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数字代表面积为1.5m×0.38m的地面分辨单元的热发射。含水层能引起地表出现异常的最大埋藏深度可达10余米。研究结果认为,落水洞周围土壤的过量排水及地表向下漏水会引起地表的温压作用。在调查项目中,对五个地热区采用了机载热红外技术探测。在隧道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隧道水文地质勘测可节省野外工作量,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勘测速度。如我国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
2023-09-18
遥感图像客观地反映了地质体的光学和几何特征,而且可提供在一定深度下的某些透视信息。因此,遥感图像是地壳表层景观的综合缩影。对遥感图像进行地貌分析和地质分析的过程称为遥感解译。在遥感图像上能反映和判别目标物属性的图像特征称为解译标志(又称判译标志)。它包括目标物的形态、大小、阴影、色调、纹理、图案、位置、布局等。
3.1.5.1 地形、地物的解译
(1)交通线。
公路:白色色调,宽度一致,多弯曲,但转弯和缓。
小道:白色或浅灰色色调,宽度窄,常有交叉和急转弯。
(2)农村居民点和工厂。
农村居民点: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有庭院、围墙或菜园。
工厂: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房顶受太阳光照射的部分呈白色或浅灰色。
(3)耕地和菜地:干燥未耕的耕地呈浅色;潮湿的耕地呈深色;有农作物的耕地呈灰色;斜坡上的耕地呈阶梯状。
(4)草原:呈灰色色调。有草皮的河谷和山坡的色调也类似。
(5)林区:林木呈暗色粒状斑点;砍伐区、植林区为浅色带,有线边界。
(6)河、溪、渠:水面的色调大都为暗色,色调与水色、流速、深浅等有关。静止的水呈暗色色调,流动的水呈浅色色调。
(7)湖泊:呈深色色调,具有一定的水域面积。
(8)丘陵:地形有起伏,相对高差小,阴影不太发育,与山区相比色调较为均匀。
(9)山区:山坡有一定的坡度,相对高差大,有阴影,色调较深,山脊线和河谷线较明显。
(10)平原:地面平坦、色调均匀,一般呈浅色色调。河网稀疏,河流迂回曲折。
3.1.5.2 地貌的解译
(1)山地地貌。
构造坡:由构造作用形成,坡向与岩层倾向一致,阴影明显。
侵蚀坡:由遭受强烈切割作用形成,坡上冲沟发育,沟底呈“V”形,阴影明显。
剥蚀坡:坡面长期遭受面流冲刷作用而成,冲沟不十分发育,阴影不太明显。
(2)河流阶地。有明显的陡坎,阶地面向河谷中心,缓倾斜,阶地色调与土的含水量和植物生长特点有关。河漫滩一般呈浅色色调,河床有水部分呈暗色条带。
(3)洪积扇:呈扇形,浅色色调,分布在山麓坡脚和河流出口处。
(4)岩溶:负地形发育,没有明显的倾斜方向,有时出现孤峰和石林,洼地上常分布有残积红黏土,在像片上呈现出浅色斑点。在岩溶强烈地段,地表植被稀少,呈平行排列的溶沟发育。溶沟、石芽地貌在影像上形成白色粗而短的树枝状纹影。在封闭洼地、溶蚀漏斗内有水积聚时呈黑色斑点图案。岩溶地区常有河流突然消失或潜水突然涌出地表的景观。
3.1.5.3 岩土种类的解译
(1)花岗岩、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岩。判译标志如下:
1)边界线通常呈参差不齐的圆穹状或透镜状、串珠状。地形上多呈穹隆状的正地形,在山区往往构成陡峭的分水岭,有时可形成低丘或中低山地貌。
2)呈单一的均匀的浅色调(但黑云母花岗岩呈深灰色色调)。
3)具有独特的网格状、放射状、环状、菱形状裂隙;
4)水系以树枝状为主,冲沟多呈钳形、钓沟形。
(2)砂岩。判译标志如下:
1)层理较明显且稳定,当覆盖层和植被较少时,在航片上其层理影像清楚。
2)影像色调呈深灰至灰色。
3)在分水岭上常呈陡坡的块状山地。倾斜产状的砂岩多构成单面山形态,产状较平缓的厚层坚硬砂岩,在山坡上常形成石檐和陡坎。
4)节理较发育,节理对末级水系和冲沟的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5)受构造影响小时,水系多呈稀疏的树枝状,受构造影响大时,水系则以角形树枝状为主。
1)湿热地区的石灰岩常构成独特的岩溶地貌形态;植被稀疏,泉水出露处则植被茂密。
2)干旱地区岩溶不发育,灰岩裸露光秃,坡积、残积物较少,山坡较陡,分水岭多尖峭。
3)水系较少,色调较浅,风化后色调较深。
4)湿热地区的岩溶洼地、漏斗等被残积土所充填,构成斑点状图案。
5)白云岩在航片影像上的色调比石灰岩的深,且具粗糙感。其他特征同石灰岩。
6)泥灰岩地区地形较平缓,在航片上色调较浅,岩溶现象不明显。在干旱地区影像多呈灰白色色调。
(4)黄土。判译标志如下:
1)地貌多呈沟谷纵横,支离破碎,并有黄土陷穴、黄土柱等溶蚀地貌。垂直节理和冲沟发育,谷壁陡峭。
2)黄土冲沟网一般呈掌状、树枝状、羽状、平行状和格状。
3)沟谷上游冲沟横断面呈“V”字形,沟头多呈楔形;中下游冲沟横断面多呈“U”字形,沟头多呈半圆形,沟谷平坦。
4)图像上色调呈均匀的浅色调。
(5)冲积物。判译标志如下:
1)有河谷或湖盆地的地貌特征,如河流、河漫滩、冲积阶地。
2)地面平坦、地表多为格状田地。
3)冲积物色调不均匀,在温度高、植被茂密地区呈深色,沙滩、沙洲为浅色。
3.1.5.4 地质构造的解译
(1)褶皱。判译标志如下:
1)平面呈现出椭圆状、环状、藕节状、弧状、“之”字形等不同色调带(纹)的影像。
2)对称分布的地貌、岩层、裂隙色调,植被、水文网等花纹图案。
3)同一层位地下水出露点的连线呈封闭状,或相同的岩溶现象呈闭合圈出现。
(2)断裂构造。判译标志如下:
1)破碎带的直接出露往往构成负地形,具粗糙感。
2)地质体(包括地层、侵入体、矿脉等)被切割或错开。
3)沉积岩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
3.1.5.5 不良地质作用的解译
(1)滑坡。判译标志如下:
1)呈簸箕形、舌形、梨形等平面形态和不平顺、不规则等的坡面形态,可见到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等各种滑坡形态要素。
2)有时还见到滑坡体表面的湿地、泉水、马刀树等。
3)滑坡多在峡谷中的缓坡、分水岭的阴坡、侵蚀基准面急剧变化的主沟及支沟交汇处及其沟头等处发育。
(2)崩塌。判译标志如下:
1)位于陡峻的山坡地段,纵断面上呈上陡下缓。
2)崩塌轮廓明显,崩塌壁呈灰色色调,不生长植被。
3)崩塌体堆积在谷底或斜坡平缓地段,因其表面坎坷不平,影像具粗糙感。
4)崩塌体上部外围有时可见张节理形成的裂缝。
5)有时巨大的崩塌体堵塞河谷,在崩塌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崩塌体处形成有瀑布的峡谷。
(3)泥石流。判译标志如下:
1)标准的泥石流沟可清楚地看到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等三个区。
2)形成区成瓢状,山坡陡峻,岩石风化严重,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常有滑坡、崩塌发育。
3)流通区沟床较短直,纵坡较形成区地段缓,但较堆积区地段陡。
4)堆积区位于沟谷出口处,纵坡平缓,成扇状,呈浅色色调;扇面上可见固定沟槽或漫流状沟槽,还可见到导流堤等人工构筑物。
有关水文地质勘察(第2版)的文章
每一数字代表面积为1.5m×0.38m的地面分辨单元的热发射。含水层能引起地表出现异常的最大埋藏深度可达10余米。研究结果认为,落水洞周围土壤的过量排水及地表向下漏水会引起地表的温压作用。在调查项目中,对五个地热区采用了机载热红外技术探测。在隧道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隧道水文地质勘测可节省野外工作量,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勘测速度。如我国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
2023-09-18
2)航空遥感:指从飞机、飞艇、气球等空中平台对地观测的遥感技术系统。3)地面遥感:指以高塔、车、船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按工作波段,可分为:1)紫外遥感:对波长0.3~0.4μm的紫外光的遥感。对波长为0.4~0.7μm的可见光的遥感。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3)红外遥感:可细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中红外遥感、远红外遥感。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
2023-09-18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遥感的工作流程为:选取适宜的数据源及光谱波段→获取遥感图像→图像处理→遥感解译→绘制解译图,提取水文地质信息[2,3]。遥感的解译:遥感解译工作的技术路线,大体分为3个阶段:1)室内初步解译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已基本上掌握了工作地区各种解译要素的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对各种遥感资料进行详细系统的解译。之后,通过综合分析完成图件的编制工作。图3-1地下水遥感信息提取流程图......
2023-09-18
指导常规地面调查,可减少野外工作量。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的许多内容都可在室内由遥感图像获取。弥补常规调查法在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现象)方面的不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现象)依靠地面调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常规地面调查是由点连线,由线推测到面的单向工作方式。而遥感技术可实现直接由面到点、由点到面可反复的双向工作方式。......
2023-09-18
进行现场影像解译,将点、线离散信息扩展成影像连接信息,提高地质、水文地质界线的标绘精度。对每一地貌、水系、构造及地质填图单元,都收集和建立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详细的解译标志,以便能在初步解译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解译。......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