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潼关金矿位于晋、豫、陕三省交通要冲的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南枕秦岭,北望黄河。矿部设在距县城6.3公里的安乐乡,有县级沥青公路相通,并与陇海铁路和301国道相接,交通便利。
1976年6月,渭南地区投资45.65万元,筹建潼关金矿。矿部设在潼峪口东侧,占地17.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县上修筑潼(关)安(乐)公路6.5公里。1977年陕西省革委会决定,渭南地区潼关金矿与洛南铬矿合并为陕西省潼关金矿。1984年1月,改为部属企业,更名为冶金部潼关金矿。1990年4月,更名为中国黄金总公司潼关金矿。1991年8月,更名陕西潼关金矿。
潼关金矿是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第一家国营黄金企业,已有20余年的发展演变历程,记载了陕西黄金工业所走过的历史,为陕西的黄金事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它的建成与投产,对陕西黄金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并以其雄厚的人才和技术实力,成为陕西黄金工业的“母鸡”和摇篮。
潼关金矿地处小秦岭金矿田的中部,资源较为丰富。矿床属含金石英脉型,岩石主要为黑云斜片麻岩和角内斜长片麻岩,脉体一般长50—200米,最长4000米;厚度0.1—2米,最厚10米;品位一般在7.82—15.88克/吨之间。矿体呈透镜状、扁豆状等形态产出,分枝复合臌缩现象有时出现。矿石类型主要属脉石英型—黄铁矿—脉石英型、金—多金属—脉石英型、金—黄铁矿—构造岩型。为半自型、它型粒状结构,交溶结构及压碎结构,系团块状、条带状、细脉状及浸染状结构。矿石性质属贫硫化矿物石英脉含金矿,氧化程度较高。主要金属伴生有铜、银、铅、铝锌等,为难选型。
1982年,潼关金矿根据中央[1982]2号文件精神,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学首钢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了经济责任制。
1985年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7年全矿在实行纵向承包的基础上,又实行了横向承包,销售、供应、行政福利、计量检验、机动、劳动服务公司等6个具有经济实体资格的科室单位,均与矿部签订了承包合同。生产单位将“包保责任制”的任务进行二次承包,实行班组核算。1989年变“包保责任制”为“两包一挂”承包办法,把包生产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包生产成本与原材料消耗同职工工资总额挂钩,实行风险抵押承包,使潼关金矿出现了连续4年盈利的最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世纪90年代,潼关金矿的资源面临枯竭,企业濒临下马,但富有艰苦奋斗、顽强不息、艰苦创业精神的“潼金人”,在企业领导的带领下,奋力拼搏,再次进行艰苦创业,以求生存。
1992年,矿领导班子经过调整,生产经营状况虽有好转,但采掘失调,矿量枯竭,入选品位下降等诸多因素,导致1994年企业生产再次滑坡,亏损212万元,1995年亏损503万元,企业跌入低谷。1996年,选厂停产,坑口瘫痪,4个采矿坑口被非法占去2个,设备被盗,铁轨被炸,职工半年未发工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93.85%。
1996年7月,中国黄金总公司再次调整企业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丢掉幻想,振奋精神,上下一心,积极行动,为潼关金矿的生存和发展而奋力拼搏,重振潼关金矿雄风”的口号。新班子带领全矿广大干部职工,从强化治安护矿入手,组织人力、物力对矿区范围内进行了14次大规模清山,收回了505号脉和401号脉南段被不法分子夺取的两个坑口,炸毁民采坑口8个,收缴矿石1500吨,为全面启动生产创造了条件。7月份,单一浮选系统生产黄金33两,10月份250吨/日的单一浮选系统全面恢复生产,当月产金312两。
为调动各车间的生产积极性,对4个坑口实行了不同体制的生产经营方式。以邯钢、仓上经验为动力,引进竞争机制,全面实行定岗定员,清退计划外用工,组织下岗职工修复公路,回收矿石等活动。实行平者让,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制度,实行了矿内的退养制度,实现了减员增效目标。同时,还强化了审计、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能,对外购材料、办公用品、工程结算、车辆修理、工资结算等先审后结,千方百计杜绝不合理开支。
金矿坑道
潼关金矿历经建设、发展、提高、衰退到中兴再创业,到1997年,企业固定资产原值5300万元,净值2000万元,辖潼关西潼峪矿区及户县、洛南两个分矿。企业职工1063人,其中高级职称85人。潼关金矿的发展历程是潼关地区黄金生产的一个缩影,其采矿方法、选冶技术开辟了潼关地区乃至陕西省黄金生产的历史先河。
根据矿层结构的变化,他们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潼关金矿在505号金矿脉、401号金矿脉南段和中段设有3个坑口作为采掘对象。505号矿脉为含金石英脉,以节理发育、断续脉状产出为特征,围岩为片麻岩及混合岩,较稳固,矿体倾角变化在10°—30°,厚度8—15米,起初用全面采矿法,后因顶板不稳固,改用房柱法(即普通房柱法和进路式房柱法)。这种采矿法具有采准比小、矿石成本低,有利采探结合,对矿体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但矿体厚度如果大于7米,倾角大于25°时,则矿石损失率增大,生产能力降低,安全性也差。故从1982年开始该金矿与西安冶金学院组成科研试验组,进行原矿体采矿方法试验,到1985年创造了“预控顶中深孔爆力运矿房柱法(回采矿房)”和“中深孔落矿底盘漏斗法(回采矿柱)”。但在施工中,由于揭落矿体倾角由原来提供的25 °变为15°,影响爆力运矿效果,又将中深孔爆力运矿法改为“切顶爆力运矿采矿法”,取得良好效果。
401号矿脉工作面临时支护全面采矿法。其矿体以含金石英脉为主,厚度0.2—3米,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扁豆状等形态产生,倾角3°—11°,尖灭再现,分支复合膨缩现象时有出现,走向上倾向上,波状起伏较大。矿体上下盘围岩主要为硅化较强的片麻岩,其次为混合岩。据此条件,始用普通全面采矿法。但因采场接近地表,顶板破碎,冒落严重,未获成功,故改为进路推进、后退式扩采的房柱法。后又因进路断面小,回采效率较低,且没有堆放废石的空场,无法手选,贫化率高,故又改为矿房全断面推进、杆柱房柱法。又因此法贫化率仍高,最后改用了工作面临时支护全面采矿法,获得预期效果。
坑内外运输。1979—1982年,采用小型人工矿车运输。1982年后,采用1.5和3吨电机车牵引,编为列车运转,将矿石运出坑口,再经高索运输运到公路边,以汽车(专用载矿车)运到选厂。此外,井下通风、供风、排水、供水、照明、变电等设施配合各项作业,形成完整的采矿体系。1988年,采矿13.53万吨,1989年采矿12.18万吨(不包括回采、副产矿石量)。
从选冶技术看,潼关金矿设计日处理金矿250吨,年产金1.18万两。选矿工艺设计为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浮选所得金精矿粉,经氰化——锌丝置换——冶炼得合质金。由于原矿中含铜较高,含泥量大,氰化浸出率低,后被迫停止了氰化流程,改为单一浮选流程。1983年11月,国家黄金局决定对潼关金矿选矿工艺进行改造,引进美国炭浆提金技术,工程总投资1165万元。1986年正式投产,提炼金锭。
炭浆法提金工艺是8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提金方法,用在处理含金褐铁矿氧化矿石的选别效果更佳。炭浆法即在氰化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提高金的浸出率。其流程包括:两段闭路破碎,两段磨矿,旋流器溢流产品-200目占95%,而后进入浓密机,将矿浆浓度由18%—20%浓缩为42%—45%左右,再经缓冲槽进入浸出吸附槽,进行浸出作业,同时用椰子壳制成的活性炭吸附,得出最终产品载金炭。尾矿用高频完全筛回收碎活性炭中的金,而后用液氯处理含氰尾液。金回收以解析、电解、酸洗等方法获得。解析用高浓度氰化物、高碱度,进行高温高压将载金炭中的金解析下来,再将解析下来的溶液送电解回收。电解槽以钢棉为阴极、不锈钢为阳极,使金吸附在钢棉上,解析下来的活性炭用盐酸洗涤,除去碳酸钙以及其他杂质,最后再返至600℃的回转窑中再生。此项工艺经过1986—1987年的试行情况分析,1987年的浸出率比1986年5个月平均指标低5.73个百分点,为81.36%。而且各月浸出率波动较大,最低为33%,最高达98.4%。原因是矿石中硫化物及银、铅、铜增加比较显著,影响炭浆工艺的浸出效果。故于1987年改造了一条浮选流程,把部分含铜较高的硫化矿用浮选法处理,既利用了原浮选系列闲置设备,又保证了炭浆法的浸出率。
潼关金矿在鼎盛时期,在岗人数达3000多人,是潼关境内最大的金矿,为潼关的黄金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企业所管辖的区域有:生产区(产矿车间、选矿厂,位于潼关县安乐乡)、生活区(家属楼、医院、学校、幼儿园、食堂等生活设施,位于潼关县安乐乡)、材料中转站(位于县城)、家属院(位于潼关县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了多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其采、选、冶技术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不仅推动了企业发展,也为潼关地区黄金生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根据全矿生产经营计划,编制生产费用、产品成本、产品销售、企业管理费用等指标,分解下达各车间科室,实行限额控制,有效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企业连续多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潼关金矿由于矿产资源危机,民采干扰,资金缺乏,进入困境。虽经多方努力,但资源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1998年,潼关金矿因资源枯竭,资不抵债,申请破产,2002年依法宣告破产。破产后,一些资产被拍卖,一些资产交由当地政府管理。至此,作为潼关县境内的第一座金矿经过20年运行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在潼关金矿原址及周边区域内,潼关县正在全力打造小秦岭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规划面积19.33平方千米,建设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以矿业发展历史为脉络,以公园内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基础的国家级矿山公园。公园按照黄金旅游休闲服务轴、秦风古韵景观带、黄金探秘休闲带的总体格局,划分为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区、矿业遗迹展览区、宗教文化自然生态区、黄土地貌——禁沟烽火文化展示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区五个功能片区。通过建设黄金博物馆、开展地质灾害科普教育、展现黄金开采选冶过程、体验淘金乐趣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向人们揭秘黄金炼成的过程。这一品牌将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潜力,为潼关又找到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金矿”。
有关潼关文史(第14辑) 潼关之最的文章
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向秦国求援,秦国组织了浩浩荡荡的船队运粮入晋,史称“泛舟之役”。“泛舟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的重大事件,也是潼关渭河、黄河航运史上最早的记录。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时代,“泛舟之役”都算不上大事件,史籍中记载也不多,但是,有此一役,决定了秦晋之好的性质并非只有称王争霸中的利益交换,还有人道、真情在其中。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仁爱巡礼。......
2023-09-18
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八年抗日战争,潼关军民屹立于抗日前线达7年之久。日本飞机的疯狂突袭,给潼关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日军炮击使潼关人民死伤不可计数。1938年2月6日下午,占领山西风陵渡的日军开始炮击潼关,驻扎在华阴的国民党46军当天晚上即派28师董钊师长率兵进驻潼关,连夜设防,构筑工事。不久,日军在灵宝附近受到国民党军伏击退回洛阳,后蒋纬国调离潼关。......
2023-09-18
为了彻底划清潼关和华阴之间的边界,同时将插花地划归所在县,从1940年开始,潼华两县开始商议划界及插花地处理办法。8月8日,潼关、华阴两县县长及相关人员在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的监督下,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初步决定以磨沟河为两县县界。界线以东地区归属潼关县,界线以西原潼关的屯、营、堡、寨全部归属华阴,双方分别接管相应区域。......
2023-09-18
佛头崖,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千里大秦岭孕育的无数奇峰异岭中的一座山峰,与西岳华山相邻。佛头崖还有“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佛头崖是松果山的主峰,海拔1806米,是境内最高的山峰。之所以叫佛头山,顾名思义,一是山峰颇似佛头,二是此处佛事兴盛,因而得其名。诗中所言“佛头”,即是潼关南山的佛头崖。佛头崖的佛崖寺最为著名。佛头山奇峰异石遍布,皆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2023-09-18
潼关虽然以历史名关闻名于世,但明清以来,潼关的崇文建筑也有很多,这些建筑包括文庙、文昌宫、文昌阁、魁星楼等。文庙在元代称之为宣圣庙。周相与其继任者汪尚宁先后为重新修建的学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次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强的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有历史记录的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此次大地震,潼关文庙受到严重破坏。晚清以至民国时期,潼关设有儒学公署,其址亦在学宫即文庙内。......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