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9.1 零件模型及模型树Step2.激活前盖模型。选取图11.9.2a所示的曲面,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定义实体化方向如图11.9.2a所示,并在操控板中单击“去除材料”按钮。图11.9.2 实体化1Step6.创建图11.9.3所示的拉伸特征──拉伸1。Step15.添加图11.9.22b所示的倒圆角特征──倒圆角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11.9.22a所示的两条边线为圆角放置参照,圆角半径值为1.5。......
2023-06-26
9.3.1 建筑要素建模
9.3.1.1 模型内容
模型内容宜符合以下规定:
a)建筑物,应包括简单独立建筑物、附属建筑物、多层建筑物、内部庭院、复杂建筑物、建筑物屋顶和建筑物附属设施等;
b)室内建筑,宜包括室内墙体、楼板、楼梯和附属设施,如消防设施、监控设施和电梯井等;
c)地下公共服务空间,宜包括分层结构、结构墙(柱)、逃生通道和附属设施等;
d)地下工业仓储,宜包括分层结构、结构墙(柱)、逃生通道和附属设施等;
e)地下居住设施,宜包括分层结构、结构墙(柱)和附属设施等;
f)地下停车场,宜包括分层结构、结构柱、结构墙、停车位、交通标志、交通标牌和附属设施等;
g)地下民防工程,宜包括分层结构、结构柱、结构墙和附属设施,如防爆门等。
9.3.1.2 模型制作
建筑要素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a)建筑要素模型LOD1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简易模型采用实景三维建模时,其成果制作应符合本部分6.2.5的要求;
2)当简易模型采用白模时,可依据建筑物基底的几何形状及建筑高度生成几何模型,纹理可用单色表示。b)建筑要素模型LOD2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主体模型的基底轮廓线应与基础地形数据中相应建筑物的轮廓线保持一致;
2)主体模型的立面几何应依据建筑物的外立面几何结构及建筑高度进行制作,应反映出坡屋顶、平屋顶、弯顶等屋顶结构形式;
3)纹理应基本反映建筑物的颜色、质地、图案和细节特征。
c)建筑要素模型LOD3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物模型宜采用实景三维模型单体化进行分层制作,应反映建筑物外立面上阳台、窗、广告牌及各类附属设施、屋顶结构形式与附属设施等细节;
2)建筑物纹理应与实际基本一致,可反映建模物体的颜色、质地和图案等;建筑物外立面及屋顶主要的变化细节应清晰可辨;
3)建筑物模型宜制作室内模型,室内模型可依据建筑物设计及竣工资料制作,反映建筑物内部承重墙(柱)及附属设施等细节,纹理可采用单色或通用纹理;
4)宜根据收集的地下空间资料或外业实测数据分层制作地下空间模型,并反映地下空间内部承重墙(柱)及附属设施等细节,纹理可采用单色或通用纹理。
d)建筑要素模型LOD4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物模型应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结果或实景三维模型单体化制作,应准确反映建筑物外立面上阳台、窗、广告牌及各类附属设施、屋顶结构形式与附属设施等细节,对建筑物各种构、部件进行单体化;
2)纹理应与实际一致,真实反映建模物体的颜色、质地和图案等,建筑物外立面及屋顶变化细节应清晰可辨;
3)室内模型应精确反映建筑物内部承重墙(柱),装饰结构以及各类附属设施等细节,宜对建筑物室内构、部件进行单体化;纹理宜与实际一致,真实反映建筑物室内的颜色、质地和图案等,室内主要细节应清晰可辨;
4)宜根据收集的地下空间资料或外业实测数据分层制作地下空间模型,并精确反映地下空间内部承重墙(柱)、装饰结构和各类附属设施等细节,应对地下空间构、部件进行单体化;纹理应与实际一致,真实反映地下空间的颜色、质地和图案等,地下空间主要细节应清晰可辨。
9.3.2 交通要素建模
9.3.2.1 模型内容
交通要素模型按空间可分别地上和地下交通模型,按内容可分为交通道路要素和交通部件要素,交通道路要素应包括道路、轨道交通、隧道和桥梁等,交通部件要素应包括与交通相关的牌类、杆类、箱类以及探头、交通信号灯、标牌等。
9.3.2.2 模型制作
交通要素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a)交通要素模型LOD3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交通要素模型应利用收集的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下道路资料、激光扫描数据以及全要素地形数据进行几何建模;
2)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标志标线、桥梁、护栏、道路分隔设施、安全岛以及各类交通部件均应进行单体化制作,纹理应细节清晰,反映交通道路材质特征和交通部件的实际情况;
3)地下轨道交通应分层制作,并反映地下轨道交通站内部承重墙(柱)及附属设施等细节,纹理可采用单色或通用纹理。
b)交通要素模型LOD4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交通要素模型应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结果、激光扫描数据、全要素地形数据以及收集的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下道路资料进行几何建模;
2)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标志标线、桥梁、护栏、道路分隔设施、安全岛、各类交通部件及其构件应进行单体化制作,交通部件及其构件的样式、类型和朝向应与实地保持一致;
3)高程变化较大的区域应添加特征点、线真实反映道路面的起伏情况,应保证道路面上的标志、标线以及文字等与路面的贴合程度,部件模型与交通道路模型的贴合程度;
4)纹理应细节清晰,准确反映交通道路材质特征,不同材质或铺装形式之间的差别与分隔应清晰反映,人行道的铺装图案材质及颜色应与实地一致,准确反映交通部件实际情况;
5)地下轨道交通应精确反映其内部承重墙(柱)、装饰结构和各类附属设施等细节,宜对其构、部件进行单体化;纹理宜与实际一致,真实反映地下轨道交通的颜色、质地和图案等,主要细节应清晰可辨。
9.3.3 水系要素建模
9.3.3.1 模型内容
水系要素模型应包括水面、河床、码头、河堤、护栏、防洪墙(堤)等内容。
9.3.3.2 模型制作
水系要素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系要素模型LOD2制作宜采用DEM叠加DOM的方法;
b)水系要素模型LOD3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系及其附属设施应利用全要素地形数据、DOM以及DEM数据进行制作;
2)码头通过建模表现,河堤、护栏、防洪墙(堤)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通过纹理表现;
3)水面可通过影像或示意纹理表现。
c)水系要素模型LOD4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系及其附属设施应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结果、全要素地形数据、DEM和DOM进行制作;
2)水系、河堤、护栏、防洪墙等附属设施应单体化建模,其他附属设施可采用建模或纹理表现;
3)水面纹理可根据特定需求表现为静止、动态动画效果,或半透明效果。
9.3.4 植被要素建模
9.3.4.1 模型内容
植被要素模型应包括行道树、绿地和景观植物等内容。
9.3.4.2 模型制作
植被要素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植被要素模型LOD3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植被应利用全要素地形数据、DEM和DOM数据进行建模制作;
2)绿地和景观植物等应采用纹理表现,行道树和名木古树应利用全要素地形数据进行单体化制作,其中行道树可采用模型树或十字面片树;
3)行道树的树干底部应与其附着面保持一致,与地形起伏相吻合。
b)植被要素模型LOD4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行道树建模宜反映树冠、树干的主要特征,如树高、胸径和冠幅;
2)景观植物中的保护树种、古树名木等特殊树种,宜采用多面片形式表现,树种选择和色彩搭配应协调美观,真实反映树冠色彩、形态、树叶纹理等特征;
3)绿地、景观等植被的纹理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其颜色、质感等,且清晰可辨。
9.3.5 地貌要素建模
9.3.5.1 模型内容
地貌要素模型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内容。
9.3.5.2 模型制作
地貌要素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a)地貌模型应简洁、完整地表达城市地表起伏形态,地貌要素模型LOD2采用DEM叠加DOM方法制作,LOD3采用高精度DEM叠加TDOM方法制作;
b)地貌要素模型LOD4应利用全要素地形数据、遥感影像、多源点云或野外实测数据等进行制作,可利用等高线、高程点、特征线等数据进行细化,表现局部地区细节特征,相邻模型区块的地形模型应平滑衔接,不应出现重叠和漏缝,地貌模型应与建筑模型、交通模型、植被模型及其他要素模型等无缝衔接。
9.3.6 管线要素建模
9.3.6.1 模型内容
管线要素模型应包括管线、管线特征点和管线附属设施等内容。
9.3.6.2 模型制作
管线要素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a)管线要素模型LOD3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反映出管线的主次关系和连接点;
2)应真实反映管线口径及类型,管线断面可作圆滑处理;
3)附属设施模型的外观,应能直观反映其功能及相同管线对象段之间的分流调节特征。
b)管线要素模型LOD4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反映出管线的主次关系和连接点;
2)应真实反映管线口径及类型,管线断面可作圆滑处理;
3)各类管线井盖等附属设施应与地上要素如道路面等贴合;
4)使用的纹理应真实反映实际物体的材质特征;
5)多种管线在水平垂直交叉时,应依据其最近的管线特征点高程差异,反映空间的交错结构细节。
9.3.7 其他要素建模
9.3.7.1 模型内容
其他要素模型应包括城市雕塑、城市休息设施、城市卫生设施、城市娱乐休闲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和残疾人专业设施等内容。
9.3.7.2 模型制作
其他要素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a)其他要素模型LOD3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其他要素利用多源点云数据、倾斜摄影数据、全要素地形数据、DE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模型制作;
2)主要的城市部件如消防栓、垃圾箱、电话亭、邮筒、无障碍电梯等应单体化建模,模型外形主要结构应表达准确,其他要素可通过纹理表现。
b)其他要素模型LOD4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特定场景内其他要素宜利用架站式激光扫描数据进行精细化模型制作;
2)宜利用特征点、线和面详细表现其他要素模型的整体及细部结构特征;
3)纹理应细节清晰,准确反映其他要素实际情况。
有关基于地理实体的全息要素采集与建库的文章
图11.9.1 零件模型及模型树Step2.激活前盖模型。选取图11.9.2a所示的曲面,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定义实体化方向如图11.9.2a所示,并在操控板中单击“去除材料”按钮。图11.9.2 实体化1Step6.创建图11.9.3所示的拉伸特征──拉伸1。Step15.添加图11.9.22b所示的倒圆角特征──倒圆角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11.9.22a所示的两条边线为圆角放置参照,圆角半径值为1.5。......
2023-06-26
Step2:在启动的DM几何建模窗口中进行几何创建。Step3:选择Dimension→General,标注矩形的长和宽,如图5-60所示,宽度H2=150/2=75mm,H4=159/2=79.5mm,H5=5mm,H6=80mm,H8=5mm,高度V7=1000mm,如图5-60所示。创建的几何模型如图5-62所示。图5-61 设置图5-62 模型注意:Frozen为冻结后的几何体,显示的几何图形处于半透明状态。Step5: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名称栏中输入ex2.wbpj,并单击“保存”按钮。Step6:回到DesignModeler界面中,单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退出DesignModeler,返回到Workbench主界面。......
2023-10-20
图6-8 导入几何体Step2:在启动的DM几何建模窗口中进行几何创建。设置长度单位为mm,单击DM窗口中的Tree Outline→XYPlane,再选择Sketching选项卡,选择Draw→Retangle命令,从坐标原点开始绘制一个矩形。Step3:选择Dimensions→General,标注矩形的长和宽,如图6-9所示,设置V1=2000mm,H2=500mm。图6-9 标注Step4:切换到Modeling选项卡,依次选择Concept→Surface From Sketches命令,如图6-10所示。图6-10 菜单图6-11 模型Step6:几何生成完成后,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名称栏中输入ex5.wbpj,并单击“保存”按钮。......
2023-10-20
1)制作大形大形的制作是道具制作的基础,一旦大形出现错误,接下来的细化工作就会出现困难。图3.4 Familyshuttle的制作是从简单的基本几何形体逐步细化并不断调整才得到了最终的复杂模型。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只针对一个地方进行细化,要考虑到模型的整体需要,避免整体风格不统一。3)完成模型经过不断细化,在确保比例正确的情况下,模型成为一个完整的道具。......
2023-11-21
这些因素包括:1.时间点冲突开始发生时刻的标志。对于建模而言,则是能够得到有用信息的终点。在冲突模型中,这些具有独立决策权的参与者被称为决策人,或局中人。我们称只含有两个决策人的冲突模型为“二人对策”,而多于两个决策者的冲突为“多人对策”。偏好函数在冲突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模型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2023-07-15
图9-11砌体结构层参数设置图9-12创建外墙2.创建一层内墙墙体1)设置内墙构造参数基本设置。图9-13设定内墙构造参数图9-14创建内墙二、创建一层门构件1.创建M11)设置M1属性载入门族,选择“项目浏览器”→“楼层平面”→“一层”平面视图。图9-16绘制M1三、创建一层窗构件1.创建C11)设定C1属性载入窗族。......
2023-09-19
图10.4.1 钣金件模型及设计树Step1.新建模型文件。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10.4.4a所示的边线为要圆角的对象,在区域的文本框中输入圆角半径值2.00,选取复选框。图10.4.4 圆角1图10.4.5 圆角2Step5.创建图10.4.6所示的零件特征——抽壳。图10.4.6 抽壳图10.4.7 定义移除面Step6.将零件转换为钣金零件。图10.4.11 切除-拉伸2图10.4.12 横断面草图3Step9.创建图10.4.13所示的倒角。Step10.至此,钣金件3模型创建完毕。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将模型命名为staple_03,即可保存钣金件模型。图10.4.13 创建倒角图10.4.14 选取倒角边线......
2023-06-27
图17.4.1 零件模型及模型树图17.4.1 零件模型及模型树Step1.新建模型文件。图17.4.2 拉伸特征图17.4.2 拉伸特征图17.4.3 截面草图图17.4.3 截面草图Step3.添加图17.4.4b所示的边倒圆特征1。选择图17.4.7a所示的两条边链为边倒圆参照,并在文本框中输入值0.3,完成边倒圆特征4的添加。Step6.添加图17.4.7b所示的边倒圆特征4。......
2023-06-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