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衔接提升研究成果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衔接提升研究成果

【摘要】:(三)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基础理论学习中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首先,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本科教育范畴,与普通本科教育一样,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也是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机构的“高级”之所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根据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学过程、亦即一定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根据发展认识论的研究,从18、19岁到22、23岁,人的认识可能达到结构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要重视学科结构。这里的“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形成的整体。只有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结构,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涉及该学科的问题。同时,当旧的学科结构不能解决某一问题时,应用“转换”的方法,又可建构新的学科结构,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对应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视结构,转换中学。其基本过程为[3]

整体一分析一组合一结构一转换

可以将其称为结构水平的教学模式。基于对教学主体论的不同认识,教学模式逐步被人才培养模式所取代。但是,建构结构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

系统论认为,功能和特定的结构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所在。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就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系统和高职高专教育系统。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可视为专业性的应用型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如果说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技术性”的话,那么本科教育则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通用性”特征。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其专业性更为明确,实践性与应用性更加突出。学生通过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后,理论基础坚实,能满足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的需要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相较于其他普通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其培养的重点更加突出,即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其中,行业需求为本位,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应的知识、素质结构(较深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规格的人才既能达到本科层次人才的基本要求,也具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殊性,即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清晰的服务方向

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培养急需的人才,因此,其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因而服务方向更加明晰,更具有针对性。比如,以汽车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其应用型本科教育可以做到以培养机械工程师、汽车营销管理人员、机械项目管理人员、机械工程管理人员等为目标,服务方向清晰。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汽车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基础理论学习中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首先,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本科教育范畴,与普通本科教育一样,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也是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机构的“高级”之所在。

其次,科技发明、发现和创造的历史证明,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水平将会大打折扣。

二、从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上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趋向多样化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由于重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更加重视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方法。因而,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更容易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从而为引入诸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团队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三、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师来源渠道宽广,强调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目标相一致,在教师聘任时要求所聘任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最好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亦可一部分教师从事理论教学,另一部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从而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双师双能型”。学校一般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聘任方式。专职教师可以申请假期到企业了解最新发展情况,兼职教师一般是从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中选聘。教师能力和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最近发展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满足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多样化的要求,又可以以此为纽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四、在人才培养途径上,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和行业各界的大力支持,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也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根据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首先,近年来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应及时设置新的专业,开展新兴学科的研究,把科研的成果应用到经济产业项目中去。其次,重点建设地区优势专业,设置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应用型的人才。发达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善于依据地区经济特色设置相关的专业,这样不仅为地区培养对口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应用项目开发,保证师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持续提高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新颖性;开发实训基地,保证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和聘用工作,保证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稳定性。

五、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科群进行专业设计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克服“单打一”的发展思想,走学科专业群的建设道路。首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特色资源与优势产业为依托,突出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服务面向定位,把办学主动纳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整个体系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应用型长线学科专业作为核心、短线学科专业为外延构建学科专业群,真正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来设置专业,体现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其次,构建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支撑、长短线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群,充分发挥办学积淀有形与无形的作用,集约利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人才高地和资源集合优势,打造强势学科专业,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最后,凝聚力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学科专业群的形成,可以较好地应对人才市场的变化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冲击,科学健康地发展学科专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当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时,可以较好地发挥短线专业的办学灵活性,采取适度扩张性策略,加快新兴学科专业发展,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拓展办学空间。当人才市场的有效需求不利于某些专业的发展时,可以发挥长线专业相对稳定的特点,在学科专业群主体方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适时收缩甚至调整短线专业。总之,不管人才市场出现何种情况,由于长短线学科专业各自优缺点存在的互补性,就使得学科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

六、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进行设计,从而确定所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基本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岗位综合实训。加强专业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尤以实训为重。基于此,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实践教学学时应占教学总学时的40%以上,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得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

七、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校内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所谓“能力本位”,其广义是指所有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应以能力为本位。学校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根据高校教育的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校内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应重点围绕“能力本位”这一主题来构建。

如果说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多要素协作的系统,那么其中的核心要素是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基础要素是办学定位,质量支撑要素是“双师双能”素质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平台,质量保障要素是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和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