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2005年3月—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潼关县高桥乡税村发掘了一座在潼关县境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
这个隋墓系长斜坡墓道、多天井的单室砖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北朝南,由墓道、7个过洞、6个天井、4个壁龛、砖券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水平总长度63.8米,墓室底距地表深16.6米。墓葬以南60米开外,对称分布一对石望柱柱础,显示神道两侧曾有翁仲、石羊、石马等石刻建筑物。墓道长21米、宽2.3米,东西二壁绘有《出行仪仗图》,布局对称,各有46个人物,1匹鞍马和1架9杆列戟。人物皆为男性,平均身高1.25米,头裹幞头,身穿圆领直襟窄袖衫,腰系銙带,足蹬靴或鞋,腰间悬挂仪刀、鞶囊、弓袋、箭箙等物品,手中或执弓、或擎旗,或举仪刀,排成队列,姿态不一,表情丰富,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墓道北壁绘有《门楼图》,门楼为三开间的庑殿顶楼建筑。壁画基本采用线勾手法,黑红填色,线条流畅,技法纯熟,而且保存完好,成功揭取的壁画总面积达72平方米。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5.9米左右,双层砖券穹隆顶,用烟火熏成黑色,绘有星汉图。墓室中部偏北置石棺一具,长2.9米,宽1.5米,高1.5米,东西向,头部朝西。石棺外侧各面线刻内容繁复,制作精美。西挡板为朱雀,东挡板为玄武,南、北壁板为云中仙人车驾、扈从及鼓吹,布局基本对称。不同的是北壁板仙人皆为女性,白虎驾车;南壁板仙人皆为男性,青龙驾车。
此外,出土的还有各类彩绘陶俑等珍贵文物200余件。陶俑形体较大、彩绘艳丽,描金涂银,制作精细。遗憾的是,墓志被盗,无法确定墓主是谁。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与石棺线刻画的风格判断,此墓应为隋代墓葬;根据壁画《列戟图》的列戟杆数分析,墓主人应系杨隋皇室成员,最低身份为亲王,不排除生前做过太子或身后追赠太子的可能。于是,此墓的主人及身份就成为千古未解之谜。
张江涛先生编著的《华山碑石》一书中有一篇隋代墓志铭,颇耐咀嚼。它是全书唯独一篇隋代墓志铭,而且没有注明出土详址,只是笼统地注为“华阴东塬”。唯其如此,才给人们留下了充分联想的空间。只要遵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也许可以破解税村隋墓这个千古之谜。
历史固然不能随意假设,但历史总有规律可循。我们只要以事实为根据,以常识为拐杖,去探寻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一定能得出符合历史实际或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或判断。
书中墓志的主人杨钦(536—599),字长钦,弘农华阴人,出生于将门世家。从西魏大统十三年释褐为士开始,历经魏、齐、周、隋四朝,事奉魏文、周武、隋文三帝,屡立军功,先后诰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都督洮、恒、燕三州军事兼刺史、太子左右宗卫率、云朔二州道行军总管、清水县开国公。隋开皇十九年(599)正月,在云朔二州道任上染疾,还京治疗。同年三月在长安县醴成乡仁训里官宅逝世,以礼诏谥“敬公”。翌年二月,归葬于华阴县潼关乡通灵里之茔。
墓志起首引论:“昔西汉定封赤泉,则侯传五叶;东京论道太尉,则服衮四世。”点明杨钦是杨震后裔。接着又说:“公桑梓关辅,向背川岳,禀长河之浚灵,蕴高掌之秀气。”关辅即潼关,长河即黄河,点明杨钦是隋代华阴县潼关乡人。
《华山碑石》收录北魏墓志14篇,志主均系“弘农华阴潼乡习仙里人也”,墓志出土范围从华阴孟塬司家村至五方村,绵延近10公里。北魏以降,政权交替频繁,无暇调整行政区划,潼乡习仙里的管辖范围一直沿袭到隋代。《潼关碑石》收录隋代墓志两篇,系杨素及夫人郑祁耶,均归葬于“华阴东原通灵里”,其出土地址是今潼关境内凤翼塬头的亢家寨村,而杨钦墓志也在“华阴东塬”出土。可见,隋代潼关乡通灵里的管辖范围在今华阴孟塬以东至凤翼塬一带,位于高桥塬的税村隋墓自然包括在内。
墓志称杨钦灵柩从长安“归窆于华州华阴县潼关乡通灵里之茔”,是“捐旧馆而背终岭,即新坟而觏龙门”。意思就是,杨钦抛弃了终南山下的旧宅,到了新墓地就可遥望龙门山了。而税村隋墓的北面即是黄渭洛交汇的三河口,沿黄河溯流北上,经大荔、合阳到韩城北部的龙门,亦即山西的禹门口,北东方向即是龙门山。由此可见,杨钦墓志中所称“新坟”的方位与高桥塬税村隋墓的方位大致吻合。
杨钦此人,文武双全。墓志赞他文能“推毂字民,布宽和之政,扇廉平之风,猾吏知耻而去官,贪夫感德而让畔”;武可安邦靖边,北拒匈羯,“震之又威风,被之于诚信,胡人于焉北牧,雕骑不敢南窥,徼侯无虞,烟尘静息”。一生“经历四纪,出入三代,曾未差以毫厘,乖于任使,可谓良吏良将也”。隋开皇三年(583)晋爵清水县开国公,秩禄为从一品,加上太子卫队司令的特殊身份,死后“二宫轸悼,赙赠有加”,灵车东归,“輴旐具列,箫铎相喧”,看得出来,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子,对杨钦都礼遇甚隆。因此,墓葬的规格较高,列戟杆数封顶,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壁画中的一匹鞍马、一副列戟架,可能只是暗示杨钦的军人身份,未必一定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另外,墓室为单葬也与杨钦没有祔葬的记载相吻合。
据此可以初步判断,高桥税村隋墓的主人就是这位杨钦。
有关潼关文史(第14辑) 潼关之最的文章
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潼关县第一本村志——《寺底村志》,在县史志办、镇政府、村两委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17年4月底付梓印行。编志存史通常是史学专家或文人墨客的“专利”,而《寺底村志》的修志者并非饱学人士,而是太要镇寺底村许明理、王焕民等6位土生土长的老党员、老教师、老村民。他们虚心请教学习,在学习中掌握地方志的写作知识,在编写村志中学习别人的经验,硬是凭着自己孜孜不倦的真抓实干精神,完成了《寺底村志》的编写任务。......
2023-09-18
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1980年9月14日到22日,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着重讨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得到大家的赞同,李友臣立即部署“大包干”的各项具体工作。寺底大队分田到户工作引起各方面关注。随即,寺底大队分田到户的事也通过内参引起了陕西省委的高度重视。寺底大队支部被渭南地委评为先进支部,李友臣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23-09-18
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八年抗日战争,潼关军民屹立于抗日前线达7年之久。日本飞机的疯狂突袭,给潼关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日军炮击使潼关人民死伤不可计数。1938年2月6日下午,占领山西风陵渡的日军开始炮击潼关,驻扎在华阴的国民党46军当天晚上即派28师董钊师长率兵进驻潼关,连夜设防,构筑工事。不久,日军在灵宝附近受到国民党军伏击退回洛阳,后蒋纬国调离潼关。......
2023-09-18
为了彻底划清潼关和华阴之间的边界,同时将插花地划归所在县,从1940年开始,潼华两县开始商议划界及插花地处理办法。8月8日,潼关、华阴两县县长及相关人员在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的监督下,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初步决定以磨沟河为两县县界。界线以东地区归属潼关县,界线以西原潼关的屯、营、堡、寨全部归属华阴,双方分别接管相应区域。......
2023-09-18
潼关虽然以历史名关闻名于世,但明清以来,潼关的崇文建筑也有很多,这些建筑包括文庙、文昌宫、文昌阁、魁星楼等。文庙在元代称之为宣圣庙。周相与其继任者汪尚宁先后为重新修建的学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次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强的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有历史记录的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此次大地震,潼关文庙受到严重破坏。晚清以至民国时期,潼关设有儒学公署,其址亦在学宫即文庙内。......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