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教育衔接提升研究成果

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教育衔接提升研究成果

【摘要】:本部分以W学院为例进行阐述。W学院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国家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前,W学院是一所专业门类丰富,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好适应的高职院校,其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通过对W学院新兴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梳理发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出“一个面向、两个依据、三个标准”的特点。

本部分以W学院为例进行阐述。W学院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国家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前,W学院是一所专业门类丰富,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好适应的高职院校,其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目前,该校处于高职往应用型本科转型提升的重要阶段,以该校为蓝本进行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高职课程体系特征

(一)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职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此类人才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二是具有明确的工作岗位;三是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四是从事技术技能工作。通过对升级前的W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整理发现,虽然各专业面临社会生产的不同岗位,采取不同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式,所培养人才所要掌握的生产技能迥异,但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都有其共同点,即将本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具有专业相关知识,能在专业对应行业从事技能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人才规格的制定主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知识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社会经济、言语、计算机操作、专业行业基础知识等;能力包括表达沟通、书写交流以及运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

(二)课程结构

W学院专科课程体系的建构采用的是在目前高职普遍使用的自上而下的“直线式”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设计遵循“解决社会问题”的课程观,在这一价值取向的指导下,首先对专业涉及行业的岗位进行梳理,对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各项分解任务进行能力的剖析,从而得到多维度的职业能力群,能力群的确定关系到人才培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以及确定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比例分配,即课程结构的框架

纵观其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按不同的课程分类,从理论与实践、公共与专业、必修与选修三个维度将各代表性专业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如表3所示。不难发现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课程目标的导向高度吻合。理论与实践方面,除个别专业,几乎所有专业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略高于理论课程学分,反映出高职院校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分配上,专业课程占据了课程体系的绝大部分,反映出高职院校的具有鲜明的专业导向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能否胜任岗位的需求为最终评价标准,而课程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大量专业相关课程的开设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必修与选修方面,必修课程以较大的比例占据课程体系的主体,课程弹性较小,未给学生较大的拓展空间,保持高职课程对于培养人才基本的、实用的技能这一特性。

表3 各类型课程学分比例表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特征

(一)课程目标

应用型本科是以介于高职及普通本科之间的“中间型高校”身份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型阵营,定位于培养具备较厚实理论基础、熟练实践技能、较强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工程师,其培养的人才应集学术、技术、能力的于一身,面向职业而不拘泥于职业岗位本身,而是有进一步提升,实现终身发展潜能。通过对W学院新兴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梳理发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出“一个面向、两个依据、三个标准”的特点。一个面向:面向地方相关行业,立足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两个依据:一是依据国家对本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二是依据地方行业所需人才的要求;三个标准:一是指德智体美等基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二是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三是具有开阔视野、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课程结构

在以社会和人本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前提下,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建构呈现出多模块、多类型特点,提供给学生发展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对应的课程载体,给学生多种选择和发展方向。

表4 不同维度课程结构的归类表

从表4可以看出,在W学院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将课程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归类:一是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并行,且以理论体系为重,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厚基础”的要求,在基础之上强调实用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并驾齐驱,其中基础类分通识基础、学科基础类,专业类分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类,如此多个课程模块逐层推进,各行其职,多维度上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项能力,体现“宽口径”的要求;三是必修与选修方面,必修课占据大部分,选修课比例小,课程弹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