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几日,风雪骤至,由于救济及时,大多饥民幸免冻饿而死。焦云龙为官清廉,治家严谨,某年家人谎称故里修建塾学,骗其积俸,为自家修建瓦房三间。焦云龙知道后,对其子痛加责备。噩耗传出,全境震惊。焦云龙从政一生,力戒贪婪,不谋私利,不置恒产,时时想到百姓,勤勤恳恳为百姓办实事,被时人誉为“清末陕西第一循吏”,循吏者,奉公守法,廉洁为民之谓也。......
2023-09-18
在抗战胜利前夕,随着潼关与阌乡、潼关与华阴界限的最终划定,标志着潼关县正式成为一个新的县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立潼关初级中学成为大势所趋。
1945年7月,潼关县第一所初级中学——潼关县县立初级中学在南歇马金陵寺成立。其前身为民国三十二年(1943)创办的县办金陵寺师资训练所(培训小学教师)。首任校长赵少春,又名赵绳武,本县老城水坡巷人,曾任西北军南路先遣军军需处长,在他的奔走下,结束了潼关无中学的历史。之前,潼关县上中学的学生或东到阌乡、陕州,西到华阴、华县或西安。
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7月招生,8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有教室3座,教师宿舍10间,阅览室1处,当年录取两个初中班,一个简易师范班,共有学生123名,其中女生7人。1946年在校学生增至5班,198名,教职工16人。1947年9月下旬,迁至禁沟口(原抗战时期县政府所在地),有教室12间,窑洞10余孔,5个教学班,学生为223人,教职工18人。校长徐进程,继任戴楷亭。1948年秋,首届学生按时毕业。
潼关解放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生的人民政府有步骤地对旧教育“接收、改造、整顿、提高”,因此到1950年春,潼关县初级中学迁至老潼关城内东大街旧道台府,更名为潼关县立中学,校长为牛宏道,有7个教学班(含一个简师班),在校学生284人,教职工18人。1951年元月更名为陕西省潼关初级中学,有6个教学班,学生244人。1955年更名为潼关县潼关初级中学,10个教学班,学生593人,教职工38人。1958年更名为潼关县潼关中学,增设高中两个班,学生83人,在校学生共27个班(初中25个班,高中2个班),1111人,教职工69人。是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老县城划为库区,学校随县城搬迁往潼关新城,至1960年搬完。新校园面积74.43亩,教室22座,房屋280间,体育室10间,学校规模可观,设备齐全,师资雄厚,有教职工79人,在校学生23班,1099人,其中高中8个班共360人,初中15个班共739人。1961年首届高中毕业生考取大学25人。
潼关中学
1966年全校教职工47人,学生9个班共443人,其中高中3个班共157人,初中6个班共286人(学校规模缩小与下堡障、港口等开办初级中学有关)。1966年至1969年因“文革”没有招生,高中停办,教师下放到各七年制学校任教。1970年潼关中学在太要中学地址恢复招生,学制为两年。1971年又搬回县城潼关中学原址。1971年招的新生改为春季生,延长到1973年底毕业。1976年县委决定撤销“五七”干校和潼关中学,成立“五七”大学,附设高中部。1977年底又恢复原潼关中学,有教职工31人,在校学生12个班共538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潼关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0年招收了两个试点初中班,学生80人,1983年毕业,毕业生64人中考入中等专业学校18人,其余全部考入高中。1981年,高中部学制改为3年。1985年学校有教职工94人,学生18个班共1054人。1982——1985年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共有259人考入大学,29人考入高中专,其中重点大学73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潼关中学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超、师风高洁、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教育质量不断攀升。
1990年,在校学生840名,有专任教师68名。当年,从高中二年级起,实行分科教学,文科取消物理、化学,理科取消历史、地理。学期、学年及毕业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合格水平。1994年,在校学生减少至422名,是1990年的二分之一。1997年,在校学生达到1027名,是1990年的2.5倍。1998年4月,设计总投资458万元的通关中学综合教学楼破土动工。县教育局为项目业主,西安裕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建,2000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大楼为5层砖混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690平方米。内设教学、化验、实验、语音、电教、仪器、图书、阅览、多功能厅等36个部室。同年,潼关中学大门改为南向,位于育贤路22号。
2003年12月,潼关中学创建市级示范高中通过市教育局检查验收,开始创建省级重点高中。当年争取实验楼资金200万元,学生公寓楼融资560万元,完成学生公寓楼项目招标及教研室搬迁工作。2004年,潼关中学创建省级重点高中被列为全县12件大事之一。当年争取资金1650万元,建成905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1座,43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1座,13316平方米标准运动场1个,藏书8万余册的图书室1个。至此,全校共有教学楼5座,标准化教室72个,配有双向闭路教学系统和听力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校部内设办公室、教导处、职教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辖8个教研组,50个教学班,教职工169名,在校学生3092名。
2005年,经省专家组验收,省教育厅命名潼关中学为“陕西省重点中学”。此后,学校投资12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基本拆除了不安全房舍。
2008年,实行了副校长把关制,3名副校长分管3个年级,全校实行了包年级、包班、包组的包联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当年高考成绩创造了全市高考增长幅度排名第一,全市高考成绩排名第五的喜人成绩。
2009至2011年,学校投资40万元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校园网,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引入应届本科生50余人,扩充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结构。2010年高考在全市排名第二,创潼关县24年历史新高。2011年高考质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学校首次在陕西省出现了数学单科状元。
2012年,为部分教室配备了教学一体机,在校园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安装了监控设备,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9月在全校范围内以年级为单位,采用竞聘的方式,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体现了“学习成就人,文化塑造人,自主管理锻炼人”的办学特色。10月,筹资1200万元建成了15000平方米塑胶运动场,还修建了健身房、舞蹈室、美术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场所。
2013年至2014年,学校共有班级50个,学生2633人,教师223人。在学生人数下滑的情况下,一本、二本上线万人比率位居渭南市第五,连续5年保持在中上游水平,实现了学生“低进高出”的目标。
2015年至2016年,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共5人。完成了校史室、生化探究室的建设。学校通过家访、社会调查等形式为1200余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70余万元。2016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大力推行一系列改革:全校实行年级护导制和封闭管理,迅速形成了好的校风;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举办赛教活动,形成了很好的教风。创办了首届艺体班,为在体音美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开辟了进一步升学深造的路子。
2017年,学校共有班级47个,学生2235人,教师232人。学校继续坚持改革,不断充实干部教师队伍,大力发展艺体教育,逐渐形成文科、理科、艺体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当年,参加高考人数较2016年减少235人,二本上线人数增加了76人,创建校史上最好成绩。
潼关中学诞生于最困难的抗战时期,三迁校址,五易其名。它见证了潼关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为潼关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促进潼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如今,潼关中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系列现代化硬件设施的省级重点中学。
有关潼关文史(第14辑) 潼关之最的文章
不几日,风雪骤至,由于救济及时,大多饥民幸免冻饿而死。焦云龙为官清廉,治家严谨,某年家人谎称故里修建塾学,骗其积俸,为自家修建瓦房三间。焦云龙知道后,对其子痛加责备。噩耗传出,全境震惊。焦云龙从政一生,力戒贪婪,不谋私利,不置恒产,时时想到百姓,勤勤恳恳为百姓办实事,被时人誉为“清末陕西第一循吏”,循吏者,奉公守法,廉洁为民之谓也。......
2023-09-18
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客人到达一地时,旅行社即派专人专车接送,安排入宿自建的招待所。这也是中国旅行社在西北地区设的第一家招待所。民国时期的潼关招待所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许多旅行者在其所著的行记中对此均有所记载。可见,当时的潼关招待所是相当有名的。然而,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由于日军对潼关的轰炸,潼关招待所被迫停办。......
2023-09-18
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潼关要隘在东汉以前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但此地并未以潼关冠名,或用“桃林塞”,或用“渭汭”,或用“华阴东”等,要隘以“潼关”冠名后史书记载的第一场战争就是著名的“曹操与马超潼关之战”。潼关之战是曹操与韩遂、马超为首的西方群雄发生的战争。赤壁之战前,曹操为了控制马腾,让其携家人入京为官,而马超则留下来接管了马腾的部队。二是这场战争的显著特点是曹操利用谋略,扭转劣势从而取得......
2023-09-18
黄河自北而来,与天地相接,奔流直下,汹涌澎湃,一路咆哮着直逼潼关。潼关黄河拐弯处历史上的关河胜景不知诱引了多少骚人墨客,激发了多少人的奇思异想。千年、万年,黄河的潼关、潼关的黄河是密不可分的,神奇的造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关河文化。描写潼关黄河的著名诗文不胜枚举,这里仅是信手拈来几例,已足显关河之胜景。伟哉黄河,大哉黄河!......
2023-09-18
八年抗日战争,潼关军民屹立于抗日前线达7年之久。日本飞机的疯狂突袭,给潼关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日军炮击使潼关人民死伤不可计数。1938年2月6日下午,占领山西风陵渡的日军开始炮击潼关,驻扎在华阴的国民党46军当天晚上即派28师董钊师长率兵进驻潼关,连夜设防,构筑工事。不久,日军在灵宝附近受到国民党军伏击退回洛阳,后蒋纬国调离潼关。......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