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后唐邺都之乱:郭崇韬辛勤努力后遭横祸,引发朝中动荡与谣言四起

后唐邺都之乱:郭崇韬辛勤努力后遭横祸,引发朝中动荡与谣言四起

【摘要】:郭崇韬为后唐鞠躬尽瘁却惨遭横祸的下场显然使后唐帝大失人心,一些功臣居高自危,朝中动荡不断,民间也谣言四起,为后来的邺都之乱和兴教门之变埋下了伏笔。大臣们纷纷表示依靠李绍荣等人,恐怕成功之日遥遥无期,于是后唐帝在众臣的推荐下又命令李嗣源带着他的亲军前往邺都平定叛乱。李绍荣从邺都撤离后又到了卫州,在那里上奏后唐帝污蔑李嗣源已经叛变,与乱兵同流合污。

后唐帝李存勖执政后亲信优伶,猜忌臣下。他听到蜀人请求让郭崇韬做他们的统帅的消息时,心中已经对郭崇韬起了戒心。一次,后唐帝在查看前蜀府库的账簿时说:“人人都说蜀中珍宝不计其数,为什么从账簿上看却这么少呢?”

他的臣下向延嗣便借机说:“听闻蜀国灭亡之后,郭崇韬父子将珍宝据为己有。所以朝廷分到的才很少。”后唐帝听后猜忌之心更重,吩咐将要前往成都的孟知祥,杀掉起了异心的郭崇韬;孟知祥不愿滥杀忠臣,便说:“郭崇韬对国家有功,这样处理不太妥当。等我观察他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异心就送他返回。”后唐帝应允了。但他私下仍不放心,又派衣甲库使马彦珪也迅速赶到成都看郭崇韬到底愿不愿离开蜀地。若按命令班师回朝则已,若有拖延时间等异动,就把他杀掉。此时,刘皇后也插手此事,命李继岌杀死郭崇韬。

马彦珪来到成都,将皇后要杀掉郭崇韬的告谕拿给李继岌看,李继岌认为仅凭皇后的命令就杀掉没有异动的郭崇韬非常不妥,很不认同。李从袭等人就一边哭诉一边花言巧语地向李继岌陈说利害。不得已之下,李继岌只好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李从袭借李继岌的命令召见郭崇韬,在郭崇韬刚要上台阶的时候,跟随李继岌的李环击碎了他的头部,还一并杀死了他的两个儿子郭廷海、郭廷信。就这样,在没有皇帝命令的情况下,一代名相郭崇韬就此身亡。

郭崇韬刚要上台阶的时候,跟随李继岌的李环击碎了他的头部,还一并杀死了他的两个儿子。

事发突然,外面的人还不知道这件事。李崧召集了几个书吏,假造了皇帝的命令,临时刻了个印盖上,才对外宣谕。郭崇韬的亲信们纷纷逃跑躲藏。随后,后唐帝下诏公布郭崇韬的罪行,又斩杀了郭崇韬的另外三个儿子,朝廷内外都十分惊骇惋惜。宦官们憎恨郭崇韬,想要把他的同党一同消灭,于是后唐帝在他们的撺掇下不久又杀掉了郭崇韬的女婿、时任保大节度使的睦王李存乂。此后,宦官、伶官们仍不断向后唐帝进谗言,西平王朱友谦、成德节度使兼中书令李嗣源都被流言中伤,因此遭祸。郭崇韬为后唐鞠躬尽瘁却惨遭横祸的下场显然使后唐帝大失人心,一些功臣居高自危,朝中动荡不断,民间也谣言四起,为后来的邺都之乱和兴教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皇甫晖原本是后唐魏州的军卒,当时听闻有人讹传刘皇后已经暗中加害了后唐帝李存勖,于是借人心动乱,乘机反叛作乱,并推举赵在礼为首领,保护着赵在礼一路向南直奔临清、永济、馆陶等地,不久,乱兵的前锋就攻打到了邺城北门,当时的邺都监军史彦琼只顾得上单人匹马地逃奔到洛阳

第二日,乱兵进入了邺都,守城的将士奋力抵御,却不能取胜,纷纷逃跑了。赵在礼便占据了邺城,任命皇甫晖、军校赵进二人为马步都指挥使,让士兵们在城内大肆抢掠。之后,赵在礼以士兵们想回家作为借口,安抚了在邺城的尚书王正言。赵在礼打算用丰厚的礼物抚慰北京留守张宪的家属,然后派人送信引诱张宪,张宪直接杀掉了使者,向朝廷禀明了情况。史彦琼逃到洛阳以后,后唐帝决定起用李绍荣为平乱大将,并让李绍荣带三千骑兵前往邺都安抚赵在礼等人,使他们重新归顺朝廷,同时私下征集各路部队,防备他们抗旨不从。

李绍荣到达邺都,城中的乱兵被赵在礼和皇甫晖煽动,聚众鼓噪,甚至将后唐帝的诏书也抢过来撕碎了,表示要坚守城池全力抵抗后唐军,李绍荣攻城不利,只好撤退,暂时驻扎在澶州。此后李绍荣虽然接连攻城,但邺城的乱兵们都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罪不可赦,一直坚守战斗,李绍荣的攻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后唐帝收到信息后,很是震怒,甚至打算亲征讨伐邺都,被大臣们劝住了。大臣们纷纷表示依靠李绍荣等人,恐怕成功之日遥遥无期,于是后唐帝在众臣的推荐下又命令李嗣源带着他的亲军前往邺都平定叛乱。

三月初八,李嗣源领命到达邺城,经过两天的休整后,准备于第二天清晨正式攻打邺都城。谁知这天夜里,从马直军士张破败突然叛乱,他带领许多士兵大声喧闹,杀死了都将,还放火焚烧了营寨。第二天早晨,这些叛乱的士兵们逼近中军,声势浩大,李嗣源的护卫部队都抵挡不住。混乱之中,李嗣源斥责他们,乱兵却回答说:“将士们追随后唐帝多年,浴血奋战夺得天下。现在后唐帝却忘恩负义,甚至不让想念故土的士兵回家,还下令破城后将他们全部坑杀。我们实在看不过去,想和邺城中的人联合,击退平叛的各路军队,请您在河南称帝。”李嗣源不肯听从,想要自回京师。叛兵们却拔出刀剑把他包围了起来,簇拥着李嗣源进城,城中的乱兵不相信他们,反将李嗣源的部队打散了。

李嗣源被乱兵逼迫时,李绍荣正驻扎在邺城南面,李嗣源派人通知他,希望能够联合他消灭乱兵。李绍荣却怀疑李嗣源,扣留了使者,没有响应他的求助,反而撤离了邺城。

因为不断战乱,军粮不足,刘皇后又为人吝啬,爱惜财物,不肯将宫中的金银拿出来充军,后唐帝就下令河南尹向百姓预借夏秋赋税,结果导致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再加上租庸使因为军粮储备不足,大大削减军粮,军士之间也流言四起,一时间人心惶惶。李绍荣从邺都撤离后又到了卫州,在那里上奏后唐帝污蔑李嗣源已经叛变,与乱兵同流合污。李嗣源派出了好几个使者向后唐帝呈上了自己解释的奏章,以示忠心。后唐帝开始还相信李嗣源,但不久后李嗣源的所有奏书私下都被李绍荣扣住了,送不到后唐帝处,李嗣源因此变得担忧疑惧。他的部下也不断地劝他应该当机立断,顺从众多属下的意思,不侍昏君,自立为王。于是李嗣源终于下令发檄文再集中自己的部队,壮大自己的势力,渐渐地军势大盛,并在之后与后唐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后来,李嗣源成功抢占了大梁城。后唐帝听闻后万念俱灰,面对诸军离叛的局面,登高叹息。后唐帝出关时,带领的部队有二万五千人,等到他下令回师的时侯,己折损了一万多人。回朝的途中,后唐帝路过子谷,每看到手持兵器或者仪仗的士兵,他就刻意安抚道:“有人报告说魏王又进贡了金银五十万两,到了京师就全部分给你们。”士兵们却回答说:“您的赏赐太迟了,不会再有人感念您的恩德了。”后唐帝听了不住哭泣。

后唐帝想要寻找东西赏赐给身边还跟从着他的官吏们,他的内库使张容哥已没有可赏赐的东西了,侍卫们便骂张容哥说:“皇帝落得如此下场,都是你们干的。”可见,平日里后唐帝宠信近臣,早让将士们十分不满。

第二日,到达石桥后,后唐帝摆开酒宴,悲痛地问身边的将领们:“你们跟随我以来一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今天我到了这般田地,没有一个计策能救我吗?”一百多个将领见此情状,纷纷割断了自己的头发,誓死报答后唐帝,众人哭在一处。当天晚上,后唐帝率兵进入了洛城。

公元926年夏季四月初一,曾经被后唐帝宠爱重用、出身优伶的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兵变,率领部队大声疾呼,和黄甲两军一同进攻兴教门。

后唐帝此时正在吃饭,没想到突然兵变,急忙率领诸王和近卫骑兵反击,试图把乱军赶出兴教门。没想到乱兵焚烧了兴教门。沿着城墙一路攻入,后唐帝身边的大臣和禁卫兵一看情况不妙,丢下了盔甲都偷偷逃跑了,只剩下了十几个人还在奋力抵抗。

不久,后唐帝就被弓箭射中,有人扶着后唐帝撤离到了绛霄殿,刘皇后却没有看望后唐帝,很快后唐帝李存勖就死了。左右大臣于是纷纷离去,只剩下一个叫善友的伶人拿了屋檐下的一些乐器,盖住了后唐帝的尸体并焚烧了。刘皇后这时却只顾装好金玉珠宝,带着七百骑兵焚烧了嘉庆殿,偷偷从师子门出逃。

随后,宫里的人基本上都逃走了。不久后,各路军队将都城洗劫一空。由于这场兵变发生在兴教门,史称兴教门之变。

一代帝王后唐庄宗李存勖就这样死在了他曾经宠信无度的伶人手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帝王生涯。

后唐帝悲痛地问身边的将领们:“你们跟随我以来一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今天我到了这般田地,没有一个计策能救我吗?”

经典原文:

魏王继岌将发成都,令任圜权知留事,以俟孟知祥。诸军部署已定,是日,马彦珪至,以皇后教示继岌,继岌曰:“大军垂发,彼无衅端,安可为此负心事!公辈勿复言。且主上无敕,独以皇后教杀招讨使,可乎?”李从袭等泣曰:“既有此迹,万一崇韬闻之,中途为变,益不可救矣。”

译文:

魏王李继岌将要从成都出发,命令任圜暂管留守事宜,等待孟知祥的到来。各路军队已部署好,就在这一天,马彦珪来到成都,把皇后的告谕拿给李继岌看,李继岌说:“大军将要出发,郭崇韬也没有什么不轨迹象,怎么可以做这种违背良心的事呢?你们不能再说这种话了。况且皇上也没有命令,仅凭皇后的告谕就把招讨使杀死,这样做可以吗?”李从袭等哭着说:“既然有了这种迹象,万一郭崇韬听说以后,中途发生了变化,那就更不可以挽救了。”

史学成语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例句:他的花言巧语能骗过别人,却骗不过包青天,最终包青天还是找到了他的犯罪证据,将他依法处置。

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例句:太平之日遥遥无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