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您好》这幅佳作,以其珍贵的价值和感人的力量载入了我国新闻和摄影史册。《小平您好》这幅照片之佳处,在于它把我国人民的这种真实情感和创造力量作了精当的概括。《小平您好》中,青年学生展示“小平您好”横幅时的激动之情、热烈气氛表现得十分充分。《小平您好》这张照片,因其成功抓拍了一个具有重要新闻价值、历史意义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精彩瞬间,在全国新闻摄影1984年作品评选中,评为最佳照片。......
2023-08-11
6.2.1 基本要求
6.2.1.1 应根据航摄任务要求确定航摄平台,航摄设备的选取应考虑航摄平台情况。
6.2.1.2 航摄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和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航摄任务要求;飞行平台和地面监控站应进行检查、调试、维修和保养等工作,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2.1.3 倾斜数字航摄仪在航摄前应进行综合检校,检校内容和方法应符合CH/T 8021的规定,机载IMU/GNSS系统的要求应满足GB/T 27919的规定。
6.2.2 影像获取
6.2.2.1 航摄计划
倾斜航摄计划应按任务要求制定,其计划内容应包括:
a)摄区范围、执行航摄任务的时间;
b)航摄平台选取、倾斜数字航摄仪类型、技术参数和航摄附属仪器参数;
c)垂直影像地面分辨率、航线敷设方法、垂直影像航向和旁向重叠度;
d)航摄成果类型、名称和数量。
6.2.2.2 航摄设计
6.2.2.2.1 已有资料收集
根据航摄任务要求,宜收集摄区最新的基础地形资料、正射影像用于航线设计,也可基于三维空间数据进行航线设计。
6.2.2.2.2 航高
应依据分区地形起伏、飞行安全条件等确定分区基准面高度,具体计算见公式(1):
式中:
H——航高,单位为米(m);
f——镜头焦距,单位为毫米(mm);
a——像元尺寸,单位为毫米(mm);
GSD——地面分辨率,单位为米(m)。
6.2.2.2.3 航摄区域的划分
航摄分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航摄区域划分应综合考虑精度、飞行效率、飞行方向和安全高度等因素;
b)分区内的高差不应大于1/6相对航高;
c)在满足分辨率与重叠度要求的前提下,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大。
6.2.2.2.4 分区基准面高度确定
依据分区地形起伏、飞行安全条件等确定分区基准面高度,一般应选取分区内低点平均高程为基准面高度。
6.2.2.2.5 摄区、分区覆盖要求
航向覆盖应超出分区、摄区边界线一定的基线数,旁向覆盖应超出分区、摄区边界线一定的航线数,具体计算见公式(2):
式中:
θ——倾斜相机角度,单位为度;
β——倾斜相机视场角,单位为度;
P——航向或旁向重叠度。
在实际飞行中,航向覆盖应在理论值的基础上多超出两条基线,旁向覆盖应在理论值的基础上多超出一条航线。
6.2.2.2.6 航线敷设方法
航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建筑物低矮、稀疏区域按大部分建筑物分布、朝向以及地形敷设;
b)建筑物高大、密集区域可交叉敷设或加大航向旁向重叠度;
c)曝光点依地形起伏、建筑物高低设计,宜采用定点曝光或等距曝光控制方法;
d)水域摄影时应尽可能避免垂直影像像主点落水。
6.2.2.2.7 航摄季节、时间的选择
航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a)航摄应选择摄区最有利的气象条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积雪、洪水、扬沙、烟雾等对摄影和数据处理不利的影响,确保航摄影像能够真实地显现地面细部;
b)航摄时太阳高度角宜大于40°,阴影倍数宜小于1.2倍,高层建筑物密集区域宜在当地正午前后各1 h内摄影,减少阴影对地物细节影响;
c)光照和能见度条件允许时,可实施云下摄影。
6.2.2.2.8 重叠度设计
倾斜摄影设计重叠度应在航摄分区基准面上计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a)垂直影像:在高层建筑物密集区域航向重叠度宜大于80%,旁向重叠度宜大于70%,其他地区航向重叠度不宜低于70%,旁向重叠度不宜低于60%;
b)倾斜影像:满足垂直影像重叠度后,倾斜影像的航向、旁向重叠度可不再重新设计。
6.2.2.3 航摄要求
6.2.2.3.1 飞行质量要求
飞行质量应满足以下规定:
a)垂直影像倾角一般不宜大于3°,最大不宜大于6°,垂直影像旋角一般不宜大于25°,在确保影像航向和旁向重叠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最大不应大于35°;
b)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应大于1%,当航线长度小于5 000 m时,航线弯曲度最大不应超过3%;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30 m,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 m,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 m;
c)在满足航摄成果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放宽执行航摄飞行质量指标的要求。
6.2.2.3.2 影像分辨率要求
基准面垂直影像分辨率不低于3 cm,困难区域可适当放宽至5 cm。
6.2.2.3.3 影像质量要求
影像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应能辨认出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能够建立清晰的实景三维模型;
b)影像上不应有云、云影、烟、大面积反光、污点等缺陷,少量缺陷不应影响实景三维模型生产,可用于基础地理要素采集;
c)曝光瞬间造成的像点位移一般不应大于一个像素,拼接影像应无明显模糊、重影和错位现象。
6.2.2.3.4 补摄要求
补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航摄影像出现的相对漏洞和绝对漏洞均应及时补摄;b)应采用前一次航摄飞行的倾斜数字航摄仪补摄;
c)漏洞补摄应按原设计要求进行;
d)补摄航线的两端应超出漏洞之外一条基线。
6.2.2.4 航摄实施
航摄实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a)使用机场时,应按照机场相关规定飞行;不使用机场时,应根据飞行器的性能要求,选择起降场地和备用场地;
b)航摄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且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c)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可实施云下摄影;
d)轻型无人飞行器航摄实施的其他要求按CH/Z 3001执行;
e)需要进行差分GNSS测量计算实际曝光点坐标的情况,可就近布设GNSS基站或使用SHCORS基准站。
6.2.2.5 航片整理
6.2.2.5.1 航片编号
航片编号宜按如下方法执行:
a)航片编号由16位数字构成,采用以航线为单位的流水编号。航片编号自左至右1~5位为摄区代号,6~7位为分区号,8~10位为航线号,11~12位为相机号,13~16位为影像流水号,具体见图1。
图1 航片编号
b)一般以飞行方向为编号的增长方向;
c)同一航线内的航片编号不允许重复;
d)当有补飞航线时,补飞航线的航片流水号在本航线原流水号基础上加5 000。6.2.2.5.2 IMU/GNSS数据
IMU/GNSS数据处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a)垂直影像IMU/GNSS数据处理应按照GB/T 27919的规定执行;
b)倾斜影像IMU/GNSS数据根据垂直影像的IMU/GNSS数据和倾斜相机与垂直相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解算获得;
c)IMU/GNSS数据中影像名编号与影像编号相一致;
d)IMU/GNSS需要标明坐标系统、转角系统及相应单位。
6.2.2.5.3 航片存储
按照摄区、分区、航线、倾斜数字航摄仪的相机分别建立存储路径,宜采用硬盘存储,文件一般为常规影像格式,文件名称与影像编号一致。
6.2.3 像控点测设
6.2.3.1 像控点布设
6.2.3.1.1 像控点布设原则
像控点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像控点按照加密分区为单位进行布设,保证分区的角点处有像控点;
b)像控点在分区内应分布均匀,相邻像控点的跨度应能满足本部分空中三角测量精度的要求;
c)像控点应布设为平高控制点,如果所选区域内存在已有可用的平高控制点,则可不重新布设像控点;
d)不规则区域网,除按上述间隔要求布点外,区域凸角点和凹角点处还应加设像控点。
6.2.3.1.2 像控点位置要求
像控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使布设的像控点尽量公用;
b)像控点应选在影像清晰、接近正交的细小线状地物交叉点、地物拐角点或固定的点状地物上,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并且选取的像控点不应高于地面;
c)像控点距像片边缘不应小于20个像素,位于范围线边上的像控点宜布设在范围线20 m以外。
6.2.3.2 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测量应满足像控点平面精度不低于3 cm,高程精度不低于5 cm的要求,在特殊困难地区,像控点可在原有精度基础上放宽0.5倍。
6.2.3.3 像控点编号
像控点应按摄区统一编号,同一摄区内不应重复编号。
6.2.4 空中三角测量
6.2.4.1 区块划分
区块划分应综合考虑垂直影像分辨率、摄区地形特点、航摄分区、测区形状等,划分原则如下:
a)应以航摄分区作为区域分块的边界,分块不宜跨测区;
b)分区间旁向有2~3条航线的重叠,航向有3~4幅影像重叠;c)分块形状应规则,宜以矩形、正方形为主。
6.2.4.2 影像预处理
根据内业数据处理需要,在不影响地物立体观测、属性判读前提下可对数字航片进行格式转换、影像旋转、畸变纠正、图像增强等影像预处理。对航片进行色彩、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以及匀光匀色处理时,光线明暗差距不大的,同一条航线可使用同一调色模板;明暗差距大,大气透明度不高的,应对影像进行逐个调色,以达到最佳真实色彩。
6.2.4.3 相对定向
相对定向精度应满足: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不应大于1/3像素,连接点上下视差最大残差不应大于2/3像素,特别困难资料或地区可放宽0.5倍。
6.2.4.4 绝对定向与区域网平差
空三绝对定向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控制点平面、高程残差均不应大于0.5个像素;
b)检查点平面、高程残差均不应大于2个像素。
网平差计算时对连接点、像控点进行粗差检测,并对检测出的粗差点进行剔除或返测;对于IMU/GNS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和GNS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导入摄站点坐标、像片姿态参数进行联合平差。
6.2.4.5 区域网接边
区域网之间的公共点较差不应大于检查点平面、高程残差的规定。
6.2.5 实景三维建模
6.2.5.1 实景三维模型制作应满足平面精度优于0.09 m,高程精度优于0.09 m的要求。
6.2.5.2 三维重建分区面积不宜超过40 km2,每个分区像片数不宜超过16 000张,分区占用航线尽可能少,接边数量尽可能少;以分区为单位,通过影像数据和空中三角测量成果进行像对配对和同名点密集匹配。
6.2.5.3 实景三维模型成果宜输出通用格式,模型出现严重色差时,应对相应像片进行匀色处理,对模型重新贴图。
6.2.5.4 实景三维模型分区接边应通过叠加模型分区范围,删除分区外瓦片,剔除相邻分区的重复瓦片,对没有重复瓦片的分区模型数据重新组织成一个或若干新区。
6.2.5.5 接边完成后,宜检查模型中是否存在漏洞、变形和悬浮物等问题,并进行修改。
有关基于地理实体的全息要素采集与建库的文章
《小平您好》这幅佳作,以其珍贵的价值和感人的力量载入了我国新闻和摄影史册。《小平您好》这幅照片之佳处,在于它把我国人民的这种真实情感和创造力量作了精当的概括。《小平您好》中,青年学生展示“小平您好”横幅时的激动之情、热烈气氛表现得十分充分。《小平您好》这张照片,因其成功抓拍了一个具有重要新闻价值、历史意义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精彩瞬间,在全国新闻摄影1984年作品评选中,评为最佳照片。......
2023-08-11
参考LED集成在测量装置中,并工作于恒流和恒温状态。应注意参考LED必须与被测LED具有相同的光谱和空间分布。随后在光度测量中,根据测得的VF和上述关系的反关系求得光度测量中的实际温度。事实上,实际应用中LED典型的工作温度通常高于60℃,使光效能降低。......
2023-06-15
自然保护区应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已经设立和规划设立的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均应纳入市域绿地系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市域内基本农田实行保护而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其布局对形成区域城镇空间格局有重要意义。在这些重要区域,为防止风暴潮和台风袭击,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充分利用沿海滩涂等建设各类防护林地、滨海湿地,并将其纳入市域绿地系统统一规划和建设。......
2023-10-11
运动物体三维空间运动参数的测定,在其二维影像获取阶段,需要两台或两台以上高速摄像机同步拍摄。它与运动物体、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速摄像机的距离、高速摄像机的拍摄速度密切相关。如高速摄像机无计时装置时,可在摄影过程中,可把闪光灯放置在被测物体附近并面对摄像机。......
2023-11-24
薄膜太阳电池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气象、环境及机械因素的影响。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要求可靠地、稳定地工作25年,因此对薄膜太阳电池的制造有一系列苛刻的要求。恒定湿热贮存 测试工艺:将地面用薄膜太阳电池在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为℃的湿热环境下存放4天。......
2023-06-22
鞋类产品高速影像测试,能够研究人们赤足运动过程中脚部的运动规律。高速影像测试技术更像是一项评价足部触地过程中足部稳定效果的一项技术。针对一些特殊的具有缓震功能的鞋类产品,采用高速影像测试技术,可以评价足部在触地过程当中,鞋底材料或者结构被压缩的水平。(三)高速影像测试技术的开展1.环境要求尽量在室外开展测试,若在室内则采用LED光源,增强拍摄目标的亮度。......
2023-06-21
高层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倾斜观测必须分别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图12-12 倾斜测量原理图12-13 建筑物的倾斜测量1.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通常采用经纬仪投影法,如图12-13所示,在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点A安置经纬仪。如果M1、M2不重合,则说明建筑物发生倾斜。量取M1、M2的距离eM,即为建筑物在与视线垂直方向上的偏移值。同法又可测得烟囱在与AA′垂直方向上的偏心距b。图12-14 圆形建筑物的倾斜测量......
2023-08-20
铁路车站规划需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以流为主流线规划是车站合理规划与布局的依据,车站规划与总体布局应以流线规划为主,以流线明确清晰、短捷顺畅、互不干扰作为主要目标。同时,“以流为主”也是在提倡以流动的观念对待车站总体布局,不能简单地将车站规划成人员滞留的场所和庞大的停车场,而应强调它在流动中形成的效率。......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