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库区浸没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

库区浸没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

【摘要】:拟建库区的浸没的水文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根据GB 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各阶段的勘察要求如下。当水库可能存在浸没时,应以水文地质测绘为主。当库区周围存在浸没威胁时,应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其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10000。可能发生浸没的地段应利用已有钻孔和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拟建库区的浸没的水文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根据GB 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各阶段的勘察要求如下。

10.2.3.1 规划阶段

(1)勘察内容。调查库区周围的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以了解水库建成后库区周围是否存在浸没的威胁及浸没范围[23]

(2)勘察手段。当水库可能存在浸没时,应以水文地质测绘为主。测绘比例尺可选1∶100000~1∶50000,在可溶岩地区,测绘比例尺可选1∶50000~1∶25000。当初步判定库区存在浸没时,可根据需要布置少量勘探[23]

10.2.3.2 可行性研究阶段

1.勘察的目的

调查库区周围的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的浸没范围。

2.勘察内容

(1)水库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

(2)地层结构及其岩性,基岩或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水的补排条件。

(3)区域地质构造、断裂的发育特征(研究库水的渗漏通道)。

(4)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含水层的颗粒组成、渗透性、给水度、饱和度、易溶盐含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地基承载力下降有关)等参数。

(5)主要农作物种类、根须层厚度、有关地下水位以下毛管水上升带的高度、临界地下水位的实验观测资料,地区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的历史及现状。

(6)喀斯特区水库邻近洼地的分布、高程、喀斯特发育与连通情况、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地下水位与河水或库水的水力联系等。

(7)预测可能的浸没范围[23]

3.勘察手段[23]

(1)水文地质测绘。当库区周围存在浸没威胁时,应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其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10000。测绘范围包括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可能的浸没区所在的阶地后缘或相邻地貌单元的前缘。

(2)物探。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库区可能发生的浸没区的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速与流向、隔水层的埋深、古河道和喀斯特通道以及隐伏的大断层破碎带的埋藏和延伸情况等。

(3)勘探。库区勘探剖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垂直于库岸或平行于地下水的流向布置。勘探点宜采用钻孔或试坑,试坑应挖到地下水位,钻孔应进入相对隔水层。

(4)水文地质测试。可能发生浸没的地段应利用已有钻孔和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重点地段宜埋设长期观测装置,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观测时间不应少于一个水文年。

10.2.3.3 初步设计阶段

1.勘察内容[7]

(1)调查浸没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丰水季节地表渍水及其消泄情况。

(2)查明土层成因、层次、厚度、颗粒组成和下伏基岩或相对隔水层的埋深。

(3)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地下水位埋深和变化规律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

(4)查明土的毛管水上升带高度、给水度、土壤含盐量、浸没区植物种类和根系深度、建筑物的基础型式及埋深,确定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

(5)预测浸没区的范围。对水库浸没引起的盐渍化、沼泽化对农作物、矿产资源、建筑物和交通线路等的危害作出评价。对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6)当地面高程低于水库蓄水位时,查明防护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防护区的浸没及防护工程地基的渗透稳定性,对结合防治浸没的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2.勘察方法[7]

(1)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1∶5000~1∶1000,测绘范围应包括全部可能浸没的影响区。

(2)钻探。应垂直库岸或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剖面线。剖面线间距:农业地区为1000~2000m,城镇地区为500~1000m。勘探点宜用钻孔或试坑,每一剖面线上不宜少于3个勘探点。在可能浸没区靠近水库设计蓄水位边线附近、建筑物密集区等应有钻孔或试坑控制,试坑深度应达到地下水位,钻孔深度应进入可靠的相对隔水层或可溶岩层中的非喀斯特化岩层。

(3)水文地质测试。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测定土的渗透系数、饱和度、毛管水上升高度、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等。主要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试验组数累计不应少于5组。对面积较大的重要浸没区,可根据需要利用剖面上的坑孔建立长期观测网,观测内容应包括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土壤含盐量。观测期不应少于一个丰水、枯水季节或一个水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