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潼关文史:潼关之最,医者立志扎根农村

潼关文史:潼关之最,医者立志扎根农村

【摘要】:比共和国小10岁的刘永生,出生时,正好遇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刘永生上高一的那年,有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也从此激发他学医的好奇心。这句话,刘永生深深地记在心里,他暗暗立下了要学医救死扶伤的志向。在医院里,刘永生很快学习掌握了打针、急救等简单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了解除乡亲们的疾患,造福一方百姓,刘永生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1年。

比共和国小10岁的刘永生,出生时,正好遇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就像那个年代的所有人一样,他也经受了生活的苦难。在他们家最穷、最困难时,是亲戚和乡亲们,这家一小袋玉米面,那家一碗麦面,送给他们,一家人才得以活命。乡亲们一点一滴的帮助,都让他刻骨铭心。乡亲们给予他的温暖,让他和乡亲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使他树立了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帮助的思想,从心底烙上了乐于助人的美德。

刘永生上高一的那年,有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也从此激发他学医的好奇心。有一天,母亲肚子疼痛,他陪母亲就去2公里外的上汾井村,找一名老中医诊治,几付药一服,好了。当时,老中医知道他家穷,仅仅收了一点成本费。母亲感叹地说:“永生啊,你永远要记住乡亲们的恩泽,以后学个手艺多帮助穷苦人!”这句话,刘永生深深地记在心里,他暗暗立下了要学医救死扶伤的志向。

上高二那年,他被村里推荐到港口医院劳动见习了35天。在医院里,刘永生很快学习掌握了打针、急救等简单的医学知识和技能。1976年村上医疗站缺人,村干部就让永生当上了一名乡村赤脚医生。为了解除乡亲们的疾患,造福一方百姓,刘永生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1年。

为了提高医术,治病救人,最大限度地解除乡亲们病患的痛苦,他在实践中学,在书本上学,在失败中学,向专家学,向老百姓学,群众健康需要啥,刘永生就学啥。他不辞辛苦先后在济南、郑州等地学习掌握了“火针疗法”“走罐疗法”“刺血疗法”“透皮疗法”等。41年来,他自费参加各种医疗专业培训达20多次。

在他从医的几十年里,他通过自学和见习,先后了解和掌握了针灸、拔罐、走罐,火针,按摩,艾灸,还有刺血疗法,敲击疗法,松筋疗法,透皮疗法,学会了洗胃、急性外伤处理、导尿技术以及骨科的基本常规检查,掌握了肩锁关节脱位的检查和复位,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治疗等技术,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