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潼关文史:七仙女下凡的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

潼关文史:七仙女下凡的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

【摘要】:七仙女下凡人间是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其故事的版本很多。正因为人间社会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民性淳朴,挚爱友善,所以才吸引天界仙女下凡,一去不归,甚至惹得玉帝动怒,以至发天兵天将到人间寻找;也正因为人间还存有邪恶,才致使仙女或发力治邪,或以智救难。六仙女降临潼关,作了许多好事,才使得潼关先民建娘娘庙以祭祀,这些故事传说应该是潼关的先民所创。

人们都知道,玉皇大帝有7个女儿,其中一个嫁给董永,那另外6个的下落恐怕大多数还不知道哩。传说玉皇大帝的这6个女儿,个个都很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织、桑、纺、麻手艺高强,但她们的脾气和性格都很不同,各自有自己的爱好。她们居住在天上的仙山琼阁,虽说超凡脱俗,但是,日久天长她们受不了天庭清规戒律的约束,都有些心烦,一心向往人间的自由生活,于是,她们一齐奏明玉帝要去人间看看。玉帝因为七仙女的前车之鉴,唯恐发生类似事件,心中不大乐意,但他爱女心切,经不住众女儿再三央求,只好应允。女儿们临行前,玉帝千叮万嘱:“不可久留人间,切莫轻信巧言,速去速回,免得父王母后挂念。”

再说,六姐妹飞到人间,看见到处都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心中好不喜欢。一日来到潼关,见到的更是一番好景象:关隘险峻,渭水东流.眼前九曲黄河抱关,河中鲤鱼打挺,雄鸡一唱,三省回荡,身后巍巍秦岭蜿蜒起伏,华岳山峰傲然挺立,翠鸟一鸣,响彻漫山遍野。青山绿水相映,火树银花增辉,遍地鲜花盛开,蝶飞蜂舞,香飘万里,人来车往,甜溢四方。仙女们禁不住发出感慨:好一派雄关虎踞耸畴险,九曲黄河抱关来的壮丽景象!

大姐是领头的,她看到城内街道繁华,井然有序,当即决定留在潼关城内,再不返回天庭。其他姐妹五个分别安居乐业,精耕勤纺,过着人间自由幸福的生活。

五姐生得眉目清秀,眉间有一颗美人痣,更是楚楚动人。她是玉皇的掌上明珠,和大姐自幼形影不离,想到城里人俗气,又不忍离大姐太远,她觉得金盆是块好地方,位于二层原上,既能常见黄河渭水交融,又能和大姐相依为伴,所以便落脚在金盆。

三姐生得端庄俊丽,面色如粉,自小专爱舞枪弄棒,练得一身好武艺,素有巾帼英雄之称。她想鱼化屯乃是兵家屯营九寨之地,潼河水自上流下,常有甘泉溢出,南北五社集中,自己住在这儿,可以大有作为,因而,她便在鱼化屯落了户。

四姐面庞略黑,却心地聪明,为人耿直,常爱舞歌弄琴,她看见潼峪口寂静幽幽,白云缭绕山间,苍松翠柏掩映,当地人也忠厚朴实,是自己理想中的一块好地方,便在潼峪口西街子张店上住了下来。

六姐有一身蚕、桑、麻、纺的好手艺,但她生就性格孤僻,独自一个人到洛南县去了。

这大姐、三姐、五姐、六姐下凡后,和世人打成一片,和睦相处。他们把自己在天上学下的各种本事,传授给人间,使百姓丰衣足食。当地人们为纪念她们,先后在潼关城,鱼化屯、金盆、洛南县盖起了四座娘娘庙,使她们常受后辈香火。

且说四姐为人忠厚,不像其他姐妹那样娇柔,她既能歌舞、弹琴,更能吃苦耐劳,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后来人们建庙时,不忍她面对高山,常受寂寞。因而一反其他娘娘之常规,把庙门独自向北。

二姐却是与众不同,她仗着自己手巧心灵,单住在坡头庙,能站高望远,常观桃林景色,但她生性清高,为人处事刻薄,她女儿多次劝说,就是不听。后来人们在坡头建庙时,将她的塑像供在她女儿的后边,因而坡头庙里娘娘像是母女两尊。

直到现在,这些娘娘庙的遗址还都存在着。她们的故事至今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有一段顺口溜,可见端倪:大姐生得灵,坐在潼关城,二姐生得巧,坐在坡头庙,三姐生得白,坐在鱼化屯,四姐生得丑,坐在潼峪口,五姐生得亲,坐在金盆里,六姐生得倩,坐在洛南县。

七仙女下凡人间是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其故事的版本很多。这种美丽的神话故事包含着自古以来人们对人间社会的礼赞和抨击。正因为人间社会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民性淳朴,挚爱友善,所以才吸引天界仙女下凡,一去不归,甚至惹得玉帝动怒,以至发天兵天将到人间寻找;也正因为人间还存有邪恶,才致使仙女或发力治邪,或以智救难。总之,人们运用想象的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所爱和所恶。六仙女降临潼关,作了许多好事,才使得潼关先民建娘娘庙以祭祀,这些故事传说应该是潼关的先民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