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仙女”的媚眼“仙女”抛来的媚眼,把天文学家的视线勾引到河外星系宇宙尺度的大辩论18世纪中期,康德在林阴小道上漫步,思想在宇宙翱翔,领悟到宇宙中应该有无数的星系,星空里有一些云雾状天体,很可能是像银河系一样的巨大恒星集团,它们分布在浩瀚的宇宙太空里,就像大海里的一个个岛屿—宇宙岛。沙普利举证,1885年,一颗称为仙女S的新星在M31中央闪耀,亮度最大时和整个星云几乎一样亮。......
2023-09-17
第21章 看不见的大手
它推动星系越来越快地远离
究竟如何膨胀?
1998年,人类对宇宙膨胀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知道,哈勃当年发现的定律是:星系的远离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这意味着宇宙膨胀是匀速的,这当然只是近距离内的近似,因为物质的存在使宇宙膨胀减速,宇宙在早期应该比现在膨胀得更快一些。天文学家们想知道宇宙膨胀究竟是怎样减速的,这就要进行更深远的测量。
从本质上说,天文学家们这次的工作和哈勃以及桑德奇等人的并无二致,无非是测量以下两个量:
星系的红移;
星系的距离。
红移就是星系的退行速度,是容易测量的,拍摄光谱就可以。如何把距离测量可靠地推进到几十亿光年的远方呢?天文学家们需要一把威力更大的量天尺,这次是Ia型超新星。
Ia型超新星—威力更大的新量天尺
Ia型超新星是白矮星接近质量极限导致的超新星爆发。每一个爆发的Ia型超新星都具有大致相同的质量—约1.4倍太阳质量,所以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亮度—约45亿个太阳!这样,如果观测到的Ia型超新星看起来非常暗,就意味着它必定非常遥远,根据它的视亮度就可以确定距离了。
所以,天文学家们的工作是:
找到Ia型超新星,拍摄它的光谱,确定红移,也就是远离速度;
根据Ia型超新星的视亮度确定距离,因为它本身的亮度是固定的。
把不同超新星的红移和距离一一对应起来,可以画出新的哈勃图,就能够确定几十亿年前,宇宙膨胀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
关键是,Ia型超新星爆发是极为罕见的宇宙事件,像银河系这样拥有几千亿颗恒星的巨大星系,1000年也爆发不了几颗Ia型超新星,而且超新星爆发持续时间相当短暂,捕捉到它们的机会小得可怜。
好在宇宙很大,如果望远镜能够望向数十亿光年深处,全天就会有数以百亿的星系,这样,平均每分钟都会爆发好几颗Ia型超新星。
尽管如此,要发现这些超新星绝非易事。虽然Ia型超新星极其明亮,但在几十亿光年的距离上,也只是非常微弱的一个小点。天文学家在不同时间拍摄同一天区,根据微弱的亮度差异显示的蛛丝马迹,来寻找其中的变星,再从中发现可能的目标。
两个竞争的巡天小组
1980年代中期,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一组物理学家首先启动了“超新星宇宙学计划”,开始了Ia型超新星的搜寻。然而到1988年,他们连一颗超新星都没能发现,局面非常困难。颇具慧眼的伯克利以及其他资助机构认真评估后,仍然认为这个项目有很大价值,决定继续予以资助,项目组也改由索尔·珀尔马特领导。
搜寻Ia型超新星并拍摄到其光谱,除了技术上的困难,还有获得望远镜观测时间的困难。天文学家要使用某台望远镜,需要向天文台提交申请,经过评议后,由一个委员会来分配观测时间。大型望远镜的使用,提前几个月就已排定,而发现超新星是不可能提前预知的,发现以后只好临时借用别人的观测时间进行后续观测,这就很难保证。珀尔马特发明了一套“批处理”方法:他们每隔一个月,用观测条件最好的无月夜拍摄大片星空,第二天,他们就可以通过比对过去的资料获得一批超新星候选者样本。这些样本观测价值极大,凭借它们可以快速申请到大望远镜的观测时间,“超新星宇宙学计划”项目组开始发现大量的超新星。
随着珀尔马特项目组接近成功,其他天文学家也迅速加入竞争。1994年,27岁的布莱恩·施密特在哈佛大学完成了超新星的博士论文,然后来到澳大利亚,在位于堪培拉郊区的斯特朗洛山天文台领导起一个年轻的团队—高红移超新星搜索项目组。
这个团队汇聚了来自4大洲的20名研究精英,其中25岁的亚当·里斯发明了一套数学方法,很好改正了星际尘埃对超新星光芒的吸收效应,使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的可靠性大为增加,也极大提升了搜寻效率。
膨胀竟然在加速!
经过3年多的努力,施密特小组获得了16颗超新星数据,把它们的距离和反映宇宙膨胀的红移值画在一张图上时,一个极为戏剧化的图景显现出来。研究者们原本期望看到的是,宇宙膨胀在以多快的速率降低。然而,图像却让他们无比惊讶—宇宙在加速膨胀!这就像朝着空中投了一个球,它没有落回地面,而是眼睁睁地飞向蓝天,飞出了天外!施密特和亚当·里斯忐忑不安地认为自己是不是搞错了。
1998年初的一次天文会议上,珀尔马特初步公布了研究成果,施密特团队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数据结论。于是在1998年1月,两个小组几乎同时正式公布了自己的观测结果,一共58颗超新星数据,清晰显示出一个全新的宇宙图景,相比几十亿年前的过去,宇宙列车正驶上快车道,加速膨胀开去。
2011年,因为“透过观测遥远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索尔·珀尔马特、布莱恩·施密特和亚当·里斯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未知的神秘力量
宇宙为什么会加速膨胀呢?这是非常奇怪的,因为以前人们只知道物质引力会使它减速。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全新的能量,这种能量表现出奇异的排斥特性,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推动星系加速远离,导致膨胀加速。
这双看不见的大手,神秘的未知力量,天文学家们称为暗能量。暗能量非常巨大,是暗物质的量的三倍之多。
暗能量的特点是,密度非常小,均匀地分布在宇宙中,占满了所有的空间。更奇特的是,暗能量似乎是空间的一种属性,它的密度不随空间的膨胀而减小,能够一直保持着恒定的密度。
这样,在宇宙的最初,暗能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早期的几十亿年里,暗能量随着宇宙的膨胀而成长,但仍比不过宇宙的物质,引力仍然占上风,膨胀确实一直在减速。但在五六十亿年前,随着宇宙膨胀,物质被稀释,引力作用越来越弱,暗能量则随着空间体积的膨胀越来越强,逐渐占了上风,最终战胜引力,推动宇宙开始加速膨胀。
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尚无人知晓,但爱因斯坦早在100年前就曾经预言了它的存在—他当年在宇宙学方程里添加的常数项就具有暗能量的特征。1916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研究宇宙时发现,物质的存在会使宇宙坍缩,宇宙必须膨胀才能不至坍缩下来。
为了让宇宙稳定下来,烦恼不已的爱因斯坦在方程里添加了一个常数项,它起的正是一种斥力的作用,和引力的作用相抗衡,勉强使宇宙平静下来,爱因斯坦稍感安慰。
但随着1929年哈勃定律的发表,爱因斯坦意识到宇宙膨胀不可避免,于是宣称宇宙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然而,1998年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表明,这个常数项也许根本就不是什么错误,很可能是爱因斯坦的又一个英明创举。
宇宙的前途
如果宇宙加速膨胀一直持续下去,会发生什么呢?可能的一幅图景是,宇宙会越来越空旷,物质越来越稀薄,最后陷入永恒的死寂。
宇宙的未来究竟会怎样,有着太多的不确定,目前人类对暗物质、暗能量这些宇宙中最大的组分还几乎一无所知,也就谈不上准确预言未来了。宇宙的未来可能加速膨胀,也可能再次转入减速,也可能变为收缩并转而坍缩下去,或者坍缩后再次大爆炸,一切都还在未之中。
宇宙的年龄
宇宙加速膨胀,使宇宙的年龄又多了一项影响因素。综合起来,宇宙的年龄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一、哈勃常数,由它得到零引力匀速膨胀的宇宙年龄,称为哈勃年龄。
二、物质和暗物质的存在给宇宙减速,宇宙过去膨胀得比现在快,它膨胀到现在尺度用的时间短,结果导致宇宙真实年龄比哈勃年龄要小。
三、暗能量的存在给宇宙起加速作用,宇宙过去膨胀得比现在慢,它膨胀到现在尺度用的时间长,结果导致宇宙真实年龄比哈勃年龄要大。
天文学家们公布的宇宙年龄,就是由这三项因素综合而来。有趣的是,结合了暗物质和暗能量后的宇宙年龄,竟然很接近均匀膨胀的哈勃年龄,不知其中有何奥妙。
2013年,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探测器给出的数据是:
哈勃常数67.3,暗能量68.3%,暗物质26.8%,普通原子物质4.9%—宇宙显露给我们的仅仅是很小一部分。
综合哈勃常数、暗物质和暗能量因素,宇宙的年龄被确定为138.2亿年,误差为3700万年。
有关旅行到时空边缘的文章
第13章“仙女”的媚眼“仙女”抛来的媚眼,把天文学家的视线勾引到河外星系宇宙尺度的大辩论18世纪中期,康德在林阴小道上漫步,思想在宇宙翱翔,领悟到宇宙中应该有无数的星系,星空里有一些云雾状天体,很可能是像银河系一样的巨大恒星集团,它们分布在浩瀚的宇宙太空里,就像大海里的一个个岛屿—宇宙岛。沙普利举证,1885年,一颗称为仙女S的新星在M31中央闪耀,亮度最大时和整个星云几乎一样亮。......
2023-09-17
第8章冲出太阳系利用日地距离这把量天尺,天文学家们迈向了恒星世界恒星是什么1600年2月17日,罗马鲜花广场上燃起了熊熊大火,52岁的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瘦小的身躯在烈焰中挣扎着被吞噬。这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前提是要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这个最基本的太空尺度,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倒霉透顶的勒让提金星凌日以两次凌日为一组,间隔8年,但是两组之间的间隔却有一百多年。......
2023-09-17
第18章膨胀宇宙膨胀会让我越来越胖吗伟大的会面1930年的最后一天,“贝尔根兰德号”豪华游轮停靠在美国西海岸圣迭戈码头,元旦新年的华丽铺张骤然为之逊色,就连帕萨迪纳玫瑰碗年度美式足球赛也罕见地被夺去了光彩,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轮船上一位著名人物身上了。那些日子里,宇宙膨胀甚至成为美国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
2023-09-17
第15章天际的幽暗黑黝黝的夜空背景,是时空的尽头吗眺望宇宙的最深处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许多精美的天体图片,都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这台极为精密的仪器不是由天文学家哈勃制造,而是为了纪念他。1993年12月,“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10天的维修,研究人员为哈勃望远镜设计了一个改正镜,相当于给它配上一副矫正眼镜。1744年,瑞士天文学家谢诺提出一个看起来很合理的解释。......
2023-09-17
第19章追溯时间的源头根据宇宙膨胀的速度,天文学家们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起源1654年,爱尔兰一位大主教厄舍尔通过考证《圣经》,得出宇宙创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点。《圣经》第一章里记载着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宇宙万物,并且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的先祖亚当和夏娃。就在哈勃雄心勃勃地继续向宇宙深处遨游时,却在1953年9月28日突发心脏病离世,28岁的阿伦·桑德奇继承了他的事业。......
2023-09-17
第29章空无之境看似不停吞噬,其实里面空空如也恒星的三种结局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理论模拟表明,恒星演化的最后归宿,除了有某些超新星彻底炸为齑粉完全化为一片星云之外,其余的只有三种情况:白矮星。黑洞两个字形象地表明了它的特征:黑—连光都不能从里面逃出来,彻底黑;洞—里面空空如也,不存在任何目前已知的物质形态,达到了真正的空无之境。......
2023-09-17
第9章远方的星辰大海明亮的恒星犹如太空的灯塔,指引我们向宇宙的深处遨游繁星密布的夜空虽然过去几千年里人类把投向天空的目光主要投向了日月五星,但恒星才是星空真正的主角。现在,我们就沿着恒星路标,遨游向远方的星辰大海。图中白色连线是现代星座体系的大犬星座,红色连线是中国古代设立的弧矢星官。康熙非常高兴,给随行大臣指认老人星,并展开携带的星图,给大家讲解。......
2023-09-17
第22章太初追溯到138亿年前的起始状态我们终于追溯到了宇宙的源头—138亿年前。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一个“原始大火球”,温度极高,压强极大,基本粒子几乎全部都是中子,由于空间膨胀,温度随之下降,一部分中子衰变转化为质子,质子和中子通过核聚变,形成由轻到重的各种化学元素。......
2023-09-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