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立业、仕宦与德行:潼关文史的见证

立业、仕宦与德行:潼关文史的见证

【摘要】:立业与仕宦,在古代是男人的专利。统观《潼关碑石》中的墓志铭,其墓主几乎都有一官半职、或举仕不成以治家、或经商致富者,其女墓主亦皆恭人、孺人之类,大多为仕宦有成者。多属官方行为,其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社会、道德标准。《潼关碑石》中的墓志铭和其他地方历代墓志一样,都颇重墓主的人品、德行,这是传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立业与仕宦,在古代是男人的专利。统观《潼关碑石》中的墓志铭,其墓主几乎都有一官半职、或举仕不成以治家、或经商致富者,其女墓主亦皆恭人、孺人之类,大多为仕宦有成者。以下着重对这部分墓志铭所反映出的传统人生观念予以剖析。

中国古代,人们追求的是通过读书进入仕途,求得一官半职,然后再平步青云,获得荣华富贵,封妻荫子、满门荣耀,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事业。当然,官有清官、赃官、奸臣、忠臣,故史书即以名宦传、良吏传,奸臣传分别记载。多属官方行为,其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社会道德标准。墓志铭的刻立,一般属于民间行为,但因撰写者大都属于有官位的人,即使无官位也是属于受封建统治思想影响颇深的文人学士,他们对墓主人生价值的评价,也脱离不开封建传统观念的藩篱,但它和史传不同,由于大部分刻立于民间,与人民群众直接见面,故而较多地反映了较为普遍的价值观,其墓主都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乡里做过贡献的人。从《潼关碑石》中的墓志铭,即可得以印证。葛大纪以苦学举进士入仕做官,一生作了许多于国计民生有益的事,且“历官所至,务实政,不粉泽求人知”,可见他的人生价值观不是以官位权势欺压百姓,而总是“奋然欲有为”。撰者亦选择其于国计民生有价值的事写进墓志予以颂扬。《潼关碑石》中的许多墓志铭之墓主出仕做官,均以国家民众的利益为重。北周大将军准、鲁、复三州刺史临上忠壮公杨使君,“任居方牧,时逢交争,徇义忘家,捐躯民境”(《杨使君后夫人萧氏墓志铭并盖》)。明故河南归德府鹿邑县知县盛风墅,“疾大行,心意整暇,言无颠倒。与家人决,语不及私。乡里慕说之”(《盛风墅墓志铭并盖》)。明特赠中宪大夫河南按察司副使盛免南,“在官捐俸,且发家杰,以济军需”(《盛免南暨赵氏合葬墓志铭并盖》)。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为国为民,公而忘私的高尚人生价值观念。《潼关碑石》中的墓志铭和其他地方历代墓志一样,都颇重墓主的人品、德行,这是传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我们前面提到的明代曾任知县的盛凤墅在做官之前就告诫自己“苟贵达,毋败德”。他以贤良文学拜鹿邑令后,“莅任二年,邑以大治”。然而,他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宁可放弃官禄不要,也不愿“败德”而媚上求荣。又进士候铨县丞徐献章墓志铭曰:“公素性质直,言行不苟,乐亲君子。与人相交不矫矫立异,亦不翕翕为同。教训子孙静以读书,正以修身,不使或纳于邪,予尝仰慕文正公之为人,诵其先忧后乐之言,每叹有文正斯有忠宣,今观于公,若合符焉。”当然,徐献章未能达到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可所表现出的气节、德行、却是与其一脉相承。

潼关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