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箍筋设置、布置及间距等规定见表3-18。表3-21 梁中箍筋最小直径 注:1.梁中配有计算需要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
2023-08-31
【规范规定】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10.5.10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除应符合本规范第9.4.11的规定外,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和轴压比大于0.4的其他部位的墙肢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的配筋范围:无翼墙端部为3孔配筋;“L”形转角节点为3孔配筋;“T”形转角节点为4孔配筋;边缘构件范围内应设置水平箍筋;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配筋应符合表4-5的要求。
表4-5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注:1.边缘构件水平箍筋宜采用横筋为双筋的搭接点焊网片形式;
2.当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边缘构件箍筋应采用HRB400级或RRB400级钢筋;
3.表中括号中数字为边缘构件采用混凝土边框柱时的配筋。
【解析】
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端部设置水平箍筋是为了提高对砌体的约束作用及墙端部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提高墙体的延性。根据工程经验,水平箍筋放置于砌体灰缝中,受灰缝高度限制(一般灰缝高度为10mm),水平箍筋直径不小于6mm,且不应大于8mm比较合适;当箍筋直径较大时,将难以保证砌体结构灰缝的砌筑质量,会影响配筋砌块砌体强度;灰缝过厚则会给现场施工和施工验收带来困难,也会影响砌体的强度。
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中,边缘构件无论是在提高墙体强度和变形能力方面的作用都非常明显,因此参照混凝土抗震墙结构边缘构件设置的要求,结合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特点,对边缘构件的配筋作出了要求。
通过试点工程,这种约束区的最小配筋率有相当的覆盖面。这种含钢率也考虑能在约120mm×120mm孔洞中放得下:对含钢率为0.4%、0.6%、0.8%,相应的钢筋直径为3φ14、3φ18、3φ20,而约束箍筋的间距只能在砌块灰缝或带凹槽的系梁块中设置,其间距只能最小为200mm。对更大的钢筋直径并考虑到钢筋在孔洞中的接头和墙体中水平钢筋,很容易造成浇灌混凝土的困难。当采用290mm厚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时,这个问题就可解决了,但这种砌块的重量过大,施工砌筑有一定难度,故我国目前的砌块系列也在190mm范围以内。另外,考虑到更大的适应性,增加了混凝土柱作边缘构件的方案。
有关砌体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的文章
梁的箍筋设置、布置及间距等规定见表3-18。表3-21 梁中箍筋最小直径 注:1.梁中配有计算需要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
2023-08-31
由于抗震墙底部塑性铰出现都有一定范围,因此对其作了规定。为什么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最小构造含钢率比混凝土抗震墙的小呢,根据背景解释:钢筋混凝土要求相当大的最小含钢率,因为它在塑性状态浇筑,在水化过程中产生显著的收缩。这个最小含钢率要求,已被规定为混凝土的一半。......
2023-09-1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10.3.1 混凝土砌块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fvE=ζNfv (6-4)式中 fv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砌块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应按表6-12采用。因此当σ0/fv大于16时,砌块砌体的正应力影响系数都按σ0/fv=16时取3.92。......
2023-09-17
4.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其框支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非框支层楼层侧向刚度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24m,框支层的平面布置宜对称,且宜设抗震筒体;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023-09-17
3)拱形和折线形屋架上弦端部支撑屋面板的小立柱,截面不宜小于200mm×200mm,高度不宜大于500mm,主筋宜采用Ⅱ级,6度和7度时不宜少于412,8度和9度时不宜少于414,箍筋可采用6,间距不宜大于100mm。2)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肢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3-10的规定。......
2023-08-3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10.1.10 配筋砌块砌体短肢抗震墙及一般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墙宜沿主轴方向双向布置,各向结构刚度、承载力宜均匀分布。高层建筑不宜采用全部为短肢墙的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应形成短肢抗震墙与一般抗震墙共同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抗震墙结构。......
2023-09-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