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末潼关战争影响巨大

明末潼关战争影响巨大

【摘要】:李自成攻克潼关一战发生在崇祯十六年10月,这是明朝末年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战争。至此他已成为明末群雄中之魁首,承担起最后推翻明王朝的重任了。此时,明朝军队在中原战场已连遭5次惨败,军力大为削弱。刚愎自用的崇祯帝也一心要找李自成算账,于是丧失理智一再严令孙传庭出关作战,甚至以杀头相威胁。李自成兵进潼关九月十四日,义军同官军接战于郏县。进城的起义军与官军在潼关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

李自成攻克潼关一战发生在崇祯十六年(1643)10月,这是明朝末年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战争。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在西安的建立,它同时也加速了明王朝灭亡的进程。

崇祯十三年(1640)初,潼关南塬战争之后,隐蔽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又积蓄力量,率领义军巧妙利用左良玉与杨嗣昌的矛盾,突破武关,进入河南淅川、内乡。时值河南大旱,饥民无数,到处发生人相食的惨景,李自成进入河南振臂一挥,从之者云集,他毫不费力地招募了十几万人,李自成把自己的诨号“闯将”改为“闯王”。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张献忠起义军攻克襄阳,标志着起义军同明官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此义军所向披靡,明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

崇祯十六年(1643)春,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至此他已成为明末群雄中之魁首,承担起最后推翻明王朝的重任了。

此时,明朝军队在中原战场已连遭5次惨败,军力大为削弱。陕西总督孙传庭决定固守潼关,利用关中天险,据关御敌。同时大肆征兵、筹饷、屯田、修造战车,加紧操练兵马,企图持久顽抗,伺机反扑。这一时期却逢关中饥馑,民众苦于赋役,陕西士绅上书指责他“玩寇靡饷”,不断向朝廷进言,要求孙传庭尽快出关剿贼。刚愎自用崇祯帝也一心要找李自成算账,于是丧失理智一再严令孙传庭出关作战,甚至以杀头相威胁。

同年八月初一日,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他令秦翼明随陕西巡抚冯师孔,取道商洛进河南南阳地区作为偏师;自己则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共10万人马东出潼关,同时檄调河南总兵陈永福于洛阳会师,檄调左良玉统兵西上,夹攻起义军。

李自成早已得到陕西官军将要出关的消息,他从这年的四五月间起就源源不断地调兵北上,加强了河南的防务。接着又亲统大军北上河南,集中力量准备迎击孙传庭部的来犯。他根据河南境内由于天灾人祸造成了赤地千里,大军所过,粮草问题不易解决的状况,决定在战略上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主力部署在郏县以南地区。同年八月上旬,陕西官军重占洛阳。李自成见孙传庭部来势凶猛,便故意示弱,只派出小股部队稍加阻击随即南撤。陕西官军轻易地一直打到宝丰县。这意外的胜利使孙传庭由心虚胆怯一变而为头脑膨胀。

李自成兵进潼关

九月十四日,义军同官军接战于郏县。官军孤军深入,距离后方供应基地越来越远。又值大雨滂沱,道路一片泥泞,官军粮车进展缓慢,前线的士卒和马匹饥饿不堪。李自成见官军深入绝地,一方面动员群众坚壁清野,使官军无法就地筹粮,一面派大将刘宗敏带着一万多名骑兵由间道抄到官军后方,在河南汝州白沙地方切断明军的饷道。孙传庭部署的阻击部队因为无粮充饥,军心涣散,纷纷北撤,义军即乘势发起总攻,官军部队大乱,遂全线崩溃。

孙传庭在河南惨败之后,率残部据守潼关,妄图阻止义军进入陕西。据文献记载,当时退据潼关的官军残部尚有兵员四万,不过已是惊弓之鸟,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了。

同年十月初二,农民军主力一路穷追猛打逼近潼关。李自成知道潼关易守难攻,因此,在大军到达潼关之东的阌乡县后,利用起义军缴获的孙传庭帅字大旗,派一只虎李过率领一队人马伪装成明军向潼关进发。黎明时分,当这队人马到达潼关东城门时,守城的官军误以为是溃退回来的明军,没有仔细盘查便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起义军的人马一入城门,便朝守军发起攻击,试图夺取东城门。东门守将李继祖发现是农民军,大惊失色,立即率领守城的官军奋力搏杀,双方在东城门厮杀起来。孙传庭闻讯,立即调来守城的数千人增援,由于入城的农民军不多,官军很快重新控制了东门。

奇袭失败后,李自成率军经潼关东门外的凹里一带上到潼关东塬(当地人称之为牛头塬)。据说李自成率领的主力部队到潼关时号称百万,集结在潼关之东的原野上,旌旗猎猎,战马嘶鸣,甚是壮观。此时,孙传庭已对潼关的防御做出了如下部署:总兵白广恩驻扎在禁沟西岸,以扼制起义军越过禁沟进入潼洛川;总兵高杰部驻扎在潼关南门外以及南门外的凤凰山一带,与白光恩部成掎角之势;孙传庭亲自率领城内的近万人守城。此外,孙传庭还在汉潼关城的陶家庄一带险要之处部署了部分兵力进行防守,以阻止起义军从这里进攻潼关城,或防止起义军从陶家庄西边的陡坡上冲下来,到达潼洛川。孙传庭的军事部署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凭借潼关的有利地形,足以阻挡10万大军,不过,他面对的起义军不是10万,而是近百万,要守住潼关并非易事。

十月初六,潼关攻坚战打响了。据史料记载,大战从寅时(大约早上六点)开始,李自成命令大军对陶家庄一带的明军发起进攻。陶家庄的守军其实是一支孤军,在起义军的进攻下,他们只能拼死抵抗,基本上得不到其他各部的支援。在农民军的强攻下,守御在陶家庄一带的明军全部战死。起义军占领这里后,李自成命令将士分成两路,一路从塬头居高临下,攻取潼关城的上南门;一路从西边的陡坡山向下冲,占领潼洛川。

潼洛川的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随着起义军不断从西坡上冲下来,涌入潼洛川,官军中有的士卒因为妻子都在潼关城内,担心关城被攻破后,妻子儿女会被起义军所杀,于是,便争先恐后地往城里逃。由于孙传庭有令,不许士卒退入城内,关城南门早已封死,因此,有的士卒便用刀将南水关的栅栏劈开,由此入城。起义军见此情形也尾随着官军杀入城内。此时,南门的守将潼关卫指挥使张尔猷正拼力据守,见起义军攻入城内,跟前的士卒劝他逃跑,他大声喊道:“吾辈沐国恩,受朝廷爵禄,不能捍卫封疆,今正吾死之日耳。何逃为之?”起义军从内外夹攻南门,张尔猷大呼:“逆贼,吾前掌印指挥使张尔猷也。”(《潼关卫志下》)最后,他在搏杀中身中数枪而死。

南门失守后,潼关城内的守军一下大乱。很快,上南门也被起义军攻克。进城的起义军与官军在潼关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随即,在潼洛川内,起义军击溃了白光恩部对潼关城的回援,并向西山的高杰部发起攻击。白广恩、高杰部看到潼关已经不保,一路向西溃退,最后,白光恩逃往固原,高杰逃往延安。孙传庭和监军乔元柱率军在城内力战,但随着起义军的大批入城,他们被迫退至潼关西门附近。起义军势不可挡,午时攻占了西门,西门守将袁化龙被斩杀。看到大势已去,监军乔元柱自刎,孙传庭也在混战中被杀,最后连尸首也没有找到。这场战斗从寅时到午时,大约打了10个小时,潼洛川与潼关城内血流成河。据说,潼关城内的水泊巷战斗最为惨烈,它位于潼关上南门与南门之间,清初这里还叫血泊巷。古巷至今犹在,世世代代的潼关人都知晓这场战争的故事。这场战争不仅使孙传庭命丧黄泉,也为大明王朝的灭亡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十月初八,南路农民军攻克商州,击毙商雒道参议黄世清,陕西巡抚冯师孔率残兵逃回西安。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潼关后,留马世耀镇守潼关,李自成率数十万大军结阵西进,势如破竹,连克华州、渭南、临潼。十月十一日,南北两路大军会师西安。驻守西安的明军起义,迎接农民军入城。李自成顺利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元旦,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自称大顺王,改名自晟。称西安为西京。这一时期,义军经过整顿后,全军拥有步兵40万,骑兵60万,李自成加紧练兵,准备进军北京。

李自成义军潼关之战的胜利,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一,它给了明朝廷所留下的最精锐的部队——陕西兵团以摧毁性的打击,为推翻明王朝的罪恶统治奠定了基础;其二,李自成义军只有攻克潼关天险才能在之后一路风扫残云,势如破竹,很快地在西安建立农民政权,站稳脚跟,倘若潼关战役失败,历史可能就会改写;其三,攻克潼关之战规模之大,战争之残酷,对于推翻明王朝建立农民政权影响之甚远在整个明末战争中是屈指可数的,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