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作用的结构,应乘以强度折减系数0.85。对角钢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一者,四肢角钢加工不可能绝对均匀,在试验中虽然精心制作仍有误差,试验中四肢角钢的应变值不一致充分说明了这点,一般可根据施工精度和承受荷载的特点取0.85~0.95钢材强度折减系数;二者,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曲破坏,说明缀板间的单肢验算不可忽略。......
2023-09-17
【规范规定】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2011)
7.2.1 当采用外包角钢(或其他型钢)加固砌体承重柱时,其加固后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和弯矩设计值M,应按刚度比分配给原柱和钢构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柱承受的轴向力设计值Nm和弯矩设计值Mm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2.钢构架承受的轴向力设计值Na和弯矩设计值Ma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a=Na-Nm (5-11)
Ma=M-Mm (5-12)
式中 km——原砌体刚度降低系数,对完好原柱,取km=0.9;对基本完好原柱,取km=0.8;对已有腐蚀迹象的原柱,经剔除腐蚀层并修补后,取km=0.65。若原柱有竖向裂缝,或有其他严重缺陷,则取km=0,即不考虑原柱的作用;全部荷载由角钢(或其他型钢)组成的钢构架承担。
Em0和Ea——分别为原砌体和新增型钢的弹性模量。
Am0和Aa——分别为原砌体截面面积和新增型钢的全截面面积。
Im0——原砌体截面的惯性矩。
Ia——钢构架的截面惯性矩;计算时,可忽略各分肢角钢自身截面的惯性矩,即:Ia=0.5Aa·α2(α为计算方向两侧型钢截面形心间的距离)。
η——协同工作系数,可取η=0.9。
【解析】
试验表明,外包型钢对原柱的横向变形有约束作用,使原柱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原柱的承载力。由于约束作用与钢构架的构造及施工质量有很大关系,受力机理复杂,研究不够充分,因此计算中不考虑约束作用对承载力的提高,仅将其作为安全储备。
外包型钢加固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外包型钢加固法是型钢直接外包于被加固构件四周,型钢与构件间无任何连接。这种加固法不考虑结合面传递剪力。湿式加固法又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改性环氧树脂胶压注的方法,将角钢粘贴在砌体构件上;另一种是角钢与被加固构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中间压注灌浆料,实际上是一种外包型钢和外包混凝土相结合的复合加固法。由于砌体强度等级偏低,整体性差,其界面即使采用结构胶黏结,也难以有效地传递剪力。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曲破坏;这也说明角钢与砌体不能形成整体截面共同工作。因此无论是干式还是湿式,不论角钢与砌体柱接触面处涂布或灌注任何黏结材料,计算中均不能考虑其黏结作用。由于以上原因,计算加固后构件承载力时,外包型钢与原构件所承受的外力按各自的刚度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分别计算。
对已有腐蚀、裂缝或其他严重缺陷的原柱,原柱强度和刚度均受到削弱,因此引入刚度降低系数。同时,应先剔除腐蚀层并修补后再进行加固,并根据缺陷情况选取原砌体的刚度降低系数km。考虑到外包型钢与原构件的协同工作条件较差,因此弯矩分配时引入协同工作系数η=0.9。
有关砌体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的文章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作用的结构,应乘以强度折减系数0.85。对角钢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一者,四肢角钢加工不可能绝对均匀,在试验中虽然精心制作仍有误差,试验中四肢角钢的应变值不一致充分说明了这点,一般可根据施工精度和承受荷载的特点取0.85~0.95钢材强度折减系数;二者,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曲破坏,说明缀板间的单肢验算不可忽略。......
2023-09-17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4.5.1 纤维复合材用的纤维应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应选用聚丙烯腈基12K或12K以下的小丝束纤维,严禁使用大丝束纤维;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允许使用15K碳纤维。......
2023-09-1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7 抗震墙各墙肢截面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考虑底部抗震墙已承担全部地震剪力,不必再按抗震规范对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的组合弯矩计算值进行放大,因此只建议按一般部位抗震墙进行强剪弱弯的调整。......
2023-09-1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3.1.1 对用于承重的多孔砖及蒸压硅酸盐砖的折压比限值和用于承重的非烧结材料多孔砖的孔洞率、壁及肋尺寸限值及碳化、软化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3.2.2 块体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承重砖的折压比不应小于表1-3的要求。......
2023-09-1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10.3.7 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的圈梁,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下述构造要求:圈梁的截面宽度宜取墙宽且不应小于190mm,配筋宜符合表6-19的要求,箍筋直径不小于6;基础圈梁的截面宽度宜取墙宽,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纵筋不应少于414。对圈梁的纵筋根据不同烈度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2023-09-17
若用于单位面积质量大于300g/m2的碳纤维物,胶粘剂将很难浸透,致使碳纤维层内和层间因缺胶而使得所形成的复合材的整体性受到严重影响,达不到设计所要求的黏结强度。为此,还需要指出的是:预浸料只能在工厂条件下采用中、高温固化工艺,以低黏度的专用胶粘剂制作纤维复合材。......
2023-09-17
6.3.3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充墙宜选用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3.1.2条的规定;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3.填充墙墙体墙厚不应小于90mm;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其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
2023-09-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