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提升衔接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

研究提升衔接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

【摘要】: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相比发达国家严重滞后。近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非常快,按照1990年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人均GDP在1990年只有美国的10%以下,但到2010年升至20%左右。当前,我国缺乏具有技术含量的高端岗位和高端人才。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即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调整将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挑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也日益显现。

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相比发达国家严重滞后。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5月23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东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欧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的1/2。其中,按照购买力评价水平,中国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比1990年增长1倍以上,但是仍不到OECD国家的一半水平,也不如拉美国家的水平[3]。近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非常快,按照1990年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人均GDP在1990年只有美国的10%以下,但到2010年升至20%左右。中国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几乎是1980年时的8倍,但仍大大低于欧盟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水平。国际劳工组织2007年发布报告,认为2006年中国工业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1.2642万美元,不如拉美地区和中东地区劳动力年均创造1.8908万美元和2.1910万美元的水平。此外,中国科学院曾发布多份报告认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甚至不如印度。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也认为,2008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说明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缺乏具有技术含量的高端岗位和高端人才。高端岗位可以释放新兴产业等具有前瞻性产业的潜力,培育更多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岗位,从而实现稳增长和促就业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缺乏有技术含量的高端岗位,如高端服务业等,这些高端岗位的不足,是高端人才严重短缺的反映[4]

我国现有的劳动力结构,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在人才市场中主要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全国不断加剧并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见图5)[5]

图5 我国现有的劳动力结构之主要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产生的不匹配。其突出表现是,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即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调整将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挑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方面,结构调整将产生对人力资本的新需求,而现有的劳动力结构难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持续扩张,结构性失业的苗头已经显现。

实际上,在我国新生劳动力中,大学毕业生占据近一半,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更是尖锐。导致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因素可能有多种,其中之一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教育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占新生劳动力近一半的大学生根本无法与市场五成以上的中低端需求相对接。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和智库等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