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校企合作理事会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实现校企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共同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图9 “循行导教、产教融合3+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图开办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实验班,选拔优秀学生,为合作酒店企业定制式高端培养酒店精英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尤其是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课程。......
2023-09-18
目前,我国每年学校都有一批高职高专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升格一方面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在这些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的院校中,所有学校都经历了从高职高专向本科人才培养的转变。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教学计划的变更和培养层次的变化。两种教育的转型,既有联系性又有创新性。
所谓联系性,指的是在两种教育的衔接中的关联性和延续性。这种联系性又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尽管一些高职高专升格成为本科,其中高职高专阶段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升本的重要依据,在从专科升入本科以后,这种特色不但不能抛弃,而且要继续保持,并在本科层次上发挥特色。第二是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的延续性。现在部分专升本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完全抛弃专科时的做法而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升级,原有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要保持。
所谓创新性,创新是专升本高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虽然一些好的做法要保持下来,但是这些方法一定要适应本科阶段的教学规律。因此,专升本高校应该从整体上构建一套新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再吸收原有特色,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以应用型本科为指导,切实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从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对专升本型高校来说,是一个跨越式的、上层次的、脱胎换骨的发展演进过程,最关键最难的还不是教学方法和学校硬件的改变,而是观念、理念的更新与确立。办学观念、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形成办学特色、显现自身独特风格的基石。办学理念主要包括大学的教育理念、育人理念、治学理念等,它支配着学校前进的方向、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是大学所有人的共识和共同精神追求。
(一)高等教育基本理念的转变
1.科学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曾经一段时间在发展观上注重的是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轻长远、重局部轻整体、重速度轻效益,没有切实按照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发展,特别是在高校扩招以后,表现更为明显,先招生再建设,尚未建设好又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大众化,而不应该是教育质量和要求的低俗化。目前的发展观最主要的转变是从数量化的发展观转变成为质量为主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2.全面素质教育化一一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全面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提了很多年,甚至从小学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时至今日,我国全面素质化教育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全面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当前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结果。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理所当然承担着这一历史使命。特别是从高职高专转型的高校,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重要。这不仅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学校发展同质化程度高的情况下。放眼世界高等教育我们发现,本科阶段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在本科阶段的第一、二年级都不分专业,纯粹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也就是学习首先要立人,才能立才。素质教育是立人的过程,专业知识是立才的过程,立人是立才的基础,没有立人的过程,立才未必是正才,有可能是歪才。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是为了培养根据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未来的世界是创造性的世界,是能力的世界,世界变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知识的更新更快,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更强于学习当前的知识,因此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和学会创造。
3.综合化——教育内容的更新与变革的新趋势
综合化是新世纪大学发展的又一大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各类问题越来越复杂,单靠某一学科很难解决某一问题,因此,综合化的发展必定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初以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高职高专的转型,综合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在高职高专时期,学校的发展都是比较单一性的,专业性强。进入应用型本科之后,这种综合型首先体现在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需要有相关的师资和学科相对应。其次,应用型本科承担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复杂,如何在学校内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化发展是重要的步骤。而且大学的综合化发展也使得学校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学科间的发展最有利于学校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全面素质教育发展。
4.学术化——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建构
学术化是大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由于从高职高专转型而来,应用型本科相对于高职高专,其学术氛围更为浓厚,学术组织更为严密,学科建设更为明显。为此,如何将学术化深入到学校管理各个方面,是转型高校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行政化和学术化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有差异的,行政化注重服从,学术化注重自由。行政化注重规则,学术化注重对真理的探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很严重,学术化管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要学术化管理,学术化管理体现在:第一,学校由专业学术人才治校。高校管理也是一门学术,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是一名管理人员。第二,教授专心治学。教授的专职就是从事学术研究,教授治学是其本质,也是学校能够运行的重要形式。第三,发挥教授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授,教授在学校的发展决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基于我国当前的环境,完全脱离行政化,进行完全的学术化也是不现实的,之所以提倡从行政化向学术化的转变,主要意义在于:从大学学术本质特点出发,遵循学术活动规律,提升学术权力,平衡两种管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学校定位的转变
高校学校定位主要是从学校类型定位、学校功能、学科结构以及学校服务面向方面确定。从学校类型层次看,目前我国专科院校主要由省属、市属或是省市共建,大多为两级管理体制,专科层次的学生招生计划由本省统一安排,而本科院校则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管理体制,招生计划由国家整体安排。在功能上,专科院校主要是教学型、应用型,而本科院校则有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和研究型等多种形式,当然,对于刚专升本的高校,一般是从教学型或是高级职业技术型,虽然不能在短期实现向更高级升格,但是这种转变也是非常大的。在学科结构上,专科院校大多为单科性或混合性,而本科院校应是多科性或综合性院校。在学科发展上,专科院校因为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中心为专业,相对来讲学科建设关注的比较少。而本科院校是以知识培养为主体,学科建设相对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从现实来看,目前本科院校都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发展。
从学校的服务面向看。专科学校由于其主办单位是城市或一定的政府机构,所以专科学校的服务或是面向某一行业,或是面向某一地区,而且该地区相对范围较小,主要是以所在城市为主,相应进行周边辐射。而本科院校由于其学科的综合性,服务面向相对较大,层次相对较高,领域相对较宽。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人才定位的转变
从人才培养目标看。人才培养定位是学校定位发生变化最为主要的体现。因为学校的层次发生变化,学校的理念有所转变,最终都是服务于人才培养。之所以要转变,是原来的培养体系不能或者不利于培养新的人才类型。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注重基础型、应用型。在培养模式方面,强调学生的应用型、通识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除了理论基础知识以外,本科人才还注重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独立担负与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和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它要求学生要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更高的职业技能,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系统性,理性色彩更浓,所培养的人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专科院校的转型提升,除了人才培养类型的变化,接着需要较大调整的是教师的角色。高职高专学校教师的主要精力在教学,要带学生到现场实习,教师大部分都是双师型,既能够在课堂上课,又可以下企业指导,由此形成教师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但是,随着学校的转型升级,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要求除了能够教学、能够指导,还要能够科研。也就是不仅要运用知识,而且还要发现新知识。通过科研促教学,通过科研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这对于转型高校的师资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此,新转型的高校应该在师资队伍上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提升现有师资。学校转型升级,以现有教师为主体,要充分运用现有师资,通过进修,学历提升,培训等方式提升现有师资,从而使他们适应新的要求和形势。第二,引进师资。引进师资是转变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学校类型发生转变,学校引进师资的类型、水平和层次都有大幅度的提升。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五)科研学术要求的转变
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方面,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有很大的差异。高职高专重视的是教学和实践,在整体教学环节中,教学和实践特别是实践是主要部分,部分专科学校三年的学习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生产第一线完成的。为此,教师的工作则是教学和指导。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淡化学科、淡化科研,即使有科研活动,也更多的是为了教学和实践服务,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科研活动。相对而言,本科高校的科研与此有很大的差异,高校的功能本来就有四个: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里所指的科研主要是对科学知识的原创性的研究,而不是专门为教学服务的科研,社会服务也是利用产生的科研成果的服务。因此,提升科研水平、转变科研的内容和加强科研服务面向,是转型高校应该注重的一方面。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的具体措施
(一)着力解决好学校的科学定位衔接
做好衔接,首先要解决的是理念问题。理念是具体措施的先导,学校具体的办学措施,都是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尤其是在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问题上,虽然这两类高校在衔接的学理上、关联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真正要进入应用型本科教育,首先要发生转变的就是各种理念,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决定了学校的层次、水平、方向。这是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办学定位不明确会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根据当前对高等教育的研究,目前针对高职高专升格到应用型本科后能够选择的大概有三种学校定位类型:第一种是办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这种类型主要是依托原有的教育特色,进行深化。第二种情况是办专业性、应用型本科。这类型主要是在保留部分特色的情况下,需要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第三种情况是办学术性、研究型的高等教育,这对于大多数高职高专升格来的本科来讲有些困难。从理论上来讲,以上三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根据现实情况,三种选择则有不同的实现可能。第一种类型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最少是在制度上没有完全实现,也就是办本科层次的纯粹的职业教育,这和我国目前的教育分类似乎有点矛盾,但是这是将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三种方式有困难,因为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办了多年的本科院校还是在教学型或是教学研究型上挣扎。一所高职高专一升格就办成研究型,可能性不大。因此,从我国现实考虑,高职高专升格后办成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最好的选择。选择建立专业性、应用性的本科教育有如下原因:第一,根据国际教育的划分,“专升本”的院校应定位于5A2类,即朝专业性、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发展,高职高专之所以能够升格,主要在于其自身在专科阶段的办学特色,因此,发挥原有的办学特色非常重要;第二,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科定位要主动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因为该类本科院校在之前的办学中有相关行业背景,办学重点突出,如果再寻求其他的发展路径,时间会很长,效果未必好,因此应该围绕重点,办出特色。[2]
(二)提升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衔接
专科向本科的衔接,除了理念上的转变,更为基础的是教学基本建设的衔接。高职高专从办学层次上来讲,也属于大学,但是由于其办学的层次与基本方向和应用型本科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的提升衔接中还有许多需要改革。基于高校管理的基本规律,这种教学基本建设的衔接综合起来主要是建设、改革、管理三个大方面。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1.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
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重要工作就是人才培养的规格的转型。如何树立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是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证。因为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规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了人才的类型、人才知识结构、人才的能力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主要指的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现有的师资情况、教学条件等相关资源,还要考虑到学校发展对人才的长远培养,同时要考虑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来讲,人才培养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基本特点上,高职高专注重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使用现行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承担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知识更为深厚,同时体现其应用性。在能力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注重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与环境相结合运用知识并能适当创造知识;而高职高专更多的是在具体岗位运用知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重视应用性能力外,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两者的人才培养类型虽然都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上具有质的不同。要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衔接和持续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的档次和层次。
2.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划的具体体现。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有如下特点:
第一,以高职高专时期已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拓宽理论基础,加大理论深度,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二,在继承高职高专的职业性、应用行的基础上,提升理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三,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定位于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不同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技能型与普通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型,是在原来技能型人才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拓宽[3]。
一般来讲,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遵循如下原则,“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与高职高专向比,这些原则与其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需要衔接的地方。所谓“厚基础”是指基础知识而言。基础知识不仅是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人文素质知识等,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宽口径”是指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方向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兴趣,决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在就业中能够有多种选择,以及在后续学习中有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强应用”是指结合职业发展,设置应用型课程。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与其他本科教育的不同特点。其他本科教育重视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而应用型本科还是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技能型课程,加强实践性课程,强化设计等环节来实现。
3.课程体系与结构的衔接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形式,课程结构的类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类型。从课程来源的角度看,高职高专课程的构成主要来自职业需求,也就是基于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构成除了来自职业的需求,其他重要来源在于知识体系的完备性,也就是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与结构。基于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之间的差异决定了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之间的差异。应用型本科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与结构与其他本科的课程体系又有不同,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与结构同时重视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这就意味着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兼顾好学科基础平台建设和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培养方案中与学术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大不同是可以把培养过程分为学科基础和应用能力两个课程体系,两个课程体系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每个课程体系中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且两个体系之间是平台建设和应用培养的关系而非主从关系[4]。
4.师资队伍的衔接
虽然从职业分工上来看,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具体到两个不同层次的师资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上来看,这两类师资的职责和使命确实有难度、高度之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师资队伍的衔接必须跟上。与高职高专的师资队伍相比,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在学历、职称、能力、素质等结构方面都要有很大的提升。当然,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不管是引进新教师还是加大在职教师培训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部分高职高专虽然层次上升了,但是师资队伍水平并没有提高,这就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作为转型高校,如何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来看,主要还是通过两条途径解决。第一条途径是引进师资,这条途径最快也最有效,因为直接引进师资可以在学历、能力、素质上实现快速提高。第二条途径则是加快已有师资的培训力度。引进师资毕竟只能解决一部分师资,因此如何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从专业方向、素质提升、能力加强等方面对现有师资进行优化、提高,从而进一步符合新的教育水平。
5.学科专业建设衔接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在高职高专阶段,学科建设被忽略,学科建设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在本科阶段,由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得以全面重视,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课程、课题等几大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人。
从专业建设到学科专业建设都要重视,转型高校在这方面的衔接非常重要,因为专业建设影响的是学生发展的方向,而学科建设影响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学科建设是本科学校的基本要求。首先,加大学科建设要制订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制订学校学科发展规划,要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结合,要与专业结构相匹配,学科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及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其次,是凝练学科建设方向。高职高专阶段的专业建设其实已经包含有一部分的学科建设,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进入本科阶段以后,学科建设提上日程。凝练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第一步,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不能随意为之,而是要根据学校已有的学科基础,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凝练学科特色。最后,是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与培育。高职高专阶段,对专业负责人较为明确,但对于学科带头人不是很明确。学科发展是以一定的方向为基础,需要有团队来建设,为此遴选学科带头人非常重要。学科带头人应该在该学科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实力,以及对学科团队的带领作用。
学科建设要与专业建设结合,学科建设要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专业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作支撑。从而做到学科建设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专业建设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6.教学基地建设的衔接
教学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地方。相对来讲,高职高专教学阶段的教学基地较多,但是其特点是较为分散,并且水平参差不齐。在转型后,教学基地建设应该进一步强化,并提升水平。教学基地建设的衔接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摸清基地情况。高职高专时期的教学基地大多时候较多且分散,为了加强管理,形成有机整体,必须摸清基本情况,充分挖掘潜力;第二,是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学基地建设应该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既要做到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知识,又能够掌握专门的技能。为此,学校应该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并在实习基地中形成管理机制,齐抓共管。第三,是形成一支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到企业走走看看,而是要融入生产实践中去。为此,不仅是高校需要有一批教师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而且实践单位也要有一批双师型的队伍指导教学。
(三)坚持以人为本,本科教学管理中的专业服务意识
本科教育的衔接,还体现在管理方面。高职高专由于对于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全体现学术在大学中的地位,也就没有体现出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基本特点,虽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某些方面与高职高专有着相似性和关联性。但是作为更突出学术的本科教育,则要在管理中突出专业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
所谓专业服务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第一,管理队伍的专业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体应该是职业化的职员。这些职员从事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与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是不一样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就要体现专业化的管理水平上。第二,是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术是大学的根本,没有学术的自由和研究的自由,大学就不能成为大学。在高职高专时期,大学可能还没能意识到这点。但是作为本科院校,这点必须非常明确。服务意识要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是对教学的服务,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教学服务就是为教学提供各类合理的条件,让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而不是想着如何管理教学,要以教学规律为服务的宗旨,而不是想着如何让教学在一般的管理理念下运行。其次,是对教师的服务,当前我国对于教师管理过多,服务过少,没有根据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提供服务,而是根据管理者的要求对教师提出各种要求,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是不利的。最后,是对学生的服务。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为学生服务是大学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要树立服务意识就更为重要。
提供更好的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和推进服务手段的信息化。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就要从管理队伍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全方面提升。建立专业化的教学管理服务队伍,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治水平,需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行政能力,并能做到勤政、廉政。推进管理服务的现代化手段,就是要采用最新技术,进行管理。
[1] 徐高欢.高教园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校际资源共享实践认识.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6.
[2] 付廷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关系初探.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2-4.
[3] 董忠敏.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人才衔接的培养方案浅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 潘懋元,吴玫.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性学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衔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9):52-55.
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衔接提升研究的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校企合作理事会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实现校企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共同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图9 “循行导教、产教融合3+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图开办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实验班,选拔优秀学生,为合作酒店企业定制式高端培养酒店精英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尤其是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课程。......
2023-09-18
四、“创新实验班”的管理方案第一条 总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学院决定在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实验班”。......
2023-09-18
人才类型在不断增多,层次在逐渐细分。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式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类型的转型,不仅高职高专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部分本科高校也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开展人才规格的分类和标准的研究非常必要。为此,开展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衔接既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也有现实的可行性。下面主要从人才分类的角度进一步阐述。......
2023-09-18
师资队伍结构属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微观结构,是指学校承担教学工作的群体中具有不同特征的人员的配备及其构成关系。学历结构,是指不同层次学习经历的教师数量分布状况和比例关系,即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本科、专科及以下不同学历教师数量的构成情况,是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水平的标志和学术发展的后劲所在。专兼职结构,是指学校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结构。......
2023-09-18
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相比发达国家严重滞后。近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非常快,按照1990年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人均GDP在1990年只有美国的10%以下,但到2010年升至20%左右。当前,我国缺乏具有技术含量的高端岗位和高端人才。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即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调整将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挑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也日益显现。......
2023-09-18
但是,双元制的产生、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学校与企业两元办学,双轮驱动,学生在学校是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作为学员在企业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据最新统计,德国目前有16个州,其中11个州有类似于职业学院的教育机构。德国已经有大约390个得到承认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同时,德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和发展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与修改,保证它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023-09-18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基础理论学习中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首先,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本科教育范畴,与普通本科教育一样,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也是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机构的“高级”之所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根据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2023-09-18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既有共性特点,又存在区别。二者的差异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通用性强,教育过程中强调迁移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人才职业适应性强,教育过程中强调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主要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