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3 实例湖南某金属矿位于珠江和湘江流域分水岭地段的大型溶蚀洼地分布区。......
2023-09-18
目前,确定二维地下水动力弥散参数的方法有直线图解法、逐点求参法、标准曲线配线法等等。限于篇幅,在此只介绍前2种。
5.7.3.1 逐点求参法
对于一维稳定流场瞬时注入示踪剂的二维弥散试验,其弥散系数可按下两式求得[10]:
式中:u为地下水的实际流速,m/h;C1为t1时刻减去背景值后的示踪剂的浓度,g/L;C2为t2时刻减去背景值后的示踪剂的浓度,g/L。
资料整理时,利用2个时刻t1、t2及其所对应的浓度C1、C2的值,先按式(5-47)求得DL,然后再用式(5-48)求得DT。
5.7.3.2 直线图解法
在图5-34中,当监测孔位于x轴上,其坐标为(x0,0),把x=x0及y=0代入式(5-46)中,则式(5-46)就简化为下式[11]:
为了利用(x0,0)监测孔上的监测数据来反求式(5-49)中的参数,郭建青等人(2011)推导出以下线性方程[11]:
其中
式(5-53)及式(5-54)中,
可利用作图法来求解式(5-50)。因为在以Y0为纵坐标轴、X0为横坐标轴的体系中,式(5-50)是一条直线。考察式(5-53)、式(5-54)可发现,Y0i和X0i均为试验中观测的数据函数,而常数项A0和B0则含有欲求的纵向弥散系数DL和地下水流速u。只要通过作图求得方程式(5-50)后,即可由式(5-58)和式(5-59)算出DL和地下水流速u的值。即[11]:
由式(5-51)得
由式(5-52)得
仅利用(x0,0)监测孔上的监测数据还不能求得横向弥散系数DT,需用不在x轴上的监测孔的监测数据才能求出。假设监测孔的位置为(x1,y1),把x=x1,y=y1代入式(5-46)得[11]:
为了利用(x1,y1)监测孔上的监测数据来反求式(5-60)中的参数,郭建青等人(2011)又推导出以下线性方程[11]:
其中
显然,可由式(5-64)求得DT,即:
还可由式(5-65)求得有效孔隙率,即:
直线图解法求参的思路是:先用位于x轴的观测孔来求出纵向弥散系数DL和地下水流速u,再利用不位于x轴上的观测孔的观测数据来求出横向弥散系数DT和有效孔隙率ne。具体步骤详见下述算例的求解过程。
【例题5.4】 某场地弥散试验中,含水层厚度10m,投放试剂20kg,表5-14中列出了0号孔与1号孔中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现采用直线图解法求出纵向弥散系数DL、横向弥散系数DT、地下水实际流速u及有效孔隙率ne。
表5-14 观测孔的观测数据及计算中间数据(摘自郭建青,2011)
续表
解:先用0号孔观测数据求参:
(1)用式(5-55)~式(5-57)分别求得G0=0.1871,H0=8.60和F0=0.43614。
(2)用式(5-53)、式(5-54)计算对应于不同观测时间ti的Y0i、X0i,结果列于表5-14中。
(3)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计算直线方程式(5-50)中的常数A0=-9.00,B0=-0.24984。具体算法可参考本书的附录3。
(4)利用式(5-58)、式(5-59)分别求得纵向弥散系数DL=1.00m2/h,地下水流速u=1.00m/h。再用1号孔的观测数据继续求参。
(5)利用式(5-62)计算对应于ti的Y1i,并令X1i=ti。结果列于表5-14中。(6)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求得直线方程式(5-61)中的常数A1=-11.22738和B1=1.26222。
(7)因m=20/10=2.0kg/m,利用式(5-66)、式(5-67)分别算出横向弥散系数DT=0.200m2/h,有效孔隙率ne=0.101。
【讨论】 从[例题5.4]计算结果可发现,利用弥散试验反求所得的地下水平均流速u与直接利用式(5-39)来计算的结果并不一致。若用示踪剂浓度的峰值在0号孔出现的时间(即4h)来计算地下水平均流速u,由式(5-39)得:
此结果为何与上述算例的结果不同?这主要因为受实际含水介质非均值各向异性的影响所致。本例0号观测孔测定得到的示踪剂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并不对称(峰值前4小时,而峰值后超过16小时,曲线两翼严重不对称),所求得的平均流速(u=1.00m/h)其实代表了能到达0号孔的所有示踪剂微粒的平均速度值。可见,利用弥散试验所求得的地下水平均流速值更为精确。而式(5-39)只有在观测孔中的示踪剂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呈正态分布曲线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由此可见,通过野外弥散试验不仅能求出比较准确的、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L及DT,还能求得较为准确的地下水流速u及有效孔隙率ne,这是其他水文地质试验无法比拟的优点。不过由于式(5-45)并未考虑示踪剂被含水介质吸附,而是假定所投放的示踪剂全部能在含水层中迁移和弥散,因此,用于计算效孔隙率的m值偏大[见式(5-67)],引起所求得的ne值偏大。示踪剂被含水介质吸附量越多,ne值偏大越严重。
有关水文地质勘察(第2版)的文章
每一数字代表面积为1.5m×0.38m的地面分辨单元的热发射。含水层能引起地表出现异常的最大埋藏深度可达10余米。研究结果认为,落水洞周围土壤的过量排水及地表向下漏水会引起地表的温压作用。在调查项目中,对五个地热区采用了机载热红外技术探测。在隧道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隧道水文地质勘测可节省野外工作量,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勘测速度。如我国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
2023-09-18
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初步查明区内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初步查明地下水的污染范围、程度与污染途径。测定地表水体的规模、水位、流量、流速、水质和水温,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调查地下水、地表水开采利用状况;搜集水文气象资料,综合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评价。......
2023-09-18
表11-6矿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及方法11.5.1.3 实例湖南茶陵排前铁矿矿区的东、南、西三面被中高山环绕,北面临米江,地貌上构成一个向北开阔的箕形盆地。......
2023-09-18
测绘精度的要求,主要是以图幅上单位面积内的观测点数量以及在图上描绘的精确度来反映。为了达到所规定的精度要求,一般在野外测绘填图时,采用比例尺较提交的成果图大一级的地形图为填图的底图,如要进行1∶5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时,可采用1∶2.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外作业的底图。......
2023-09-18
拟建库区的浸没的水文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根据GB 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各阶段的勘察要求如下。当水库可能存在浸没时,应以水文地质测绘为主。当库区周围存在浸没威胁时,应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其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10000。可能发生浸没的地段应利用已有钻孔和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