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汽车电喇叭构造特点及案例分析

汽车电喇叭构造特点及案例分析

【摘要】:汽车喇叭主要用于警告行人和其他车辆驾驶人,以引起注意,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汽车喇叭主要用于警告行人和其他车辆驾驶人,以引起注意,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喇叭按发音动力有气喇叭和电喇叭之分,目前汽车上所装用的喇叭一般为电喇叭,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指向好、噪声小等优点。电喇叭是利用电磁力使金属膜片振动产生音响,按外形有筒形、盆形之分。

电喇叭按有无触点可分为普通电喇叭和电子电喇叭。普通电喇叭主要是靠触点的闭合和断开来控制电磁线圈激励膜片振动而产生音响;电子电喇叭中无触点,它是利用晶体管电路激励膜片振动产生音响。

1.筒形电喇叭

筒形电喇叭又称螺旋形电喇叭,其结构如图5-18所示,主要由扬声器、共鸣板、山形铁心、线圈、金属膜片、触点以及电容器等组成。

膜片和共鸣板用中心杆与衔铁、调整螺母和锁紧螺母联成一体。当按下按钮时,电流蓄电池正极→电磁线圈→触点→按钮→搭铁→蓄电池负极。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吸力,吸下衔铁,中心杆上的调整螺母压下活动触点臂,使触点分开而切断电路。此时电磁线圈电流中断,电磁吸力消失,在弹簧片和金属膜片的弹力作用下,衔铁又返回原位,触点重新闭合,电路重又接通。此后,上述过程反复进行,金属膜片不断振动,从而发出一定音调的音波,通过扬声器加强后传出。共鸣板与金属膜片刚性连接,在振动时发出陪音,使声音更加悦耳。为了减小触点火花,保护触点,在触点间并联了一个电容器(或消弧电阻)。

978-7-111-39318-4-Chapter05-18.jpg

图5-18 筒形电喇叭结构

1—扬声器 2—共鸣板 3—金属膜片 4—底板 5—山形铁心 6—连接螺栓 7—弹簧片 8—衔铁 9—励磁线圈 10、13—锁紧螺母 11—调整螺母 12—中心螺杆 14—静触点臂 15—活动触点臂 16—触点总成固定螺钉 17—电容器 18—接线柱 19—按钮 20—蓄电池 R—消弧电阻

978-7-111-39318-4-Chapter05-19.jpg

图5-19 盆形电喇叭结构图

1—下铁心 2—电磁线圈 3—导杆 4—金属膜片 5—共鸣板 6—衔铁 7—触点 8—调整螺钉 9—固定铁心 10—喇叭按钮 11—紧固螺母

2.盆形电喇叭

盆形电喇叭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基本相同,其结构特点如图5-19所示。电磁铁采用螺管式结构,固定铁心上绕有电磁线圈,通电后能产生较大的吸力。它无扬声器,而是将衔铁、金属膜片和共鸣板固装在导杆上。当电路接通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吸力,导杆被吸下与下铁心碰撞,产生较低的基本频率,并激励与金属膜片一体的共鸣板产生共鸣,从而发出比基本频率强得多且分布又比较集中的谐音。为了保护触点,在触点之间同样也并联了一只电容器(或消弧电阻)。

3.电子电喇叭

图5-20所示为盆形电子电喇叭的结构,其电路如图5-21所示。当电路接通后,由于晶体管VT加正向电压而导通,电磁线圈中便有电流通过,产生电磁力,吸引上衔铁连同绝缘膜片和共鸣板一起移动,当上衔铁与下衔铁接触而直接搭铁时,晶体管VT失去偏压而截止,切断了电磁线圈中的电流,电磁力消失,膜片与共鸣板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上、下衔铁又处于断开状态,晶体管VT重新导通。如此反复的工作,膜片不断振动便发出响声。

978-7-111-39318-4-Chapter05-20.jpg

图5-20 盆形电子电喇叭结构图

1—导线 2—托架 3—调节螺钉 4—锁紧螺母 5—下衔铁 6—电磁线圈 7—喇叭体 8—绝缘垫圈 9—上衔铁 10—绝缘模块 11—共鸣板 12—罩盖

978-7-111-39318-4-Chapter05-21.jpg

图5-21 盆形电喇叭电路图

4.喇叭继电器

汽车装备一只电喇叭时,可通过按钮直接控制其电流的通断。在装备两只或两只以上的电喇叭时,由于喇叭总电流较大(每只10A左右),因此,如果仍用按钮直接控制喇叭电流,当按钮接通或松开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电火花而烧坏按钮。为避免喇叭按钮不被烧蚀,采用了喇叭继电器来控制多个喇叭,控制电路如图5-22所示。

当按下喇叭按钮时,其工作电路为:蓄电池正极→继电器电磁线圈→喇叭按钮→搭铁→蓄电池负极。电磁线圈电流使继电器铁心磁化产生电磁吸力,将触点臂向下吸引使触点闭合,从而接通喇叭电路。由于继电器线圈电阻较大,因此流过线圈和按钮的电流较小,从而避免喇叭按钮的烧蚀。

978-7-111-39318-4-Chapter05-22.jpg

图5-22 喇叭继电器电路图

1—蓄电池 2—按钮 3—电磁线圈 4—触点臂 5—触点 6—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