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几百米的跨越,成就了潼关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个工程就是龙儿堰。龙儿堰遗迹据老辈人讲,古代灵源渠通过麒趾塬南头沟壑的这一段,完全由人工修筑。据当年参加过修渠的老人讲:重修龙儿堰时,麒趾塬各村都出了民夫。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是在1969年,主要是对堰体夯土进行修补加固,在水渠两边的土面上覆盖水泥等,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雨水的冲刷。......
2023-09-18
岳渎画廊好风光,葱茏叠翠处处香。北望大河天际流,南眺崇岭岳担纲。
这是一位游客游览潼关十里画廊后写下的一首诗。凡游览过潼关十里画廊的人,总会被这里奇异的山水人文景观所吸引,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与张家界的十里画廊相比,卧龙般盘踞在潼关塬畔沟壑中的十里画廊,创意更奇特、气势更恢宏、视野更开阔、内涵更丰富。
十里画廊一角
潼关政府新近打造的“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景区,是潼关实施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启潼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点睛之作、智慧之作。所谓“慢游”是让游客在狭长的十里画廊轻轻地走,慢慢地游,你会感到这里移步易景,步步景,视野开阔,赏心悦目。十里画廊依地势而建,曲曲折折,起起伏伏,东西一线,富有变化。它以栈道为主线,西起县城北5公里处的岳渎公园,经木栈道、游步道东行到达凤凰山,然后下凤凰山南行经潼河湖到十二连城遗址,再穿过禁沟天险,经瀵井关北行到汉潼关城遗址,最后到达潼关古城景区,全长26.8公里。景区通过修建栈道、开发古道、打造景观等方式,形成“一环、两心、三区、四址”。一环:从县城以北的岳渎公园开始到达古城南门,沿河而上到达十二连城烽火台广场,沿越野自行车道到达县城古栈道,最后回归起始点。两心:以沿山景观带和河滨景观带为自然核心,以古城公园和十二连城烽火台公园为人文核心。三区:即山间景观区,南门及古城公园景观区和河滨景观区。四址:抗战战壕遗址、古城遗址、南门遗址、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从而打造一条既能探访、感知古关遗址,又能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开放式、探秘式、趣味式旅游线路。
2015年,十里画廊开工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6600万元,分为两期建设。画廊一期工程于2016年年初建成开放,自岳渎公园至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全长18.2公里,其中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项目全面实施。一期开放至今,双休日、节假日,当地人、周边甚至省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游人如织,流连忘返。慢步栈道边赏景边拍照边谈笑成了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据统计,2016年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慢步十里画廊,你既可以欣赏大自然赐予的美景,领略昔日古城古关的雄伟险要气势,也可以畅想潼关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曾经的神奇,从而给游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有人激情地写下了“万米栈道,中华绝无仅有,关河长廊,神州独一无二”的赞语。十里画廊更激发了无数文人骚客的灵感,他们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拍摄了一幅幅构思精妙的照片,通过网络,把十里画廊景区的宣传推向了新的高度。
十里画廊秀潼关可谓名实相符。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是近观还是远望,无论站在什么地方,眼前总会呈现一幅幅令人大饱眼福的壮观画卷。天气晴朗的时候,登上长廊最西端的五级八角塔,向西南遥望,莲花状的华山诸峰历历在目;向西方俯视,有时会看到郑西客运专线上高速列车从脚下的洞中驶出或呼啸着钻进前方的涵洞;向西北方向眺望,渭水蜿蜒蛇行,夕阳西下,那被染红的河水如舞动的飘带;再顺着秦晋大峡谷北望黄河,有时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远方矗立在河东的鹳雀楼;再向东北方俯视,渭河自西向东流入了自北向南而又折向东流的滔滔黄河,黄河对岸,东西走向、绵延数百公里的中条山突然在岸边到了尽头。
八角塔上,你能看到岳渎相望的奇观。五岳中,唯有西岳与黄河相亲相近,他们就像一对不离不弃的恋人,山水情长,千年万年,无论春秋,他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在历史深处留下不绝的回声。清代陕西提学道许孙荃在《题潼关》一诗中写道:“五岳华独峻,四渎河称宗。此当小天下,海岱特附庸”。一句“小天下”,即是“岳渎相望”带给人胸怀天下的情感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曾经深情地说:“这里是黄河与华山对话最佳的地方。”
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远古时期,今黄河东、山西境内的首阳山同华山连在一起本为一山,黄河水到这里便被拦截,因绕而曲行,洪水泛滥,灾害连年,黎民百姓苦堪方。河神巨灵悲悯人间疾苦就手推华山,脚踏首阳山,使地轴折断,山脊裂绝,一山移而为两,河水从两山之间奔射东去。从此巨灵神推山的手印留在华山之巅,脚印留在首阳山下。天空晴朗时,你站在八角塔上,还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华山仙掌。
站在十里画廊,你可观赏黄渭交汇的胜景,你还能目睹“山穷水尽”碧空影,那壮阔的情景,令人心旷神怡,久久难忘。漫步在合欢广场到凤凰门之间的栈道上,目视正北方,黄河大转弯处那浩浩荡荡的场景、黄河接纳渭水的宽广胸襟、两河交汇后滚滚东流的气势,使人大开眼界。徜徉在平缓舒适的木栈道或有坡度的水泥游步道上,远方起伏错落的台塬沟壑,两边精心栽植的花草树木,附近塬畔梯田上栽种的松柏、花椒,土崖边疯长的酸枣丛,给广袤的原野增添了多姿的形态和勃勃的生机,给游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潼关的十里画廊能激发游客产生对关河文化的思索。历史上的潼关古城依山傍河,城四周是“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的城墙。在古城和小秦岭之间,是南北走向的天堑禁沟,禁沟西边,隔段距离就出现的烽火台多数依然存在。漫步在凤凰山顶的栈道上,你能隐约看到潼关古城的轮廓和险要的关河形势,使人不由得回想起“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诗句,回想起抗日影视剧中潼关军民守关御敌、炮轰黄河对岸的日本侵略者的情景。禁沟旁的烽火台,更能触发人的联想,使人产生对古代潼关重要作用的思考。
潼关的十里画廊堪称旅游开发上的杰作。漫步在十里画廊上的游客,不仅陶醉于“画廊”美景,也对决策者和设计、建造者的创意赞不绝口。十里画廊是漫游潼关的一条主线,通过它能够巧妙地把县域内许许多多的景点串联起来,全部建成后,观雄关古道、赏金城美景、品历史文化、游古城古寨诸多景点牵于画廊一线将变为现实。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者可谓独具匠心,他们充分利用潼关的地形地势,把栈道建在荒草萋萋、枣刺丛生的塬畔、沟壑。木栈道为主体,间或有水泥步行道,几多木质亭台供游人小憩,数个屋顶长廊可避风雨,凌空而架的悬索桥平添了游廊之趣,几处小型广场充满了文化气息。在岳渎公园东端通过架设木质拱桥把岳渎公园和十里画廊景区连成一个整体,成为整个景区建设的一个亮点,在沟壑上架设悬索桥,可让游人从空中索道直达凤凰山,这是栈道建设上的又一个亮点。特别是在凤凰门到山脚一段,10多个“Z”字形的木栈道连成一个整体,曲曲折折,艺术地解决了悬崖峭壁上上下通行的问题,成为“十里画廊”栈道的奇观。每到夜幕降临,安装在栈道两边的太阳能路灯几乎同时点亮,从远处看,尽管曲折起伏但整齐有序,成了潼关南塬畔夜晚一道亮丽的景观。行走在十里画廊上,一种自然和谐、巧夺天工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十里画廊依托潼关的大水、大山、大沟壑,古城、古关、古战场,黄金、黄河、黄土地,把景观与历史、人文与自然、城镇与乡村有机融合,使其相得益彰,统筹发展。既可以挖掘潼关乡村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打造新的旅游品牌,提升潼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通过旅游开发可以盘活项目周边农村资产,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乡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有关潼关文史(第14辑) 潼关之最的文章
就是这几百米的跨越,成就了潼关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个工程就是龙儿堰。龙儿堰遗迹据老辈人讲,古代灵源渠通过麒趾塬南头沟壑的这一段,完全由人工修筑。据当年参加过修渠的老人讲:重修龙儿堰时,麒趾塬各村都出了民夫。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是在1969年,主要是对堰体夯土进行修补加固,在水渠两边的土面上覆盖水泥等,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雨水的冲刷。......
2023-09-18
潼关城垣至清代已是饱经风雨,备受战乱摧残,破损极为严重。清朝二百多年间,潼关城池进行过多次复修扩建,而规模最大,花费最多的一次兴修发生在乾隆五十三年。潼关城垣大规模的兴修发生在乾隆朝大范围城垣修筑活动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有力地保障着潼关城垣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潼关地方生活能顺利进行。陕西巡抚在奏折中向朝廷表示,一定要从各个方面保障工程质量,尽心竭力保障潼关城垣工程顺利进展。......
2023-09-18
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八年抗日战争,潼关军民屹立于抗日前线达7年之久。日本飞机的疯狂突袭,给潼关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日军炮击使潼关人民死伤不可计数。1938年2月6日下午,占领山西风陵渡的日军开始炮击潼关,驻扎在华阴的国民党46军当天晚上即派28师董钊师长率兵进驻潼关,连夜设防,构筑工事。不久,日军在灵宝附近受到国民党军伏击退回洛阳,后蒋纬国调离潼关。......
2023-09-18
为了彻底划清潼关和华阴之间的边界,同时将插花地划归所在县,从1940年开始,潼华两县开始商议划界及插花地处理办法。8月8日,潼关、华阴两县县长及相关人员在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的监督下,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初步决定以磨沟河为两县县界。界线以东地区归属潼关县,界线以西原潼关的屯、营、堡、寨全部归属华阴,双方分别接管相应区域。......
2023-09-18
但同时,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管理过渡模式的这一特殊时期,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与国际惯例相差甚远。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也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尽管我国政府早已明令要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但各种形式的指挥部仍在发挥作用。2.1.2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