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最新成果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最新成果

【摘要】:2.国内汽车检测技术现状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为满足汽车维修需要,当时交通部主持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检测仪等的研究和开发。如何保证车辆快速、经济、灵活,并尽可能不造成社会公害等问题,已逐渐被提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因而促进了汽车诊断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国家在“六五” 期间重点推广了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与此同时,汽车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情境导入

客户王先生的家庭轿车已行驶了6年,按照规定需要进行年审,但他不了解汽车年审的具体程序和要求。请你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帮助其选择一家较为理想的汽车性能检测站。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应能:

1.了解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2.掌握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知识准备

1.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汽车检测技术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与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并生产单项检测设备。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发动机分析仪、英国的发动机点火系故障诊断仪和汽车道路试验速度分析仪等汽车检测设备面世;60年代后期,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例如:非接触式车速仪、前照灯检测仪、车轮定位仪、排气分析仪等都是应用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检测设备。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及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汽车管理,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使汽车检测制度化。

概括地讲,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在管理上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在检测基础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在检测技术上正向“智能化、自动化检测” 方向发展。

1)制度化

在德国,汽车的检测工作由交通部门统一领导,在全国各地建有由交通部门认证的汽车检测场(站),负责新车的登记和在用车的安全检测,修理厂维修过的汽车也要经过汽车检测场的检测,以确定其安全性能和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日本,汽车的检测工作由运输省(相当于交通部)统一领导。运输省在全国设有“国家检测场” 和经过批准的“民间检测场”,执行车检工作。其中“国家检测场” 主要负责新车登记和在用车安全检测;“民间检测场” 通常设在汽车维修厂内,经政府批准并受政府委托对汽车进行安全检测。

2)标准化

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有一整套的标准。判断受检汽车技术状况是否良好是以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为准则,检查结果以数字显示,有量化指标,以避免主观上的误差。国外比较重视安全性能和排放性能的检测,如美国规定,修理过的汽车必须经过严格的排放检测方能出厂。

除对检测结果有严格、完整的标准以外,国外对检测设备也有规定,如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具体结构、检测精度等都有相应标准。除此之外,对检测设备的使用周期、技术更新等也有具体要求。检测制度、技术的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也保证了检测质量。

3)智能、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综合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并应用新技术开拓出了新的检测领域、研制出了新的检测设备。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现代综合性能检测技术和设备。例如:国外生产的汽车制动检测仪、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发动机分析仪、发动机诊断仪、四轮定位仪等检测设备,都具有较先进的全自动功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已出现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使汽车检测线实现了全自动化,这样不仅可避免人为的判断错误,提高检测准确性,还可以把受检汽车的技术状况储存在计算机中,既可供下次检验参考,还可供处理交通事故参考。

2.国内汽车检测技术现状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为满足汽车维修需要,当时交通部主持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检测仪等的研究和开发。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汽车检测技术,汽车不解体检测技术及设备被列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开发应用项目。由交通部主持研制开发了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惯性式汽车制动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和汽车性能综合检验台(具有制动性检测、底盘测功和速度测试等功能)。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加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问题。如何保证车辆快速、经济、灵活,并尽可能不造成社会公害等问题,已逐渐被提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因而促进了汽车诊断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交通部主持研制开发了汽车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轴(轮)重仪、速度试验台、灯光检测仪、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底盘测功机,等等。国家在“六五” 期间重点推广了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

在单台检测设备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汽车技术状况良好,加强在用汽车的技术管理,充分发挥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交通部于1980年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运输和车辆管理系统(交通部当时负责汽车监理)筹建汽车检测站,检测内容以汽车安全性检测为主。

20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在大连市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汽车检测站。从工艺上提出将各种单台检测设备安装联线,构成功能齐全的汽车检测线,其检测纲领为30 000 辆/年。

继大连检测站之后,作为“六五” 科技项目,交通部先后要求10 多个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局)筹建汽车检测站,20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监理由公安部主管,公安部在交通部建设汽车检测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和发展,仅1990年年底统计,全国已有汽车检测站600 多个,形成了全国的汽车检测网。

1990年交通部发布第13 号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1991年交通部发布第29 号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以后,全国又掀起了建设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高潮。到1997年,全国已建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近千家,其中A 级站140 多家。“十二五” 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5 亿辆,2015年汽车检测数量已达2 000 万辆之多。

与此同时,汽车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大力发展。20世纪70年代,国内仅能生产少量简单的检测、诊断设备。目前全国生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的厂家已达80 多个,除交通部门外,机械、城建、高等院校等部门也进入汽车检测设备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领域。我国已能自己生产全套汽车检测设备,如大型的、技术复杂的汽车底盘测功机、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四轮定位仪、悬挂检测台、制动检测台、排气分析仪、灯光检测仪,等等。

为了配合汽车检测工作,国内已发布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100 多项。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站到汽车检测的具体检测项目,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