一个由虚面构成的通透空间;图2-6(d)中,纵向和横向的垂直线的排列,有助于表达大空间的尺度感,可在大空间内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地带。图2-7为水平线对空间的限定示例。

3.面

从形态构成的角度来说,面可以是三维的,当物体较薄时就可以将其看成面。在建筑形态中,面可以是物体的外表,如墙面、屋面、地面等,也可以是扁的、片状的物体。和点、线相比,面有较大的面积和复杂的形象。

面是片状的形体,是构成形体空间的基本要素,有形状、色彩、大小、高低、质感、方向、位置等属性。面的这些属性和其数量、组合方式的差异,可以构成不同形态的内部和外部空间。在建筑中,顶面、底面和垂直面的不同处理,可以限定不同形式、不同开敞程度和不同感觉的空间。

图2-6 不同数量的垂直线限定

(a)虚面限定;(b)角限定;(c)多根垂直线排列;(d)双向垂直线排列

图2-7 水平线对空间的限定

1)水平面

底界面除了地板、楼板面外,还包括台阶、架空层、引道、水平构架等。抬高或降低地面可增强限定感,限定感的强弱、视觉的连续程度与基面的高度变化有关。

顶面是主要空间限定要素,可限定它本身和地面之间的空间范围,并从视觉上组织顶面以下的空间形式,由于这个范围的外边缘是由顶面的外边缘所规定的,所以其空间的形式是由顶面的形状、尺寸和地面以上的高度所决定的,顶面的变化是空间视觉和心理感受的重要影响因素(见图2-8、图2-9)。

图2-8 不同高度的基面

(a)低于膝;(b)低于肩;(c)基面下沉;(d)基面抬起

2)垂直面

垂直面在视觉上比水平面更活跃,是限定空间并给人以围合感的重要手段。它自身的造型和面上的开口控制着建筑物室内外空间之间的连续性,也是构成体量的重要元素。传统建筑中垂直面围合的空间大多是简单而规整的,现代建筑追求空间的流动与多变,利用垂直面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图2-10(a)中,桥端竖起的两个面中有一窄缝;图2-10(b)中,三组中间有缝隙的弧形墙呈圆形排列,有很好的标志性;图2-10(c)中,食品博览会会场,21个内侧为垂直面的墙圆形排列,外形酷似一个巨大的布丁,很好地呼应了博览会主题。

(1)独立垂直面

对其两个表面所朝向的空间既分割又控制,不能完全限定空间,且限定效果与人的视线高度有关(见图2-11)。

图2-9 不同形式的顶面

图2-10 垂直面空间示例

(a)纪念桥(克罗地亚,2001年);(b)某城市雕塑;(c)世博会饮食展示会场

图2-11 独立垂直面

(2)平行垂直面

构成外向性空间,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开放端产生强烈的方向感,在垂直面上开洞引入次要轴线,可调整空间的方位特征(见图2-12)。

图2-12 平行垂直面

(3)L形垂直面

由转角限定一个沿对角线向外的空间范围,内角处是内向性,开敞处呈模糊性和发散性,其自身或与其他形式要素结合,可构成有变化的空间(见图2-13)。

图2-13 L形垂直面

(4)U形垂直面

空间内含一个内向的焦点,开敞处呈外向性,转角处开口则使该空间呈现多向性并具有动感。

图2-14(a)中,空间的侧边长于底边,会产生运动感并对运动有导向性作用;图2-14(b)中,空间的侧边与底边相等或近似,该空间是静止的;图2-14(c)中,空间的底边长于侧边,很容易被分为几个相交融的静态空间。

图2-14 U形垂直面

(5)四个垂直面

四个垂直面构成完整的内向封闭空间,是典型的建筑空间形式,垂直面上不同位置的开口可增强空间的对外联系(见图2-15)。

图2-15 四个垂直面

建筑的屋面、底面的高低起伏和墙面的曲直开合,都影响着建筑空间的形态和性质。近些年,规则曲面和不规则曲面在建筑中的应用,构成了千奇百怪、变幻莫测的空间,带来了新的空间感受。

传统建筑多注重体量的表现,将面隐藏在体量之中,现代建筑把各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空间的视觉质量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建筑形态构成中,面的搭接、穿插、叠加、对位等不同组合方法,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面组合的建筑形态一反过去的体积沉重感,而具有明显的轻巧感(见图2-16)。

图2-16 墨西哥城F2 House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规则或不规则的曲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形态中,限定出变幻多样的空间形态(详见第1.4.2节)。

4.体

1)体的性质

与点、线、面相比,体有充实的体量感和重量感,是在三维空间中实际占有的形体的表达。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量度,有实体(体量)和虚体(空间)之分。

形态要素按照一定关系构成建筑空间的同时,还构成外部表现的实体,虚体(空间)由实体围合而成。建筑的形体是内部空间的外在反映,是空间构成的结果,形体与空间是共生的,是密不可分的,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手法有很多相同之处。

体有尺度、比例、量感、凹凸和虚实感等几方面的特点,体的造型具有显示建筑的整体轮廓和气势的作用。体可分为几何体和自由体。几何体具有简洁、纯粹、雄壮的美感,它给人一目了然的、肯定的力量。自由体形式多变、种类繁多。

2)体的作用

体积感是体表达的根本特征,是实力和存在的标志。建筑形态设计经常利用体积感表现雄伟、庄严、稳重的气氛。古代庙宇和宫殿总是用巨大的体量表示神和君王的威慑力,也常表示对人力、自然力的歌颂和对英雄或丰功伟绩的纪念,唤起人重视、敬仰的感情。

3)体的视觉效果

人对建筑形态的要求是丰富多变的,一味强调体积感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有时需要伟大崇高,有时需要弱小平凡、轻松、亲切,不适当地表现体量会造成笨重、压迫等不舒服的感觉。尺度是决定体量的根本因素,比例和形体影响体量的表达,形体表面不同的肌理、色彩等会引起不同的体量感联想。在形体表面开洞会增加活泼感,扩大窗洞、暴露内部空间是有效地减轻体量感的方法。

不同空间方位变化的体,传达着不同的视觉语言,垂直与水平、正与斜等都直接影响整体形态的表达。棱柱直立和放平后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放置角度不同也会使感觉不同。棱锥圆锥、半球的正置与倒置会产生截然相反的表达效果。

4)体的类型

建筑形态的基本形式是规则的几何体。建筑中常用的基本形体有棱柱、棱锥、圆锥、圆球、圆柱、圆环等。建筑形态可以由一种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也可以由几种体组合而成。

从形式上分,体有规则的几何体和不规则的自由体,不同的形体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几何体是构成建筑形态的基础,几何形准确、规范,容易实施,常被建筑师直接采用,复杂的建筑形体多是由基本几何体变化而来的。

(1)立方体与长方体

方形是规则几何体的典范,垂直的转角决定其严整、规则、肯定的性格和便于实施及使用的特点。立方体是一种静止的形式,体积感明确,有平易、坚定之感,但缺乏明显的运动感和方向性。

方形的长、宽、高比例可变性强,是建筑空间中最常见的形式。不同形状的空间有不同的造型特色,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长方体空间有明显的方向性,正方体空间各方向均衡,具有庄重、严谨的静态感。水平长方体给人以舒展感,而垂直长方体则表现出强烈的上升感(见图2-17)。

图2-17 正方体与长方体

(a)正方体;(b)垂直长方体;(c)水平长方体;(d)浙江大学图书馆(2002年);(e)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2)棱锥与棱台

棱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顶点,是非常稳定的形态。倒立的四棱锥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视觉感受截然不同。棱锥形空间有强烈的上升感。

四棱锥在视觉上以三角形作为建筑主题,其代表作是埃及金字塔。四棱锥与球体一样具有极强的完美性,贝聿铭在罗浮宫美术馆的庭院中采用了玻璃的四棱锥,与周围的法国文艺复兴巴洛克形式的建筑群形成对比。

棱台是棱锥的下半部分,正置时有很强的稳定感(见图2-18)。顶面与底面都是水平面的棱台倒置时,并不失视觉上的稳定感和平衡感。

图2-18 棱锥与棱台

(a)四棱锥;(b)三棱锥;(c)棱台;(d)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e)美国学院生命保险公司总部

(3)圆锥与圆台

圆锥的表达形式比较柔和,以其简洁的几何形体,创造出独特的造型效果。当它的顶点向下直立时,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和棱台相似,倒置的圆台在底面和顶面是水平面时,仍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见图2-19)。

图2-19 圆锥与圆台

(a)高圆锥;(b)低圆锥;(c)倒圆台

续图2-19

(4)环形和弧形

环形和弧形转折均匀,能表现连贯和柔和的动感,环形和弧形空间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流动感(见图2-20)。

图2-20 环形与弧形

(a)环形;(b)不同的弧形;(c)弧形的组合;(d)双圆环;(e)单圆环

续图2-20

(5)圆柱与圆拱

圆柱体造型简明而清晰,是建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形体。圆柱形建筑给人一种简洁美,容易被人识别,若处理得法,易成为充满雕塑感的标志性建筑。垂直放置的圆柱形空间有向心性和积聚感,水平放置的半圆柱形成拱形空间,有沿轴线聚集的内向性(见图2-21)。

圆柱体的轴线垂直于底面时是稳定的形式,当中轴从垂直状态倾斜时,则会处于不稳定状态。

图2-21 圆柱与圆拱

(a)圆柱;(b)圆拱;(c)新加坡卡姆登媒体中心;(d)新疆某宾馆

(6)圆球与椭圆

在所有形体中,圆球体是最简洁的,表现出基本几何形体的坦率和纯粹。圆球体是具有向心性和高度集中性的形体,像它的原生形式——圆一样,通常呈稳定状态,在所处的环境中可产生中心感。

圆球体造型易令人产生崇敬、敬仰的心理感受,常用于科技馆、天象馆、宗教建筑等建筑类型。采用整个球体作为建筑造型时,技术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建筑中常见半球体、四分之一球体或部分球体的应用。对球体的分割应遵循圆形固有的属性,发挥其几何形的特性并确保其意义。

圆球体经过变形能够形成各种椭圆球体,浑圆、饱满、整体性强,视觉效果与圆球体有一定相似性。椭圆球体有长短轴之分,因此,其室内空间效果更佳,比圆球体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见图2-22)。

图2-22 圆球

(a)圆球;(b)半圆球;(c)日本藤泽市湘南台文化会馆

(7)自由体

自由体是由无规律的自由曲面围合而成的,一般没有平衡感,比规则体更富有动感,常为现代一些建筑流派所选用,以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见图2-23)。

图2-23 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F.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