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他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阿克他利主要是通过纠正免疫紊乱及免疫调节作用来缓解和改善病情,是一种慢作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尤其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临床上阿克他利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与其他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不同,阿克他利是对迟发型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的抗风湿药物,其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作用优于或等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同类药物氯苯扎利。......
2023-06-15
我们身体中最多的那一类原子直接来自大爆炸
无中生有
当回溯到极早期的起始状态时,宇宙变成了量子奇点。在那里,不但人类已知的一切物质形态都不存在,就连空间和时间也不存在。物质是被创生的,同样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被创生出来的。这样,询问在宇宙起始之前发生什么,或者奇点之外存在什么,是无意义的。
霍金用无边界设想描述那个初始状态。在这个图景中,时空没有边界,不存在起始点。无穷多的宇宙自发出现,它们从“无”中诞生,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开始,就像沸腾的水中生成的无数气泡,不停地产生又消亡,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
所有那些如气泡般生灭的宇宙,其物理规律和我们的宇宙大不相同,它们不能孕育出生命,但其中有一个宇宙泡泡,快速膨胀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宇宙。
创造我们这样一个浩瀚的宇宙,需要多大的能量呢?答案是:零。
宇宙的物质由能量创生,我们把这能量称为正能量,而宇宙的引力场则具有负能量,因为所有物质都由引力相互吸引,把两个互相绕转的天体分开来,必须消耗能量。理论家们证明,宇宙的负引力能刚好抵消物质所代表的正能量,而正能量就是由引力能那里借贷而来,所以宇宙的总能量为零。暴胀宇宙学的创立者古斯说:“都说没有免费午餐这件事,但是宇宙是最彻底的免费午餐。”
暴胀
最初的泡泡宇宙经历了一次极为快速的膨胀,天文学家们称之为暴胀,它发生在大爆炸10-36秒之时。
暴胀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在一段非常短的时间里,宇宙的体积呈指数增长,差不多每隔大约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秒的时间,宇宙的尺度就增大一倍。大约100个这样的时间间隔后,宇宙的体积增大了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倍。它相当于一个原子核区域瞬间膨胀到大约1光年的直径,或者一个氢原子大小瞬间膨胀到银河系尺度。暴胀速度远远超过了光速,但这并不违背相对论,相对论要求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这不适用于空间本身的膨胀。
暴胀只持续了极短的时间—从10-36秒至10-34秒,就这极短的瞬间,造就了一个适合生命的宇宙,因为宇宙的时空性质、物理定律、自然常数等就是在暴胀中调整得恰到好处。此时的宇宙如同一粒种子,包含了从粒子到天体所有结构的密码,未来将由这些密码信息成长出各种原子和分子,形成各种星球天体,乃至于演化出不同形态的生命。就如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中所表达的:“我们的宇宙是由一个小小的果壳而来,果壳的量子皱纹里包含着宇宙中所有结构的密码”。
暴胀结束时,能量开始转化为物质粒子,一场轰轰烈烈的创生运动开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宇宙“大爆炸”。
要有光
据《圣经》记载,上帝创造宇宙的第一句话是“要有光”。巧合的是,大爆炸最初创生的就是光子,只不过这些光子并不是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它们是能量极高、波长极短的伽马射线,物质粒子将从这些光子生成。
一对高能的光子碰撞,产生出一对正反粒子,这过程是可逆的,正反粒子碰撞又湮灭回光子:
光子+光子←→质子+反质子
光子+光子←→中子+反中子
光子+光子←→中微子+反中微子
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能量大,生成它们的光子能量也必须极高,温度最低需要10万亿开,这称为阈温。电子的能量低一些,生成它的光子能量可以低一些,但阈温也达59亿开。
大爆炸启动后,时间每推进两个量级,空间就膨胀一个量级,温度下降一个量级。百万分之一秒后,温度下降到10万亿开,这是生成正反质子和中子的阈温,低于这个温度,光子的能量就不能生成质子和中子,正反质子和中子的生成就停止了。
1秒是物质创生的另一个分水岭。这时宇宙密度已降到每立方厘米大约1吨,相当于白矮星的密度,温度约100亿开,因为生成正反电子的阈温是59亿开,1秒之后,温度很快降到这个阈温以下,正反电子的生成也停止了。
宇宙大约用了1秒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所有基本粒子的创造,这时候宇宙的主要粒子是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
1939年出版的《物理科学的哲学》里,爱丁顿写道:我相信宇宙中有15,747,724,136,275,002,577,605,653,961,181,555,468,044,717,914,527,116,709,366,231,425,076,185,631,031,296个质子和相同数目的电子,这个数为136×2256,后来被称为爱丁顿数,也就是说,宇宙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在10
80
量级。
最初的核合成
3分钟是大爆炸的另一个重要时标。这时候,宇宙的温度降至10亿度,和多数人的想象不同,宇宙此时的密度已经和地球大气差不多。这时候,原子核的合成开始,核聚变反应把一部分质子和中子聚变成氦原子核,核聚变反应持续了约1个小时。
1小时后,宇宙温度降到1亿开,虽然还比较高,但由于密度已经远低于地球大气,粒子碰撞几率大大降低,核合成就结束了。
大爆炸的原初核合成只产生了周期表的前三种元素(氢、氦、锂),即原子量在5以内,锂的产量极微小,早期宇宙核合成最终产品主要是大量的氦原子,在第六号元素碳之前完全终止。
大爆炸1小时之后,核合成结束,宇宙中的每一个质子,无论位于原子核内,还是原子核外,都对应着一个电子。带正电的原子核本来可以和电子结合,形成原子—氢原子和氦原子,但此时宇宙的温度对于原子来说太高,在高能光子的轰击下,电子被电离出原子核,处于自由状态。
原子的生成
38万年是最后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宇宙温度降到了3000开以下,电子开始和原子核稳定地结合成原子。
至此,大爆炸创世的第一阶段完成。其创造的原子主要是氢和氦,其中氢占了约74%,氦占了约26%,这些就是以后形成星云、恒星和其他天体的原材料。若干亿年之后,这些氢元素聚集在地球上,参与到我们生命体的构造中,成为我们身体里最多的原子。我们看似年轻的身体,多数原子其实和宇宙同样古老,它们已经在宇宙中旅行了138亿年,我们的身体成为它们漫长旅程的短暂一站。
早期宇宙的重要创生阶段:
年龄温度创生过程10-36秒1028开正反粒子创生0.000001秒1013开质子中子创生完成1秒1010开电子创生基本完成3分钟109开原子核开始合成1小时108开原子核合成结束38万年3×103开中性原子开始形成
反物质在哪里?
回顾一下物质的创生,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物质粒子由光子碰撞产生,光子碰撞产生的粒子是一正一反,于是问题来了:我们的宇宙是由一半正物质和一半反物质组成的吗?
让我们用望远镜观测一下宇宙,看看能不能发现有些天体是反物质的?不行,反物质原子结构与正物质原子完全一模一样,它们发出的光子是一模一样的,光子没有正反之分,望远镜根本看不出正反物质差别。
怎么办呢?其实简单推理一下即可。地球上会不会有大块的反物质存在呢?不可能,如果有,它早就被正物质湮灭了。太阳系内有没有反物质天体呢?不可能,因为太阳表面不停地吹出太阳风,它里面有电子、质子、氦原子核等粒子,太阳风粒子吹到太阳系各个星球上,如果太阳系有反物质星球,就会出现持久且强烈的湮灭现象,反物质天体也早就没有了。
同样的论证可推广到银河系,银河系的恒星际空间里充满稀薄的星际气体,此外还有宇宙射线粒子在飞行,它们不与任何一个恒星相湮灭,这是银河系内没有反物质星体的证据。
进而可以肯定,宇宙没有反物质星系。大爆炸最初创生的正反粒子如同一锅混合均匀的汤,按粒子物理学已有的知识,它们没有任何可能在大尺度上完全分离,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宇宙是由正物质组成的。
反物质哪里去了?只有一个结果,和正物质湮灭了,因为正反物质粒子相遇会湮灭变回光子。
既然反物质都和正物质湮灭了,为什么还会有物质形成宇宙呢?
只有一种可能,大爆炸最初产生的正反粒子数是不对等的,正物质粒子数要比反物质粒子数多一些,这样当全部反物质粒子与等量的正物质粒子相遇湮灭后,还会剩下一些正物质粒子,正是剩下来的这部分正物质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最初的正反物质粒子会相差多少呢?极少,只有1/10亿。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据天文学家们统计发现,目前宇宙中粒子的密度大约是每立方米1个粒子,而光子数大约是粒子数的10亿倍,光子由正反物质湮灭而来,由此估算,最初正粒子比反粒子数多了1/10亿。
不能因为这个偏差很小,就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是可能的,因为人们在实验室里发现,正反粒子是按照1比1创生的,至今没有发现过一个破坏守恒的事例。如果正反粒子绝对严格按照1比1创生,宇宙万物又如何形成呢?
其实,守恒往往是低能级的规律,能级一高,守恒或者对称往往随之出现破缺,比如在化学反应中保持守恒的原子,在高能核聚变中就改变了。在宇宙大爆炸的极早期—创生的10-36秒时,能量状态极高—极高温度,极高密度,极高压强,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正反粒子数量出现小小的不对称是很自然的事情,正粒子只是多出了1/10亿,便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宇宙。
宇宙开始透明
现在再回到大爆炸的后期—38万年,也就是电子与原子核结合形成原子的时候。这时候,发生了另一件重要事情。在此之前,宇宙里温度很高,电子速度很快,原子核束缚不住它们,它们自由穿梭,空间里的电子密度就非常高,光子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与自由电子碰撞,一碰撞就被电子散射或吸收,光子能够自由行进的距离很短,这时候的光子是辐射不出来的,宇宙处于不透明状态。
38万年后,宇宙温度降到了3000开以下,电子的速度降低,它们被原子核束缚住,结合成原子,宇宙中自由电子的密度迅速降低,于是光子可以自由行进,宇宙变得透明起来,这叫光子退耦,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光子就来源于这时候。
此后,宇宙继续膨胀下去,温度也逐渐下降,来自大爆炸的光子孤立地运行在宇宙中,波长随着空间的膨胀而渐渐拉长。100亿多年后,其中一些光子进入了人类的射电望远镜,成为宇宙的第一缕曙光,也是“大爆炸”138亿年后的留下的余温。
电子和原子核结合,电子密度越来越低,光子可以在宇宙中自由穿行。
有关旅行到时空边缘的文章
阿克他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阿克他利主要是通过纠正免疫紊乱及免疫调节作用来缓解和改善病情,是一种慢作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尤其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临床上阿克他利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与其他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不同,阿克他利是对迟发型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的抗风湿药物,其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作用优于或等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同类药物氯苯扎利。......
2023-06-15
我们既然已经对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本身的性质有了全方面的了解,现在就可以认真地研究探讨关于原子的心脏——原子核的问题了。在原子核中,类似的内聚力作用于不同的核子,阻止原子核在质子间电斥力的作用下分裂。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可以简单地视为宇宙“核流体”中大小不同的液滴。考虑到原子核是核流体的微小液滴,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液滴带电的重要事实,因为形成原子核的大约一半粒子是质子。......
2023-08-05
酶或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氨基酸活化、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合成的终止和肽链的加工修饰等过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酶或蛋白质合成过程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之处。其中tRNAf用来与fMet相结合,参与肽链合成的起始作用;tRNAm携带正常的甲硫氨酸进入肽链。图6-9 多肽链合成过程(四)肽链的络止当mRNA上终止密码出现后,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中释出,mRNA、核蛋白体等分离,这些过程称为肽链合成终止。......
2023-11-22
对于当时大多数的英国人来说,人类傲然屹立在造化的正中心;不仅太阳系是宇宙的中心,而且人类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最高成就,是上帝神圣杰作的巅峰。但是达尔文对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问题上则是无可救药的莫衷一是。对布鲁诺则始终不予道歉。多重宇宙中有许多平行舞台,一个叠置在另一个之上,相互间有活门和暗道连通。今天,我们是在第一幕中生活的演员,刚刚开始探索这一舞台的宇宙奇观。......
2023-10-07
最后,他们看到了宇宙的原始膨胀在逆转,宇宙开始收缩,温度开始急剧升高,他们认识到他们正走向大火海。古思通过基本的观察,对50年来的大爆炸理论做了首次重大的修改。他发现用这个超级膨胀就能够毫不费力地解决许多深层的宇宙学问题。这是一个能够变革宇宙学的思想。)它不仅是宇宙学理论,也是迄今为止最简单和最可靠的理论。天文学数据已表明宇宙的曲率十分接近于零,事实上比标准大爆炸理论预计的要更接近于零。......
2023-10-07
宇宙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分化,对严复来说都意味着进步性的进化。斯宾塞的进化主义不仅为严复提供了社会领域的法则,而且也使严复对历史抱有了进步的乐观主义信念。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以进化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进步”观念,显然是新颖和吸引人的,而且中国所需要的也正是对未来进步的信念。......
2024-06-16
《先天图》的特点为:其生成次序自然而然。 由此形成“太极”宇宙本体学说。“神”成为宇宙本体自我分化的内在动因。由此天地四象,日月星辰、水火土石,成为奠定邵雍易学思想中宇宙衍化的八大支柱。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目为第一原理,为生存的物质之因”。 尽管邵雍对“加一倍法”的阐发有所贡献,但其思维方法是形式主义的,力图将宇宙万物的千变万化纳入主观设计的一套图式中。再次,元会运世的宇宙演化进程。......
2023-11-20
[3]如果将整个宇宙看成一个生命整体,则人就是宇宙之大脑,人之心就是宇宙之心,就是宇宙之灵魂。正是人心对宇宙之意向、观照才体现或实现了宇宙之意义,使宇宙之意义在不断的生发、涌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张载等古代儒士才将其求索思考称为“为天地立心”。......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