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唐朝从建立一直到唐中期,国力鼎盛,文化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高度文明、声名远播的大唐帝国。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共理天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继往开来,也曾创造盛唐时期的二度辉煌——开元盛世。然而不幸的是,天宝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及内部种种矛盾的激化引发了安史之乱,一场空前未有的战争浩劫把持续数载的盛唐几乎推向衰亡的边沿。
天宝末年,在唐王朝的重重矛盾之中,潜伏着一个最主要的矛盾,即地方军阀与中央政权的斗争炽烈异常。正当唐玄宗陶醉于歌舞升平之际,渔阳鼙鼓动地而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兵15万,号称20万,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唐朝最高统治权。
安禄山起兵反唐6天后,消息传到骊山华清池。唐玄宗急派大将封常清、高仙芝领兵征讨,结果连战连败。东都洛阳被安禄山攻破,封常清退守潼关。唐玄宗听信谗言,认为封常清、高仙芝作战不力且有谋反之心,便斩杀了二将。
各地勤王师已集结到潼关,但主帅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这时,唐玄宗想起了正在京师养病的哥舒翰。哥舒翰是一员勇敢善战的将军。唐玄宗派他为兵马副元帅(元帅由太子李亨挂名),统领大军出征御敌镇守潼关。
哥舒翰率20万大军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利用潼关险要的有利地形,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十一日,安禄山派儿子安庆绪率兵攻打潼关,被哥舒翰击退。
哥舒翰和杨国忠二人的矛盾由暗斗发展到明争。杨国忠对近在咫尺的哥舒翰的存在,使他有如芒刺在背,而哥舒翰同样终日不安,但却始终无法诛杀杨国忠。前线主帅与后方宰相的内讧,造成了哥舒翰的悲剧,也害了大唐的天下。
叛军攻打潼关
哥舒翰忧心忡忡,恐为杨国忠所图,病情也因此加重。他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处理日常军务,只好把军政大事委托给行军司马田良丘,又让部将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思礼、李承光二人争权夺利,难以配合,全军号令不一。监军宦官李大宜在军中整日以与将官赌博、饮酒、弹琴为乐,而普通士兵却连饭都吃不饱。唐玄宗派人慰劳军队时,士兵反映缺少衣服,玄宗特意做了10万战袍赐予军队,但哥舒翰却压住不发,以至兵败之后,衣服仍藏在库中。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征战,却连最根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自然心中充满怨恨,由此导致了上下离心。
哥舒翰在潼关始终采取了固守的策略,据守天险,阻叛军于潼关之外。叛军主力徘徊于潼关之下,长达半年之久,却始终无法逾越天险,西进一步。哥舒翰担心玄宗怪他不肯出战,之前多次向玄宗上言,强调自己固守的策略。
安禄山见强攻不灵,便命部下崔乾祐事先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率四千名老弱病残的部队屯于陕郡,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但哥舒翰不为所动。
天宝十五年(756)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祐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羸弱无备”的情报,此时满朝文武正为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取得的大捷而兴奋,玄宗乐观地估计了战局,求胜心切,下令哥舒翰转守为攻,立即出兵,收复陕郡、洛阳一带。为此,玄宗还特意卜了一卦,卦相显示说:“贼无备,可图也”。
哥舒翰闻讯大惊,立即上书唐玄宗,认为:“安禄山久习兵事,现在公开叛唐,欲攻长安,不可能不设防。一定是用羸弱之兵来引诱我们,如果出兵,正中其计。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军据险扼之,利在坚守。何况叛军残虐,失去人心,兵势日蹙,将有内变,那时乘机攻击,可不战而胜。现在诸道兵还未集,形势对我们并不十分有利,应该缓以待之。”
就在玄宗迟疑不决的关键时刻,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不肯出兵是意在谋己,为了调虎离山,对玄宗说:“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玄宗久处太平盛世,不懂军事,于是轻信了杨国忠的谗言,连续派遣中使催促哥舒翰出战,以至往来使者“项背相望”。随后又派宦官边令诚前去督战。
备受压力的哥舒翰见皇帝降旨严厉切责,知道势不可止,于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初四领兵出潼关,并且几乎没有留兵守御潼关。哥舒翰处处受到朝廷的掣肘,明知不该轻易出关,却被诏命所迫,不得不出战。
六月初七,哥舒翰军与叛军崔乾祐部遭遇在灵宝西原。六月初八,两军交战。灵宝南面靠山,峰峦陡峭;北临黄河,波涛汹涌;而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可谓是用兵的绝险之地。崔乾祐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自领老弱之兵与唐军交战,且战且走,以为诱敌之计。
哥舒翰与行军司马田良丘乘船在黄河中观察军情,看见崔乾祐兵少,就命令大军前进。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为前锋,庞忠等率10万大军殿后,哥舒翰自己率领3万人在黄河北边的山头上观战,并击鼓助威。两军一交战,叛军故意示弱,偃旗息鼓而逃。
当唐军深入险境,进入叛军的包围圈,想要摆脱困境已经来不及了。哥舒翰发现情况十分危急,认为唯一的出路只有奋勇向前,冲破前面叛军的堵截,杀出一条血路。由于山道狭窄,唐军如同竹筒中装满的豆子,只能一个挨一个前挤后拥地向前滚。
此时,叛军伏兵突起,居高临下,从山上投下滚木礌石,唐军将士全部拥挤在隘道,兵力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到了下午,天气骤变,东风劲吹。崔乾祐急令部下将几十辆装满干草的大车纵火焚烧,堵塞通道,使唐军无法前进。这时,崔乾祐命精锐骑兵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唐军背后杀出,唐军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号叫之声惊天动地,一片凄惨之状。
灵宝一战,唐军出关将士近20万,可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到了此刻,即便有潼关天险,唐军也无足够的兵力可守。六月初九,崔乾祐率兵攻陷潼关。此时,离哥舒翰痛哭出关不到5天时间。
唐玄宗得知潼关失守,于十三日黎明率禁军及贵妃数人逃离长安,十四日,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发动兵变,诛杀杨氏兄妹,太子也脱离玄宗,收拾残余,投奔朔方。
天宝年间,唐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没落景象已愈来愈显,均田制的日渐瓦解,府兵制日渐崩溃,内部种种矛盾的激化,军政危机的潜伏是诱发“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而“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发生在“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哥舒翰兵败失潼关”一战则是直接击垮盛唐,使其衰变的关键。
从史书的诸多记载可以看出,潼关是守护唐都长安的重要门户,它是天然的险要关隘,只要唐军守住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安史叛军一时要攻破关城谈何容易。唐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迫使叛军退兵自保,倘若各地勤王军联手平叛,保住了潼关,也就保住了长安,那么历史将会改写。然而这段历史的进程正如上述战争中所叙述的,在唐玄宗的错误决策下,唐军出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兵败如山倒,20万大军一败涂地,叛军势如风扫残云攻陷潼关,占据了长安,盛唐景象一扫而光。
哥舒翰兵败,潼关失守,是安禄山叛乱以来唐军遭遇的最惨重的失败,也是唐由盛而衰的直接转折,由此而酿成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昌盛气象一去不返。
关于这一场战争,其历史教训深刻,时人与后世史家皆有评论,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一是唐玄宗听信谗言,误做决策,强令出战,铸成失掉潼关之大错,失在于“出”,而不在于唐军的寡弱。二是宦官干政,朝臣不和致使军心涣散,削弱了战斗能力。三是哥舒翰指挥失误,冒险进军导致大军惨败。
这一战,史书记载,文学演绎,民间传唱,影响甚大。
有关潼关文史(第14辑) 潼关之最的文章
刘永生对他施行医治,关心备至。身为医生,刘永生不仅对病人时时处处充满关怀和爱护,而且对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都能无私地献出爱心。那年冬天,谢双喜弟兄3个,自制炮竹爆炸,导致老大残废了一双手,老三双目失明,谢双喜是唯一一个没有受伤的。随后,刘永生的家人,把谢双喜告到了法院。刘永生得知这件事后,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找亲朋好友到处借,替他先还了2万元。......
2023-09-18
金矿生产车间李家金矿是潼关县第一家县属黄金企业。1984年4月,潼关县政府提出李家金矿建设报告。同年12月25日,冶金部陕西省黄金公司在潼关召开设计审查会议,确定李家金矿建设规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李家金矿依靠黄金优势,“以金为主,多业经营”,重点开发了第三产业。李家金矿成为地方财政的第一利税大户。李家金矿从此步入重组联合、打造行业旗舰发展之路。......
2023-09-18
我们推想,汉武帝此举主要是扩展京城护卫领域的需要,即强化统治的需要,杨僕上书乞东关,正合汉武帝的心意,关故而东迁,这应该是函谷关东迁新安的真实原因。此关后人又称之为魏函谷关。按传统的历史说法,潼关不属于河内,因此,这36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坞壁与潼关无关。作为史学家的范晔应该看过《三国志》,也应该知道潼关。汉潼关城遗址以上是我们根据潼关地形地貌和有关史料的记载所做的推测。......
2023-09-18
因为修筑三门峡大坝,具有千年辉煌历史的潼关古城也实施了整体搬迁。然而,由于迷失的太久,“古东海”早已经不为人所知,要探究潼关与“古东海”之间的关系,还需从关中盆地说起。远古时期,秦岭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之为秦岭古海。这就是传说中的“古四海”。古四海中,“东海”最大。自今天的泾河以东到潼关一带称之为“东海”。司马迁在《史记》中几乎不提“古四海”。此次大会为夏王朝建立的标志。......
2023-09-18
第一部《潼关县人大志》于2014年6月附议,召开动员会,成立组织,培训人员,7月10日正式启动,2016年6月付梓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开天辟地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他们的神圣权利和职责,推动历史快速向前发展,推动社会更加文明富裕。新中国成立初,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就担负起人民管理国家的历史重任。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突出贡献及敬业精神是潼关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光荣,是全县人民的骄傲,是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的榜样。......
2023-09-18
从清康熙二十五年《潼关卫志》问世到新中国成立,潼关共修编志书4部7册27万多字,其中《潼关卫志》后世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潼关百废待兴。经县政府审核后,备文上报渭南地区方志领导小组评审。经渭南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复核以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同年10月6日批准定稿。编写人员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备受艰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使得一部质量极高的《潼关县志》问世。......
2023-09-18
八年抗日战争,潼关军民屹立于抗日前线达7年之久。日本飞机的疯狂突袭,给潼关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日军炮击使潼关人民死伤不可计数。1938年2月6日下午,占领山西风陵渡的日军开始炮击潼关,驻扎在华阴的国民党46军当天晚上即派28师董钊师长率兵进驻潼关,连夜设防,构筑工事。不久,日军在灵宝附近受到国民党军伏击退回洛阳,后蒋纬国调离潼关。......
2023-09-18
为了彻底划清潼关和华阴之间的边界,同时将插花地划归所在县,从1940年开始,潼华两县开始商议划界及插花地处理办法。8月8日,潼关、华阴两县县长及相关人员在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的监督下,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初步决定以磨沟河为两县县界。界线以东地区归属潼关县,界线以西原潼关的屯、营、堡、寨全部归属华阴,双方分别接管相应区域。......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