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潼关之最:民国时期的旅行社与招待所

潼关之最:民国时期的旅行社与招待所

【摘要】:客人到达一地时,旅行社即派专人专车接送,安排入宿自建的招待所。这也是中国旅行社在西北地区设的第一家招待所。民国时期的潼关招待所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许多旅行者在其所著的行记中对此均有所记载。可见,当时的潼关招待所是相当有名的。然而,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由于日军对潼关的轰炸,潼关招待所被迫停办。

潼关古城西街

现在人们对“旅社”“旅行社”“宾馆”等早已司空见惯,可在民国时期,最初创办旅行社,且把旅游观念带给人们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潼关招待所的建立和运行可以说在西北一带开风气之先。

20世纪初,中国还没有现代化的旅游概念,“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思想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之中,自发的旅游者大多只是为了某种探索需求或修身养性而已。民国初期,国内除了西洋人开设的几家旅行社外,国人没有自己开设的旅行社,国内的旅馆、客栈等只是接待客人暂住,并无旅游业务,而且在客房数量、设施、服务及卫生等方面难以满足旅客的需求。为了对抗洋人旅行社,为国争光,1923年8月1日,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旅行社——上海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旅行部宣告成立。1927年改为中国旅游社。

1931年中国旅行社开始创设招待所,随后又开始兴建各类饭店,其中包括在西北地区的一些交通要地设立的招待所和饭店。客人到达一地时,旅行社即派专人专车接送,安排入宿自建的招待所。招待所由专业人员管理,设施不求豪华,服务和清洁却有目共睹,为客人所称道。这种招待所不同于历史上的客栈之类,它兼有代售车票、船票,预定舱位,搬运行李等业务。

民国二十三年(1934)4月,中国旅行社设立潼关招待所,承办旅游业务。这也是中国旅行社在西北地区设的第一家招待所。之后,中国旅行社才相继在临潼、西安设立了招待所和饭店。潼关招待所位于潼关古城西大街,共有客房16间,并在华山北峰备有床铺被褥。房间每夜大约2元,有一个铁床和写字台。客饭分两种,甲种每客1元,两菜一汤,乙种每客六角,一菜一汤,都是大米饭。点菜也不贵,而且有很好的酒和烟。

中国旅行社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独到的宣传教育方法。对员工一律招考录用,通过培训、实习,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安排工作。对导游要求甚严,基本上都是大学文科毕业生。人们一接触到中国旅行社,处处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工作人员一律穿着标志性制服,到车船码头的接待人员还头戴专门制服帽,帽上的“旅”字标识熠熠生辉,五角星红光闪烁,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的服务极为周到,不以貌取人。

民国时期的潼关招待所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许多旅行者在其所著的行记中对此均有所记载。中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顾执中等组织的青海考察团以及民国时期上海民致大学校长侯鸿鉴都曾下榻中国旅行社潼关招待所,民国时期著名的矿物学家薛桂轮更是认为潼关招待所是上海银行开设中国旅行社中最为整洁的一个。良好的环境、细致的安排、周到的服务,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当时的潼关招待所是相当有名的。

然而,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由于日军对潼关的轰炸,潼关招待所被迫停办。当旅行者到达潼关时,战争已把潼关拖入苦难的深渊,旅行者已无歇脚之处,更无法享受到潼关招待所提供的满意周到的服务了。1938年12月,著名作家碧野在《夜过潼关》中写道:“潼关城的居民,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潼关在炮火的呼啸中抖跳着,一切的店堂和民房都倾而倒碎了,在寒星的微光下,随处露出模糊的残墙败壁,随处散堆着破梁碎瓦。庙前的旗杆被打折,店前的马槽也被毁坏。一切都被暴敌破灭了。”这一天,碧野怎么还能找到“潼关招待所”呢?最后他只好走到潼关城之西的吊桥村,在一家店铺后院潮湿的黑屋子里度过一夜。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民国时期的潼关招待所了。潼关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正为旅行社、宾馆、饭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相信热情好客的潼关人一定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方便快捷的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为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