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蒸散发估算方法局限于局部尺度,而较大空间尺度内陆面特征和水热传输的非均匀性导致传统的估算方法难以获取区域尺度的蒸散发。遥感以少量的地面数据估算大范围区域蒸散的优势被认为是可以经济、有效地提供区域蒸散发消耗量的唯一方法。该公式被证明在致密冠层的蒸散发估算上有良好的效果。除Penman类模型外,R.J.Bouchet于1963年提出了陆面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之间的互补关系原理,为估算实际蒸散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5-09-30
河道变迁是指河流在自然条件下,受两岸的土质植被影响,或受人工建筑物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任何一个河段,或任何一个局部地区内,水流受坡降、河床宽窄、河岩地质条件、植被等因素影响都具有不同的流速,具有冲刷河床和挟沙能力,从而使河道发生变化。河道变迁就其形式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变形,指河道沿流程纵深方向发生的变形,即河床纵剖面的冲淤变化,主要表现为河床下切;另一类是横向变形,也称平面变形,即河床沿着与水流垂直的水平方向发生变形,曲折系数变化从宏观上反映河道的总体横向变形,而洲滩演变则从细节上体现了河道的横向变形情况。这两种演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有时同时发生,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左岸冲刷、右岸淤积,还有时右岸冲刷,在左岸形成淤积。
研究河道变迁需要提取河道的特征信息,能否提取出能合理、有效地反映河道变化的特征因素对河道变迁的研究意义重大。部分研究基于实地野外资料来研究河道变化,例如樊自立等(2006)通过对新疆塔里木河的实地考察、历史资料、地形图等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塔里木河自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河道的主要变迁过程。赵伟敏、李健等(2013)主要从河流阶地方面研究黄河盐锅峡段的河道演化,依照阶地次序推断区域内河流演化的基本阶段和步骤,再辅以研究新生代以来的地层状况,进行了阶地卵石特征的分析来加以证实,论述了区域内黄河河道演化的条件,演化的方向及基本的演化过程。同期的更多类似研究采用了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河道的特征数据以开展河道及水系演变研究,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相关案例,这些案例包括:刘少华(2000)论述了利用3S技术对河道信息的提取方法;黄家柱(1999)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制图技术,建立了近50年来长江河道演变图谱;齐跃明(2003)利用遥感技术对长江安徽段河道历史时期的演变及近50年来的演变进行了分析;钟凯文(2005)利用近30年来的遥感图像和相关地形图,结合GPS技术,对北江下游河岸变迁、洲滩和河道演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河道变化和成因。钟凯文、刘万侠等(2006)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和1∶5万地形图分析研究北江下游的河道演变情况,提取的河道特征数据有平均水面宽、过水面积、滩洲面积、曲折系数等,从河道横向变化和纵向变化两个方面研究河道演变。郑明福、张力等(2007)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研究汉江中下游(潜江段)河道变迁情况,通过提取河道水体与滩地(边滩或心洲)的界线、河道主泓位置等河道因子来研究河道变迁情况。胡强(2008)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及其他多源数据研究清口地区的河道演变情况,提取了各河段河道的长度、平均宽度、河道面积等因素来反映河道变迁情况。李长安、杨则东等(2008)利用1954—2025年的航卫片遥感信息,对长江皖江段的岸线特征及变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取分析了河道左、右岸线的长度、曲折度及位置的变化。崔卫国、穆桂金等(2008)利用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图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下游冲积平原河道的演变过程,主要从色调、图案、形状、位置、河道空间展布规律以及与其他地貌景观之间的关系出发,综合分析河道变迁的图形、图像特征和水系特征,得到河道演化的相关信息。边志华(2011)利用多时相和多源卫星遥感影像研究丹江口大坝下游河道变迁情况,提取了河床水面/滩洲面积之比(WS/TI)、主河槽弯度(RR)或主泓线长度、河道摆动幅度等指标,同时结合地面调查,来监测跟踪大坝加高工程前后下游的河道变迁情况。张岳(2013)利用GIS技术,对新安江电站下游河道高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河道变化的趋势,以利于实时监测河道变化。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传感器覆盖率和精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改进,探索河道及水系演变研究方法的改进成为热点。方法也向多种数据源、更高效的自动提取或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发展。例如利用目视解译、多源数据融合来提取河道信息的案例包括:边志华(2011)利用SPOT 影像和不同时相的TM 影响融合,根据河道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响应特征,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河道信息;钟凯文、刘万侠(2006)等利用北江下游河段的1975—2011 年的TM 和MSS 影像数据,在ArcInfo软件中目视解译生成河道矢量文件,进一步提出河道特征因子;郑明福、张力等(2007)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研究汉江中下游(潜江段)河道变迁情况,根据遥感影像各波段对各种地物的光谱特性,根据河道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建立河道的影像判读标志,进行河道特征提取。(https://www.chuimin.cn)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尝试结合自动提取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案例包括:胡强(2008)基于TM、MSS、SPOT 及航空卫星影像,利用谱间分析法、水体指数法和人机交互矢量化方法,根据河道在不同影像上的光谱响应特点提取河道信息。干嘉元、王荣华等(2007)利用航空遥感图像研究进行河道自动提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在遥感图像中河道的光谱特征和形态特征,提出从X 和Y两个方向分别提取遥感图像中河道形态特征的方法,并证明该方法在周围线性地物较少的情况下效果良好。杨娟、王心源等(2011)利用不同时相的TM、MSS、SPOT-5及中巴资源卫星影像,用MNDWI指数法及谱间关系法提取了长江安徽段1978—2025年间河道特征信息,并分析研究其演变特点。林强、 陈一梅等(2008)利用厦门湾地区陆地卫星Landsat-7 ETM+影像,通过阈值法、谱间关系法和MNDWI指数法提取水体信息,并提出从提取精度定量 评价上看,MNDWI指数法最高,阈值法次之,谱间关系法最差。赵福强、杨国范等(2014)利用环境减灾小卫星30m 的遥感影像,选取研究区内2025年3—10月间10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EMD)对研究区的NDVI时间序列进行分解与重组,通过分别使用极大似然法分类器、EMD-极大似然法分类器、神经网络分类器、EMD-神经网络分类器对研究区域分类提取浅水河道,表明经过二维EMD 分解后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对应的传统分类器。国外相关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人类建设对于河道的影响及河道提取的 方法方面,例如Archana Sarkar等(2012)利用1990—2025年间不同时相的 遥感数据,基于GIS提取分析了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道变迁情况。Amy E.Draut等(2011)利用多时相的航摄影像及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修建大坝对华盛顿艾尔瓦河河道变迁的影响。近两年基于新型遥感数据源和遥感平台的 新方法的案例包括:Claude Flener等(2013)提出利用移动Lidar和无人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获取DTM 用于提取河道和河漫滩;
nci Güneralp 等(2014)提出基于被动遥感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结合植被和水体指数提取河道、水体特征。
相关文章
传统的蒸散发估算方法局限于局部尺度,而较大空间尺度内陆面特征和水热传输的非均匀性导致传统的估算方法难以获取区域尺度的蒸散发。遥感以少量的地面数据估算大范围区域蒸散的优势被认为是可以经济、有效地提供区域蒸散发消耗量的唯一方法。该公式被证明在致密冠层的蒸散发估算上有良好的效果。除Penman类模型外,R.J.Bouchet于1963年提出了陆面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之间的互补关系原理,为估算实际蒸散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5-09-30
流动监测站点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应急监测,如在水质剧烈变化、水华爆发等情况下进行。以小流域水生态系统为监测对象,开展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监测。以枯水期河道为定点监测范围,站点与水文、水环境监测站点同步;以不同水情期河流面积为依据,以枯水期河道为轴线均匀布设不同水情期监测站点。购置水质等比例采样器、底泥采样器、叶绿素测定仪、藻类监测仪、水生生物采样及配套处理设备等进行现场的监测和采集。......
2025-09-29
土壤水分遥感反演已经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使用遥感监测土壤水分,不同波段反演土壤水分的原理不同。尽管利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进行土壤水分遥感监测得到了一些结果,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相对较少,从理论到实践上人们都更多地关注红外波段信息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在热红外波段遥感可以监测地表温度,而地表温度与土壤含水量有关。......
2025-09-30
专业是课程的有机组合,因此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与关键。在发达国家,专业不是由国家行政部门一级管理,是作为课程组合体而存在的。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品牌专业的课程体系,积极进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明确课程间相互关系,做好课程间的相互衔接,节约教学时数,提高办学效率。......
2025-09-30
图14.1流域水循环示意图由图14.1可建立陆地或流域水平衡方程。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中:R为时段河川径流量,由地表径流量、壤中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组成;ΔS为时段内流域蓄水量变化。即流域内多年平均水汽净输送量为多年平均径流量。长江流域边界上空水汽输送计算选用5个代表年:1964年(丰水)、1961年(偏丰)、1974年(平水)、1976年(偏枯)、1979年(枯水)。关于长江流域降水、蒸发和径流之间的关系参见本书第13章。......
2025-09-30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明显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径流、削减洪峰和减少河流泥沙来源上。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产流产沙的影响,可设立若干典型(原型)水土保持实验流域,定量或定性观测其影响。......
2025-09-30
图14.9由B流域汇流时间延长这种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的概念,对于单独的一个森林流域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所以对A断面而言,森林使流量增大。表14.13长江流域林区与非林区年最小流量模数比较森林对枯水径流的影响,在我国也有较多的分析研究。在长江流域,把所选的对比区(表......
2025-09-30
水文测站是水文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基层单位。根据设站目的和作用,水文测站可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是对某种水文现象变化规律或对某些水体作深入实验研究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如径流实验站、蒸发实验站、水库湖泊实验站等,一般由科研单位设立。是为了某种专门的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的需要由使用部门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其位置、观测项目、观测年限等均由设站部门自行规定。......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