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墓志铭中的孝友之道与妇道

墓志铭中的孝友之道与妇道

【摘要】:中国古代十分看重孝父母、友兄弟之类的孝友之道,因此在墓志铭中每每都有提及。这些墓志铭,都是首先叙称墓主的孝行。所以,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思想的儒教,极力宣扬孝道。他的后学所作《孝经》,宣扬以孝为重的宗法人伦思想,到汉代为“七经”之一。这些墓志铭将作为墓主的恭人、孺人的孝悌之道大加称颂。“妇道”是封建社会约束妇女道德规范的产物,有它历史的局限性,包含有严重的男尊女卑等封建色彩。

中国古代十分看重孝父母、友兄弟之类的孝友之道,因此在墓志铭中每每都有提及。明代《盛凤墅墓专铭并盖》中说:“撮公生平懿行,父病濒危,呈天祈代。承欢继母,人无闻言。”又明《李母范氏墓志铭并盖》中说:“恭人姓范,命阳县乡官晋岳阳令范肖冈公女,范肖冈公授以《孝经》《列女传》《论语》,能通大义。事父肖冈公、母刘孺人,外内三以孝称。既而事继母李孺人,外内仍称之无间。”这些墓志铭,都是首先叙称墓主的孝行。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组成社会的重要细胞,家安国安。所以,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思想的儒教,极力宣扬孝道。孔子《论语》“为政篇”说:“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他的后学所作《孝经》,宣扬以孝为重的宗法人伦思想,到汉代为“七经”之一。孝,在封建时代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孝,作为人的道德规范,有其特殊的价值。一个人在青壮年时期生育孩子,投入极大的精力与资财,是应该受到子女孝敬的,尤其病患和老年人失去生活能力的时候,更应得到子女的孝敬与赡养,以使其老有所终。封建社会,儒教思想是未立法之法,不孝即是大逆不道,要受家庭和社会的责备。孝悌之道,一般和持家、治家紧密相连。从《潼关碑石》中的墓志铭看,男子之人生价值体现在立业与仕宦、安民与济贫方面;而妇女之人生价值则仅局限于孝悌与持家、治家之中。这些墓志铭将作为墓主的恭人、孺人的孝悌之道大加称颂。《郭采亭元配郝太君合葬墓志铭并盖》曰:“孺人禀性淑温,幼娴母训,于归时姑年老,举动甚艰。孺人力持左右,不避床褥之污;曰奉甘旨,不惮操作之劳。及公晚得腿疾,不能行动者数载。此时人口渐盛,家计日烦,孺人竭虑经营,严训诸孙,兼扶诸曾孙,勤劳数十年,初无懈容,更难者和妯娌、睦宗族、勤绩纺、乐输施,生平持己接物有丈夫气。”郝太君这样的作为是值得赞扬的,也成为后人的榜样。“妇道”是封建社会约束妇女道德规范的产物,有它历史的局限性,包含有严重的男尊女卑等封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