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5日,潼、阌两县县长以及陕西省第八区专员蒋坚忍、河南省第十一区专员欧阳珍于阌乡县阌底镇签署《会勘阌乡潼关两县划界协定》。陕西省政府回复内政部同意按此次确定的划界方案执行。这样,陕、豫两省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将阌、潼之间的边界确定下来了。潼、阌之间插花地相关手续的交割从1944年开始持续了一年多。......
2023-09-18
悠悠渠水、青青渠岸,潼惠渠,曾经是多少人少年时代的天堂。桃花谢了,油菜花开了;油菜花谢了,槐花开了;各种花草在这里次第开放。放牛的孩子、拾柴的孩子、找猪草的孩子,时常聚集在潼惠渠周围,那是孩子们的一片乐土。
潼惠渠源于潼关西潼峪槐树庙附近,是横亘在西潼峪和凤翼原上段名村之间的一条自流水渠,供安乐、吴村地区人畜饮水。西潼峪槐树庙上下自古就有几处泉眼,清澈的泉水终年涌流,汇集于四号磨子处,然后一路欢歌向下流淌。潼惠渠由此开始修筑,通向峪道之外。潼惠渠的前身叫什么,现在已经无人知晓;最初修建于何时,如今也没有确切的说法;有人说在清代,有人说在民国初期。
潼惠渠遗迹
早年的潼惠渠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鱼化屯住着一个姓盛的员外,有良田数百亩,并有一个大花园。盛员外便从马涧引七岔流下来的水灌地浇花。当初,这股水只是私水,住在梁家城子以下的吴村、三堡、段名等村子,别说是灌溉,就连人畜饮水也必须用牲畜从原两边的河沟里驮水。后来,盛员外的千金嫁到了段名村。到了缺水的婆家,盛家千金不知道珍惜水,舀了一盆清水洗脸后,便泼到院子。小姑子见状,便把盛家千金数落了一番。娇生惯养的盛家千金受了委屈,便回到娘家,把心里的委屈发泄到盛员外身上。盛员外听了哈哈大笑。为了千金以后的生活,盛员外叫人套了一头牛,从梁家城子向段名方向犁去。这头牛犁到义家村时,碰到一条大狗挡路,突然受惊,犁了一个大湾子再向段名村而去。于是,义家村的一段水渠便叫湾湾渠,并一直沿袭下来。水到段名村后,有人合计着怎样把这水变为大家所用,就以兵荒马乱筑城为由,让盛员外的千金给盛员外说话。盛员外同意了女儿的请求。段名村用这水打墙筑城,一打就是三年。当盛员外要收回水权时,因有“水流三年为古”的说法,从此,这股水便成了段名村及周围邻村的引用水。
据《潼关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三年(1944),县政府据桃林乡公所呈,转报陕西省政府批准,对潼惠渠进行了改建。工程项目有截渗、隧洞各1处,渡水槽4座,跌水12座,增设支渠5条,总长15公里。经费由受益群众负担。沿渠建有水磨、轧花车15座,由于有益当地百姓,故名潼惠渠。为便于管理潼惠渠,建成之后成立了潼惠渠管理委员会,配主任1人,干事2人,水夫6人。地址在段名村附近。
潼惠渠的改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抗战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沦陷。为建设抗战大后方,发展西部经济,为抗战提供物资支持,开发大西北再次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在这个大背景下,国民政府对陕西的水利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陕西省的水利在抗战时期发展速度最快,先后完成的大型灌溉工程就有泾惠渠、渭惠渠、梅惠渠、织女渠、汉惠渠。抗战时期陕西修建的新式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技术含量高,为抵御自然灾害,发展本地区社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1938年至1945年共建成7处大型水利工程,可灌溉田地78.3万亩,灌区绵延11县,每年增产食粮约40万石,棉花约365万市斤,有力地保障了粮食、棉花的增产增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抗战前线对这些战略物资的需求。这对于支撑持久抗战,作用显著。
潼惠渠的改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实施的。潼惠渠的改建见证了潼关艰难的抗战岁月。抗战时期,由于潼关处在战争的前沿,长期驻扎着大量的守关军队,阻挡日军的进攻。为解决驻军的饮水吃饭问题,加强水利建设势在必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在原有基础上对潼惠渠进行了较大的改建,不仅保障了军队的需要,直接服务于抗战,还满足了当地群众经济发展的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县志的记载看,这次改建经费以地方筹集为主,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在国家财力接近崩溃边缘的情况下,为了抗战胜利,潼关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老城要进行搬迁。在新县城选址时,因为吴村原上有潼惠渠,可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县城才最终决定迁建于此原。水是生命之源,为保障新增人畜的饮水,在县城迁建的同时,1958年便对潼惠渠进行了改扩建。此后于1966、1972年又进行了两次改扩建,分期沿渠修建了小型水库1座,峪内新建截渗工程1处,桥涵建筑物3座,填方渠道3.1公里,输水量1立方米/秒。渠道延伸至亢家寨、管南、税南村,主要供人畜饮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潼惠渠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提起潼惠渠,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津津乐道,会讲出许多好听的、一如昨天发生的故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汩汩流淌的潼惠水曾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也留给人们太多美好的回忆。潼惠渠,滋养着风翼原广阔的土地,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现在的潼惠渠虽然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有关潼关文史(第14辑) 潼关之最的文章
1942年11月5日,潼、阌两县县长以及陕西省第八区专员蒋坚忍、河南省第十一区专员欧阳珍于阌乡县阌底镇签署《会勘阌乡潼关两县划界协定》。陕西省政府回复内政部同意按此次确定的划界方案执行。这样,陕、豫两省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将阌、潼之间的边界确定下来了。潼、阌之间插花地相关手续的交割从1944年开始持续了一年多。......
2023-09-18
历史上的潼关驰名中外,但随着潼关与华阴、阌乡的区域界线的最后确定,潼关县城为关中东部地区区域面积最小的一个县。正如当初一些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受区域面积狭小的局限,对潼关县日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今天的潼关人提出“小县也可以大作为”,唯愿潼关能冲破区域狭小的局限,用心胸与胆识不断拓展无限的发展空间。......
2023-09-18
它源于潼关境内的秦岭山脉,北流经安乐村、老洼沟、青云湾、五虎张、南刘村、北刘村、周家村、苏家村,穿过潼关故城,注入黄河。《水经注》所说“濩水”,在后世有关潼关境内河流的地理志书中没有再出现,一般均称之为潼水、潼谷水。现在,潼河的河谷叫通洛川,或为潼洛川。大凡河流的发源地都有奇异之处,潼河也不例外。由于山洪暴发,潼河水涨,曾淹没了古城内沿河而居的一些民房,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导致了一些人的死亡。......
2023-09-18
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八年抗日战争,潼关军民屹立于抗日前线达7年之久。日本飞机的疯狂突袭,给潼关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日军炮击使潼关人民死伤不可计数。1938年2月6日下午,占领山西风陵渡的日军开始炮击潼关,驻扎在华阴的国民党46军当天晚上即派28师董钊师长率兵进驻潼关,连夜设防,构筑工事。不久,日军在灵宝附近受到国民党军伏击退回洛阳,后蒋纬国调离潼关。......
2023-09-18
为了彻底划清潼关和华阴之间的边界,同时将插花地划归所在县,从1940年开始,潼华两县开始商议划界及插花地处理办法。8月8日,潼关、华阴两县县长及相关人员在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的监督下,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初步决定以磨沟河为两县县界。界线以东地区归属潼关县,界线以西原潼关的屯、营、堡、寨全部归属华阴,双方分别接管相应区域。......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