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3 矿坑涌水量预测的特点虽然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原理方法与供水水资源评价类同,但其预测条件、预测要求与思路各有不同。......
2023-09-18
对矿床充水水源及其特征的正确认识,只是解决了矿坑涌水形成条件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要查明矿坑涌水途径。就是说矿床充水水源只表明矿坑涌水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涌水的现实,则须有矿坑涌水途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讲,矿坑涌水途径是决定矿床充水的主要方面。根据矿坑涌水途径类型和地下水流进矿坑的水力特征及危害性,可将这种通道分为渗入性通道和溃入性通道两类。
11.1.2.1 渗入性通道
渗入性通道指的是细小的和分散性的孔隙,各种来源水能以渗流的形式长时间地通过它进入矿坑。渗入量的大小,显然主要与岩石的渗透性和过水断面的大小有关。
1.地层中的孔隙
这种通道是松散岩石所具有的。如淄博市某铁矿区,它沿河呈带状分布,上覆有10~15m厚的第四纪砂砾石含水层,该层透水性良好,含水丰富。据抽水试验,K=2.24~17.63m/h,Q=5.7~30.3 L/(s·m),构成了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和通道[1]。
2.地层中的裂隙
岩石的各种裂隙都能构成矿坑涌水通道,而属于渗入性通道的主要为风化裂隙。风化裂隙集中分布于近地表处,分布无定向,且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风化裂隙分布深度一般为30~50m,少数地段可超过100m,贮存水量一般较小,渗透性能较差。这种通道一般对矿坑的涌水量影响不大。
11.1.2.2 溃入性通道
能导致矿床及附近水源,在短时间大量地涌入矿坑的通道,称为溃入性通道。溃入性通道包括以下几类。
1.构造断裂带
根据构造断裂带的导水特性及对矿床涌水的影响,可将其分为以下两个亚类:
(1)隔水断层。一般为压性断层或断裂带被黏土质充填。隔水断层分布在充水含水层内时,常分割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但强烈的采矿活动可使其转化为导水断裂带。
(2)导水断层。矿区内导水断层与地表水连通时,就成为地表水溃入矿坑的导水通道。位于含水层内的导水断层,在井巷穿过时涌水量增大,也可产生溃水。
对于不同规模的断层(不管它们是导水的,还是阻水的),在矿床充水和矿坑涌水中的意义是:规模大的断层一般组成矿区的天然边界或井田的人为边界,控制矿床或矿坑的水源补给径流条件,影响矿坑涌水量大小;分布在矿区内的中小断层或区域性构造裂隙带,往往是矿坑顶底突水中最多见的突水通道[5]。
对断裂带空间分布的调查研究,是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重点。应从断裂带自身水文地质特征入手,查清断层不同部位的导水性及其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根据断层的分布位置,结合开采条件评价其充水作用,并判断它是作为沟通含水层与其他水源之间联系的间接充水作用,还是导致矿坑大量突然涌水的直接通道作用[6]。调查时还需投入大量勘探(钻探、坑探、物探)与试验工作(如抽水试验),并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如观测地下水水位、水化学分析、动态变化特征等的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其导水控水作用。
2.岩溶通道
中国许多矿床产于岩溶发育地区或其附近地段,采矿时常因遇岩溶通道而造成严重的突水事故。在矿区各种岩溶地质现象中,对于矿坑涌水影响最大的是岩溶塌陷和岩溶“天窗”的导水作用。
在有一定厚度松散层覆盖的岩溶矿区,如矿井排水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过大,当地下水位低于岩溶空洞时,可导致井下突水、涌砂和地表塌陷。岩溶塌陷不仅造成突发性矿坑溃水,同时破坏地面多种设施,导致河水断流,破坏水资源。岩溶“天窗”是指岩溶充水含水层与上覆冲积层之间的未胶结、半胶结地层,因沉积相变或河谷下切而变薄甚至消失,导致含水层与上覆第四系含水层直接接触,形成导水“天窗”。
预测岩溶塌陷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抽、排水和暴雨过程,观测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发展过程及与抽水、排水、暴雨的流场变化关系,并根据塌陷形成三要素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发展趋势[8]。预测方法有地质分析法、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三种。
3.岩溶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是指石炭二叠煤系地层下伏中奥陶碳酸盐岩中的古洞、塌陷的柱体[10]。它与现代岩溶塌陷不同,是石膏岩溶产物,是灰岩中的硬石膏因水解膨胀,致使上覆坚硬岩层受挤压破碎塌落充填而成。多数岩溶陷落柱无水也不导水,只有少数因塌落物疏松,或在地震力的影响下,其充填物与围岩产生相对位移,成为导水通道[5]。
4.采空区上空冒裂带
当采矿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后,原岩应力平衡受破坏,采空区顶板在集中应力的作用下,岩层破裂冒落,在采空区上方依次产生无规则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变化微弱的整体移动带,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统称为冒裂带,当冒裂带达到上覆地面水源时,将造成突水。冒裂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见表11-2。
表11-2 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据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续表
注 M为累计采厚,m;n为煤分层层数;M为煤层厚度,m;h为采煤工作面小阶段垂高,m。
5.人工通道
(1)采矿造成的裂隙。当采矿工作面上部有含水层、含水断层以及地表水体时,如随意使用崩落法采矿,可使顶(底)板岩层产生人工裂隙,甚至引起地面开裂和沉陷,沟通某些水源,造成突水灾害。
(2)废旧钻孔造成的通道。由于矿区的部分钻孔,未能按照要求进行封孔或封孔的质量不高,巷道挖到或接近它们时,会成为沟通顶底板各种水源的通道,造成突水事故。
6.隔水底板与突水通道
当采空区位于高压富水的岩溶含水层上方时,在矿山压力和底板承压水水头压力的作用下,岩溶水会突破采空区底板隔水层的薄弱地段涌入矿坑。
有关水文地质勘察(第2版)的文章
11.6.1.3 矿坑涌水量预测的特点虽然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原理方法与供水水资源评价类同,但其预测条件、预测要求与思路各有不同。......
2023-09-18
钻孔压水试验应随钻孔的加深自上而下地用单栓塞分段隔离进行。一般为5m,试验段是编制渗透剖面图的基本单位。压水试验所求得的透水率是试段的平均值。如果试段过长,势必影响成果的精度,如试段过短,又会增加压水试验的次数和费用。试验钻孔的孔径对压水试验成果虽有影响,但一般说来这种影响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如果钻孔相距过近,压水试验时易产生水流串通而影响试验成果的真实性[6]。......
2023-09-18
当隧洞穿越松散含水层,或穿越饱水断层破碎带,或穿越含水的岩溶洞穴时,必须对隧洞进行涌水预测。即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已知的地区与隧道所在的未知区对比,估算出隧道涌水量,即为水文地质类比法。水均衡法是根据水均衡原理,查明隧道施工期水均衡各收入、支出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施工段的涌水量。......
2023-09-18
压水试验一般用于下列情形:裂隙不发育的包气带的岩层。此时用压水试验是最佳选择。因此,不能用抽水试验求参,只能选择压水试验。试验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试验段的长度为5.0m。......
2023-09-18
划分咸淡水分界面,测定含水层中地下水矿化度,确定层位与厚度。测量地层的物性参数,如电阻率、弹性波速度、密度、磁性等。估算水文地质参数和进行地层物性参数测定。图3-16视电阻率测井法线路示意图......
2023-09-18
坝区渗漏是指大坝建成后,库水在坝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经坝基和坝肩岩、土体中的裂隙、孔隙、破碎带或喀斯特通道向坝下游渗漏的现象。经坝基的渗漏称坝基渗漏,经坝肩的渗漏称绕坝渗漏。库岸和库底岩、土体因吸水饱和而使库水产生的损失,称渗透损失,这种渗漏现象称暂时性渗漏。此外,坝区渗漏还可软化坝区岩体中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或产生潜蚀(管涌)等现象,降低坝基或坝肩岩体的承载力和抗滑力。......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