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摘要】:表3-2航空遥感技术外业验证点的平均密度3.1.4.4 最终解译与资料的编制在外业调查结束后,应进行遥感图像的最终解译并作全面检查,做到各种地层、岩性(岩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等的定名和接边准确。

3.1.4.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搜集、遥感图像的质量检查、编录、整理等方面[7]

(1)资料搜集包括:

1)各种陆地卫星图像或图像数字磁带。

2)各种航空遥感图像(包括黑白航空像片和其他航空遥感图像)、热红外扫描图像(注意成像时间、气象条件、扫描角度、温度灵敏度、地面测温等资料)。

3)合适比例尺地形图(最好跟遥感图像比例尺相同)。

4)典型的地物波谱特征资料。

(2)遥感图像的质量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范围、重叠度、成像时间、比例、影像清晰度、反差、物理损伤、色调和云量等。

3.1.4.2 初步解译

初步解译前应根据工程需要、地质条件、遥感图像的种类及其可解译的程度等,先确定出解译的范围和解译的工作量,制定解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建立区域解译标志。

(1)可解译的程度划分。对基岩和地质构造的可解译程度可按表3-1划分。

表3-1 基岩和地质构造的可解译程度

(2)遥感图像调绘面积的确定。遥感图像的解译成果需用航测仪器成图时,应按规定划定调绘面积。调绘面积应在像片调绘面积内或在压平线范围内进行。当像片上无压平线时,距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cm。

(3)初步解译的要求。

1)对立体像对的图像,应利用立体解译仪器进行观察。

2)遥感图像在解译过程中,应按“先主后次,先大后小,从易到难”的顺序,反复解译、辨认;重点工程应仔细解译和研究。

3)应按规定的图例、符号和颜色,在航片上进行地质界线的勾绘和符号标记。

初步解译后,应编制遥感地质初步解译图,其内容应包括各种地质解译成果、调查路线和拟验证的地质观测点等。

3.1.4.3 外业验证调查与复核解译

验证调查点的平均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遥感图像上,每条地质界线上应布设1个验证点。

(2)航空遥感技术外业验证点的平均密度可按表3-2确定。

(3)外业验证调查中,应搜集和验证遥感图像的地质样片。

表3-2 航空遥感技术外业验证点的平均密度

3.1.4.4 最终解译与资料的编制

在外业调查结束后,应进行遥感图像的最终解译并作全面检查,做到各种地层、岩性(岩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等的定名和接边准确。成图比例应符合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