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潼关:中华散曲教育基地,首个散曲之乡

陕西潼关:中华散曲教育基地,首个散曲之乡

【摘要】:2017年9月19日,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陕西省散曲学会在潼关古城山河一览楼广场举办了陕西散曲之乡及中华散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潼关县被授予“陕西散曲之乡”称号,岳渎阁景区被确定为“中华散曲教育基地”。潼关县和岳渎阁景区分别荣获了此荣誉,潼关成为陕西省第一家被命名为散曲之乡的县城。

2017年9月19日,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陕西省散曲学会在潼关古城山河一览楼广场举办了陕西散曲之乡及中华散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潼关县被授予“陕西散曲之乡”称号,岳渎阁景区被确定为“中华散曲教育基地”。潼关县和岳渎阁景区分别荣获了此荣誉,潼关成为陕西省第一家被命名为散曲之乡的县城。

众所周知,潼关是与山海关齐名的天下第一关,潼关不仅是一个关,同时也是一座城,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潼关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之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在潼关留下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或书法作品。元代诗人张养浩以其胸怀天下苍生的博大情怀,途经潼关创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成为我国散曲中的千古绝唱,为世代所传颂。潼关作为这篇名曲的诞生地,有责任有义务也有理由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散曲文化的重要场所。2017年4月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在西安召开散曲文化研讨会,会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陕西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同志指出:潼关必须成为我国散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这次会议所形成的共识为我县荣膺散曲之乡称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潼关县诗词楹联协会集聚了我县热爱诗词楹联和散曲等文艺形式创作的一批爱好者。协会成立两年来多次组织会员深入我县厂矿企业、社区、景点开展采风,对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学艺术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潼关诗词楹联协会是我县文艺创作的一支劲旅。目前,县诗词楹联协会共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人,陕西省诗词、散曲、楹联学会会员12人,渭南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15人。会员出版个人作品集10余部,创作成绩斐然。会员作品多次被《中华诗词》《中华散曲》《陕西诗词》《渭南诗词》《榆林诗刊》《渭南联苑》《北方诗刊》等杂志报纸发表,部分会员在省内外诗词楹联征文比赛中获奖,在县内外取得良好的声誉。

近年来,在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潼关县委、县政府结合潼关地域实际,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的发展战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努力建设和美化着我们的家园。潼关县诗词楹联协会的诸多会员立足潼关,放眼全国,深入生活,以关爱民生,关爱社会发展的真情实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楹联,同时也在继承发扬元曲传统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创作发表了不少散曲作品。如:

[越调·黄蔷薇带过庆元贞]潼关怀古

李宏弟

(中华新韵八寒)

大河金浪翻,秦岭翠屏绵。晓渡风陵遁浅,晚照谯楼逝远。(带)残墙片片诉当年,商街座座仿从前,桃林簇簇炫今天。凝帘思故垣,回首忆潼关。

[仙吕·金盏儿]潼关第二届诗曲大会寄语

杨必智

岳高高,水迢迢。山河还守潼关道,屯营寨堡认前朝。调弦弹古谱,协韵赶时髦。愿将兴县曲,唱到九重霄。

[双调·碧玉箫]

李晓波

小巷深幽,过客几春秋;古槐苍虬,名利几人留。雕檐岁月久,回廊风貌悠。故事有,心静能听够。愁,何时现风流?

潼关县有多首散曲发表于《中华散曲》创刊号或《陕西诗词》。近年来潼关散曲创作已蔚然成风,且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适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陕西散曲之乡的挂牌,不仅提高了潼关的知名度,而且为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并且将在全县形成良好的散曲创作、传诵、宣传氛围。在全县上下满怀热情投身这片热土的建设中,一定会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把散曲文化发扬光大,创作出更多充满新时代精神内涵的优秀散曲作品,让散曲文化散发出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