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光耀史册:廉吏四知先生杨震

光耀史册:廉吏四知先生杨震

【摘要】:有“关西夫子”“四知先生”等称誉。杨震官至太尉,其清廉正直,恪尽职守的精神风貌影响深远,千古不朽。杨震50多岁时,东汉朝廷发生变故,汉和帝刘肇年仅27岁患病而亡。杨震面对主幼国危之动荡局势,出于治国安邦大义应诏进入仕途。杨震毅然将李吉依法惩办,赈灾放粮,安抚了民心。这就是著名的“杨震拒金”千古佳话,后来人们尊称他“四知先生”。“四知拒金”成为杨震精神最突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体现。

杨震(54—124),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今潼关县安乐乡水峪口村)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我国古代著名的清官鸿儒、最具影响的杨氏先祖、最有声望的潼关先贤。有“关西夫子”“四知先生”等称誉。杨震官至太尉,其清廉正直,恪尽职守的精神风貌影响深远,千古不朽。它不仅属于杨氏家族,不仅属于潼关,更属于中华民族。

杨震塑像

弘农杨氏原是当地望族官宦之家,但杨震祖父杨谭因其叔父杨恽获罪受到牵连,被贬为庶人,家道一路中落。杨震之父杨宝后来带着一家人自水峪口村迁居华山牛心峪,过着设馆授徒的隐居生活。杨震深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读经书。杨宝去世后,少年杨震开始边读边耕,养活老母和幼弟。成年后,杨震承父志仍在牛心峪隐居授徒,随之名声渐盛,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杨氏学馆如市,因周围广植槐树,故又称“槐市学馆”。

杨震在母亲谢世后,把学馆迁到古驿道旁的双泉里(今华阴市硙峪乡双泉村),称“双泉学馆”,学生最多时达千人。杨震这一时期得到当时经学大师桓郁的倾心传授,学问精进,声名鹊起,被儒生们赞为“关西夫子”。杨震30多岁又把学馆迁到湖城县泉里村(今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

杨震50多岁时,东汉朝廷发生变故,汉和帝刘肇年仅27岁患病而亡。25岁的皇后邓绥和时任大将军的兄长邓骘,几经周折迎立12岁的汉安帝刘祜即位,尊邓绥为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初摄政时,便让兄长邓骘遍访天下贤能辅佐朝廷。邓骘听说杨震是关西大儒,就举荐他为茂才。杨震面对主幼国危之动荡局势,出于治国安邦大义应诏进入仕途。他做过襄城(河南襄县)县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郡治在今山东莱州市)、涿郡太守(郡治在今河北涿州市),后入朝廷任太仆、太常,又升任司徒,再任太尉,位居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称三公)。

杨震为官主持正义,憎恶邪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为朝廷为百姓除暴安良,不顾生死仗义执言。

杨震担任地方官约10年,他无私无畏,尽力为百姓为朝廷办实事、好事。他在荆州任刺史时,正遇荆州灾害频发,豪强诸侯称霸,农民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社会动荡。一次,杨震在巡查督办荆州政务抚民救灾的时候,亲自严厉惩办了荆州第一豪强恶霸李吉。李吉有在京城做官的哥哥做靠山,官府畏惧其权势,百姓遭受其凌辱。杨震要惩办李吉,有人劝他不要引火烧身。杨震说:“我身为朝廷命官,名正典律,除暴安民,是忠臣良吏的本分。为官怎能只考虑自己的官位前程?大不了再回老家继续教书。”杨震毅然将李吉依法惩办,赈灾放粮,安抚了民心。

建光元年(121),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刘祜开始执掌朝政,起用他的乳母王圣和宦官樊丰势力,清除了外戚邓氏集团,逼死邓骘。王氏得势,宦官专权,他们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大兴土木,亏空国库,民不聊生,朝廷政治状况急转直下。杨震不畏强暴,曾五次上奏皇帝,竭尽全力想改变朝廷的颓势。王圣凭借她是汉安帝的乳母,无法无天,她女儿伯荣出入宫中结交权臣宦官,贪赃枉法,杨震上书汉安帝,历数王圣恶行,结果昏庸的皇帝把奏章交王圣等人传看,引起了佞臣对杨震的憎恨。伯荣淫荡无耻,帮丈夫刘瑰违法继承朝阳侯的爵位,杨震二次上书请求皇帝改正,汉安帝反怪杨震多事。在宦官樊丰的撺掇下,汉安帝下诏要给王圣建豪宅,杨震三上奏章解决反对,汉安帝置之不理。樊丰见状便肆无忌惮,伪造诏书动用国库所存,争相为自己修建豪华住宅,耗费大量民脂民膏,杨震借发生地震第四次呈上奏章,劝汉安帝听从上天劝诫,惩处王圣、樊丰等奸佞,但汉安帝不予理睬。河间郡有位男子赵腾到皇宫门口上书汉安帝借自然灾难评价朝政得失,汉安帝震怒要杀赵腾,杨震不顾个人安危,第五次上奏章请求汉安帝赦免赵腾,汉安帝执意不听,在街市公开杀死了赵腾。

杨震拒金

皇帝的舅舅大鸿胪耿宝请杨震帮忙举荐宦官李闰的哥哥当官,并暗示是皇帝的意思,杨震一口回绝。皇后闫氏的哥哥闫显也请杨震帮忙推荐自己亲近的人当官,杨震同样严词拒绝。

延光三年(124)春天,汉安帝东巡去祭拜泰山,宦官樊丰等人趁此机会假诏动用国库再修豪宅,杨震查实罪证,准备上奏皇帝。樊丰等人得知消息十分惶恐,便抢在杨震奏本前面先发制人,借星辰变化诬陷杨震不满朝廷,是朝中奸佞之臣。汉安帝昏庸至极,是非不辨,忠奸不分,轻信谗言,下诏免去杨震官职,令他回家养老。杨震出京走到城西几阳亭,慷慨激昂地对儿子和学生说:“为节义而死是读书人的本分。我蒙受皇恩身居高位却既不能惩罚狡诈的奸臣,又不能禁止淫妇作乱,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于是服毒自杀,时年70余岁。

杨震为官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坦坦荡荡,清廉刚正。

他刚接任太常(主管礼乐、礼仪),立即纠正长期以来选举博士依靠内部关系,混入者名不副实的弊害,得到儒生交口称赞。杨震对自己的儿孙要求非常严格,不准他们接受私人请求,收取别人好处。他的儿孙吃的是粗茶淡饭,出门都是自己步行。他的故旧亲朋劝他趁着当官,为子孙后代多制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他们是‘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这就是有名的“清白传家”家训

他曾发现荆州人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其后,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时,途径王密任县令的昌邑(今山东金乡境)时,王密便于一个晚上去拜会杨震。他从怀中捧出黄金赠送,以报答当年杨震的知遇之恩。杨震说:“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可是王密还坚持说:“这是夜间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顿时满脸通红,惭愧地拿着黄金离开了。这就是著名的“杨震拒金”千古佳话,后来人们尊称他“四知先生”。很多地方为了纪念杨震,所建风物多以“四知”命名,如“四知堂”“四知台”“四知亭”“四知书院”“四知村”等等。“四知拒金”成为杨震精神最突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体现。

汉太尉杨震是杨姓的一位显祖,也是东汉王朝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为杨氏家族的累世知名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杨氏家族“四世三公”的辉煌时期。杨震一生,初以儒学显,从政后尤以清正廉直,忠于职守名世。自杨震至杨彪,四世相继,累为三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有很高的家族威望。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送杨燕之东鲁》一诗中高度赞美了杨震及其后代的功德。其诗开头四句:“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此为诗人送杨震的唐代后裔杨燕去东鲁时所写。由杨燕想起了他的先祖关西夫子杨伯起(杨震),高调赞美杨震是东汉时期著名的贤臣,赞美杨家四代三公皆清廉传家,家风清廉,义薄云天。

潼关这块热土孕育了杨震这位具有鲜明个性的世界级人物。为了传承杨震清正廉洁的品质,弘扬“四知先生”的风范,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持续发展,潼关县于2011年在高桥乡四知村建成杨震公祠。总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83亩,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三个区域,设有祭坛、华表、杨震塑像、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杨震墓以及6个后裔坟茔等建筑。杨震公祠被陕西省纪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