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潼关之最-西北铁路第一站的不寻常火车站

潼关之最-西北铁路第一站的不寻常火车站

【摘要】:潼关老火车站铁路是交通的大动脉。潼关车站不仅是陕西省境内第一个建成的火车站,也是陇海线进入陕西境内的第一个火车站。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陇海铁路潼关站的军事战略地位日显重要。1960年7月2日,陇海铁路新建复线正式通车,新建的潼关站同时启用。原潼关站、潼西站、七里村站3个车站及南同蒲与陇海铁路联络线从黄河铁路大桥至莲花寺间的铁路线被拆除,原潼关站区段技术作业转移至华阴县境内的孟塬站进行。

陇海铁路是东起江苏连云港,西到甘肃兰州,贯穿中国东部的大海到内陆的河西走廊一带的铁路干线,全长1759公里。因甘肃的简称是陇,江苏的连云港原叫海州,因而这条铁路干线简称陇海线。

潼关老火车站

铁路是交通的大动脉。自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就有了从洛阳至潼关再延至西安修建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的动议,因筹措资金困难而搁置。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任命前商部右丞王清穆为总理来“规定江苏全路”。王清穆拟定长江南北两线并进的计划,提出了“江南上海经松江以达浙江,江北自海州入徐州以达陇”的设想,这是最早关于建设陇海线的设想。1910年,詹天佑被聘为洛潼铁路工程顾问,在他的主持下,洛潼铁路破土动工,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停工。1912年洛潼铁路段复工,后并入正在筹建中的陇海干线。其后多年,或因资金问题,或因战争等原因,这段铁路修修停停,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陇海铁路才修到潼关县域内,设七里沟、潼关两个站。这标志着陇海铁路开始延伸向中国西北地区。

潼关车站不仅是陕西省境内第一个建成的火车站,也是陇海线进入陕西境内的第一个火车站。民国二十年(1931)12月18日,潼关车站首次接发徐州—潼关1/2次特别快车,为陕西省境内铁路旅客运输工作之始。陇海铁路管理局在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铁路医院是潼关医院,成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当时设院长1人,司事1人,司药1人,设有病床。民国二十六年(1937)前,陇海铁路管理局调度总所设郑州。是年,于潼关设立调度分所,指挥潼关以西铁路行车运输。车辆大、中修也由潼关机车厂承担。

民国二十三年(1934)3月筑路工程向西安大举进展,于当年5月1日通车华阴车站,6月1日通车华县,7月1日通车渭南,渭南至潼关间开行7/8次旅客快车。年底通车西安后即开行西安至徐州旅客特别快车。

火车通潼关,潼关出现了开天辟地的变化,一时车水马龙,人流拥挤,市场繁荣异常,各个行业都有所发展,尤其是潼关名特产酱笋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陇海铁路潼关站的军事战略地位日显重要。1938年2月,陇海铁路局由郑州迁入西安。当年3月7日,潼关县城突然遭到日军在山西风陵渡的大炮轰击,这是日军集结晋南部队拟横渡黄河进军西安的前奏。潼关站在炮火中顷刻被夷为平地,车站票房毁于一旦,潼关站区段技术作业被迫迁入华阴站进行。潼关站当时虽被炸得支离破碎,但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车站。潼关在抗日战争中凭借它的天险关隘和军民共同抗战,日军未能渡过黄河侵占潼关一寸土地。潼关当时被称为前沿阵地,潼关站也自然是处于前沿阵地上的一个车站。潼关车站当时被称为“闯关车站”,是5个闯关车站中最重要的一个。据《西安铁路分局志》记载:“抗日战争八年中,从潼关输送过往军车7133列,兵员104143万人,伤员29.8万人,物资14.8万吨。”

抗日战争胜利后,潼关站曾计划恢复重建,但它的区段技术作业仍然大部分由华阴站代替。1949年6月至7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兵团60万大军渡过黄河,自潼关站开行军列251列,向西挺进,支援解放西北、西南,铁路员工完成了此次重大军运任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区段技术作业方才由华阴站完全转归潼关站。

1957年底,南同蒲与陇海铁路联络线及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自此,潼关车站成为西安、郑州与太原3个铁路局交接口(简称交口站)。当年,潼关站被铁道部命名为“红旗口”车站。潼关站保证每天向太原、郑州两个方向排空车,常常超额完成日排空车任务,使空车车流不断流向华北,为全路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曾受到铁道部的表彰。同时,潼关又是当时三门峡拦洪蓄洪搬迁重地,潼关站至渭南站各车站担负着大量运输搬迁移民的重任,足见潼关站处于3个铁路局交接口的重要作用。由于陇海铁路潼关境内线路处在三门峡蓄洪区,陇海铁路新建复线时改线于原上。1960年7月2日,陇海铁路新建复线正式通车,新建的潼关站同时启用。原潼关站、潼西站、七里村站3个车站及南同蒲与陇海铁路联络线从黄河铁路大桥至莲花寺间的铁路线被拆除,原潼关站区段技术作业转移至华阴县境内的孟塬站进行。

潼关火车站见证了百年陇海铁路从积贫积弱的清王朝走来,历经磨难一步步迈向辉煌的历史。如今,距离汴洛铁路始建时间已过去一个多世纪,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已在两座现代化大都市——郑州和西安之间飞驰,而这里正是陇海线建设史上最为艰辛和屈辱的汴洛铁路——洛潼铁路——潼西铁路一线。一百年后,滚滚铁轮已经渐渐抹掉凝刻在铁轨上的历史印记,人们看到的陇海铁路已不仅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还是从中国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段,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全球化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