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黄河出龙门至潼关一段,夹在秦、晋两地之间,河面宽阔,河水浩渺,雾霭缭绕。不同的时间站在河岸瞭望,黄河会在眼前展现出不同的景象:有时,薄雾若纱,对面山崖在若隐若现中,透着几分神秘;有时浓雾若幕,对面景物完全消失,显得异常遥远;有时,天朗气清,河水流光溢彩,对面景色仿佛伸手可触,逼真亲切得让人直想拥抱。
这是一段雍容大度的河流,在短短不足百公里之间,接纳了两条最大的支流——汾河和渭河,同时包容了两岸千百年间的恩恩怨怨,将历史的风烟融化为华夏文明中最灿烂的那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地处这段河流两岸的秦晋两地同样表现出这种形态,有时离得最近,似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有时又离得最远,似两个拔刀相向的仇敌,自春秋战国始,就像一对说不清道不明纠结不已的冤家,时远时近,又始终不弃不离。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向秦国求援,秦国组织了浩浩荡荡的船队运粮入晋,史称“泛舟之役”。“泛舟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的重大事件,也是潼关渭河、黄河航运史上最早的记录。
晋惠公夷吾即位前曾承诺割让五城于秦,因而得到秦穆公的鼎力帮助才得以回国即位。结果,秦穆公派人拿着当初夷吾写好的割地文书来晋国索取五城之地时,却被晋惠公拒绝了。虽然穆公很生气,但一来自己扶持夷吾归位,不便立即翻脸,二来可能也是碍于夫人穆姬(晋献公之公主,晋惠公之姐)的情面,秦、晋之间竟能相安无事数年。
也是这惠公运背,即位几年来庄稼连年歉收,最终连百姓温饱都成了问题。恰巧此年秦国丰收,于是有大臣建议惠公向秦国借粮。惠公有些犹豫地说:“我即位后没有兑现五城之土,秦公已怪我不讲信用了,现在又向人家借粮,人家能借吗?”他的近臣郤芮却说道:“昔日大王得国后没兑现诺言的确有些理屈,但现在正可借此机会将此屈挽回,大王自可派人向秦求援,那秦公本来对大王就很生气,自是不会借粮给咱们。彼时大王得位食言是大王的不对,现在晋国大灾向秦国借粮而秦人不许则是秦公的不对了,这样咱们岂不是相互不欠,两清了?”惠公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派人到秦国借粮。
秦国接到晋国的求救信后,国内大臣也立时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觉得晋主得国失约,是个不讲信用的人,此时晋国大灾,不如趁此机会讨伐晋国,一定会大胜。另一种观点认为惠公虽无信,但人民并没有对不起秦国,此时是晋国百姓受灾,因为对惠公有怨便不借粮给晋,使百姓受难,这并不是仁君所为。穆公最终采纳了后种意见。
于是,秦国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了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到潼关后,溯黄河北上,以后再改山西汾河漕运北上,再由汾河河道逆流而上进入浍河,随后换成车运,直达晋都绛城。运粮队伍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其景甚是壮观。对于这件史实,《左传》便称之为“泛舟之役”,穆公不计前嫌,在晋国危难之中仍大力出手相助,这种气量也是史学家所佩服的,所以对这件事可以说是大加褒扬。
穆公待惠公若此,惠公又是如何回报的呢?
不巧的是,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而晋国却获得大丰收,于是秦国也请求晋国卖一些粮食给秦国。晋惠公与大臣商议此事,庆郑、韩简等人认为秦国不念前嫌给晋国运粮救灾,晋国理应回报。郤芮、吕饴甥等却认为,没有割地给秦国,两家已成仇敌,现在给秦国救灾,无疑是给敌人助长力量,这事不能答应。虢射更认为去年晋国大荒,秦国不借机攻晋,却卖粮给晋国是秦国犯傻,现在上天又给了晋国机会,晋国不能像秦国一样傻,应该借机灭秦。惠公采纳了虢射的意见,拒绝了秦国使臣冷至。
冷至回到秦国把情况报告给了穆公,穆公大怒,率兵大举伐晋。晋惠公整军备战,但因他的所作所为不合情理,故不得人心,君臣不和,士气不振。两军大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晋军大败,惠公被俘。秦穆公对晋惠公的怨恨难以平息,预备把他杀了祭祀上天。公孙枝说:“我们杀了他,晋国人会怀恨我们,关着他,只是一个没用的匹夫,驱逐他,肯定有别的国家收留,不如要他把河西五城割给我们后让他归国复位。”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之姐姐,这时也派人来以自焚要挟穆公放了惠公,穆公考虑后,就以交割河西五城及晋太子公子圉入质于秦为条件送惠公归国复位了。
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时代,“泛舟之役”都算不上大事件,史籍中记载也不多,但是,有此一役,决定了秦晋之好的性质并非只有称王争霸中的利益交换,还有人道、真情在其中。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仁爱巡礼。秦穆公用这样一次行动,无意中将他的仁义慈爱宣扬开来,在秦晋两国家喻户晓。仅此一役,就注定他必将战胜晋惠公。此役是春秋期间少见的义举,也可能是黄河将秦晋两国百姓感情拉得最近的一次,其作用远比两国国君联姻更大。
从“泛舟之役”的盛况看,当时的河运、漕运是非常发达的,相比之下,当时陆运不畅,行车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潼关处于渭水与黄河交汇处,自古就是我国河槽运输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现在我们站在潼关的黄河岸边回想,春秋时代,一条条运粮船首尾相继,一声声号子响遏云天,一位位拉纤汉子弓身抵地前行。河道上,河水奔腾,云烟缭绕,两岸沟壑肃穆,山崖垂首。这该是多么让人动容的场景!
有关潼关文史(第14辑) 潼关之最的文章
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1977年陕西省革委会决定,渭南地区潼关金矿与洛南铬矿合并为陕西省潼关金矿。1984年1月,改为部属企业,更名为冶金部潼关金矿。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丢掉幻想,振奋精神,上下一心,积极行动,为潼关金矿的生存和发展而奋力拼搏,重振潼关金矿雄风”的口号。潼关金矿在505号金矿脉、401号金矿脉南段和中段设有3个坑口作为采掘对象。......
2023-09-18
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因为修筑三门峡大坝,具有千年辉煌历史的潼关古城也实施了整体搬迁。然而,由于迷失的太久,“古东海”早已经不为人所知,要探究潼关与“古东海”之间的关系,还需从关中盆地说起。远古时期,秦岭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之为秦岭古海。这就是传说中的“古四海”。古四海中,“东海”最大。自今天的泾河以东到潼关一带称之为“东海”。司马迁在《史记》中几乎不提“古四海”。此次大会为夏王朝建立的标志。......
2023-09-18
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八年抗日战争,潼关军民屹立于抗日前线达7年之久。日本飞机的疯狂突袭,给潼关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日军炮击使潼关人民死伤不可计数。1938年2月6日下午,占领山西风陵渡的日军开始炮击潼关,驻扎在华阴的国民党46军当天晚上即派28师董钊师长率兵进驻潼关,连夜设防,构筑工事。不久,日军在灵宝附近受到国民党军伏击退回洛阳,后蒋纬国调离潼关。......
2023-09-18
为了彻底划清潼关和华阴之间的边界,同时将插花地划归所在县,从1940年开始,潼华两县开始商议划界及插花地处理办法。8月8日,潼关、华阴两县县长及相关人员在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的监督下,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初步决定以磨沟河为两县县界。界线以东地区归属潼关县,界线以西原潼关的屯、营、堡、寨全部归属华阴,双方分别接管相应区域。......
2023-09-18
佛头崖,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千里大秦岭孕育的无数奇峰异岭中的一座山峰,与西岳华山相邻。佛头崖还有“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佛头崖是松果山的主峰,海拔1806米,是境内最高的山峰。之所以叫佛头山,顾名思义,一是山峰颇似佛头,二是此处佛事兴盛,因而得其名。诗中所言“佛头”,即是潼关南山的佛头崖。佛头崖的佛崖寺最为著名。佛头山奇峰异石遍布,皆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