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沽河流域水文要素监测体系建设与实践-河道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大沽河流域水文要素监测体系建设与实践-河道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人为因素对大沽河河道变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2011年以前,大沽河河道变窄主要是由于河流径流量的减少,而河流流量的减少除了降水、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外,与沿岸农业灌溉、生活用水、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由于大规模治理河道,河道拓宽,沿岸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更有利于大沽河的保护和利用。

(1)自然因素。根据上文中对河道特征信息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没有进行河道治理前河道面积是逐年减小的。姜德娟、王晓利在研究大沽河由于径流变化特征时提出,根据1964—2008 年南村水文站的年径流资料可见,南村水文站的年径流系列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自1980 年以来,河川径流量多年为0,河道经常出现全年断流现象,形势非常严峻。根据青岛气象站的年降水资料发现在1964—2008年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并不显著,同时,年气温在近45年间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田守波在研究大沽河干流渗漏对河道洪水演进的影响时提出,根据1975—1995年的动态资料来看,地下水位的变化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976—1981年期间,基本处于连枯年份,又为开采前阶段,地下水位基本处于缓慢下降阶段;1982—1985年由于连续疏干开采,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直至1985年8月受台风影响急剧回升;1986—1995年水位基本稳定,有升有降;1996年以后总体水位略有升高。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河道的整治,根据方式的不同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为整治老河道;二为开凿新河道。其中整治老河道主要通过丁坝的修建,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流条件,致使河道横断面的流速分布改变,把河道泥沙冲淤部位进行重新调整,改变了原有的水沙平衡。当河道淤塞时,对河道进行疏通整治,暂时运行通畅,打破了原平衡状态,河道在一定时间内又将产生新的水沙平衡状态,再次形成洲滩,淤塞河道。而开凿新河道主要为对老河道截弯取直或开挖新的河道,取直后的河道能使断面流速增大,以达到防止河道淤积的目的,但同时也增大了水流的冲刷作用,加速了河道的下切。

人为因素对大沽河河道变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1973年以来,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大沽河沿岸居民多次对大沽河进行护堤、堤防接长、修建水库、水坝等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地预防了大沽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也为沿岸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青岛市政府积极响应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也为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大沽河,全面提升大沽河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支撑力、保障力和拉动力,下发了题为《关于实施大沽河治理的意见》的文件,全面启动大沽河治理工作,同年提出了《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2013年上半年大沽河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通过新增和加固蓄水构筑物,大沽河将新增拦蓄水量4300万m3,主河道水面面积由之前的21km2增加到40km2,形成近100km 首尾相连的连续水面。

总之,大沽河近40年来的河道变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2011年以前,大沽河河道变窄主要是由于河流径流量的减少,而河流流量的减少除了降水、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外,与沿岸农业灌溉、生活用水、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由于大规模治理河道,河道拓宽,沿岸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更有利于大沽河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