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看不见的大手它推动星系越来越快地远离究竟如何膨胀?1998年初的一次天文会议上,珀尔马特初步公布了研究成果,施密特团队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数据结论。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全新的能量,这种能量表现出奇异的排斥特性,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推动星系加速远离,导致膨胀加速。这双看不见的大手,神秘的未知力量,天文学家们称为暗能量。......
2023-09-17
第13章 “仙女”的媚眼
“仙女”抛来的媚眼,把天文学家的视线勾引到河外星系
宇宙尺度的大辩论
18世纪中期,康德在林阴小道上漫步,思想在宇宙翱翔,领悟到宇宙中应该有无数的星系,星空里有一些云雾状天体,很可能是像银河系一样的巨大恒星集团,它们分布在浩瀚的宇宙太空里,就像大海里的一个个岛屿—宇宙岛。
但在20世纪初的时候,天文学家们的看法依然分成两派,一派观点像康德,另一派则认为银河系就是全部的宇宙,所有天体都在银河系内。真相究竟是什么呢?1920年4月,美国天文界泰斗海耳举办了一场有关“宇宙尺度”的著名大辩论。辩题之一是,仙女座M31这样的星云,究竟是在银河系内还是银河系外。
仙女座很好辨认,秋天夜晚,有四颗亮星组成一个明显的四边形,它被称为飞马四边形。四边形东北角的星叫壁宿二,它和附近的奎宿九、天大将军一这三颗星排成近似一条直线,那是仙女座的主体。仙女座大星云M31位于奎宿九旁边不远,肉眼就可以看到,是夜空里最著名的星云之一。
大辩论有两个辩手参加,一个是沙普利,来自威尔逊山天文台,他刚刚建立起一个宏伟的大银河系模型,并豪迈地宣称,银河系就是全部宇宙。另一方是柯蒂斯,来自利克天文台,同时是一位优秀的演说家,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古代语言。柯蒂斯反对沙普利的观点,认为银河系是小的,只是无数宇宙岛之一。
沙普利举证,1885年,一颗称为仙女S的新星在M31中央闪耀,亮度最大时和整个星云几乎一样亮。如果仙女座大星云是遥远的星系,那么一颗仙女座S新星的亮度就和整个星系一样大,这是不可思议和荒谬的,这证明M31既不远也不大。
柯蒂斯举证,1917年,他观测到仙女座大星云内的12颗新星,它们比银河系内同类新星要暗得多,这表明它们要远许多,假定它们和银河系内的新星一样,那么仙女座大星云的距离将远在50万光年之外,远超沙普利那33万光年直径的银河系。
辩论结束的时候,沙普利和柯蒂斯都满怀信心地离开华盛顿,都认为自己取得了辩论的胜利,谁也没有说服谁。柯蒂斯及其支持者仍旧信奉一个较小的银河系,众多河外星系犹如一个个太空岛屿漂浮在茫茫宇宙大海之中。沙普利及其追随者仍然相信,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大海,M31那样的星云虽然众多,也不过是漂浮在大海边缘的暗淡星云。
彻底解决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在威尔逊山那台威力强劲的100英寸(2.54米)胡克望远镜上。
威尔逊山的功勋望远镜
威尔逊山天文台是现代天文学的圣地,几乎倾注了海耳全部的心血。早在1903年,海耳就在威尔逊山上支起帆布小床,躺在那里考察星空,他很快被那里的星星征服,决心筹建威尔逊山天文台。一年之内,海耳已说服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捐款建设一个太阳观测台,接着是口径60英寸(1.52米)的望远镜,那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海耳野心勃勃,想建造一台口径100英寸(2.54米)的。1906年,他说动洛杉矶的实业家胡克,为100英寸(2.54米)的镜面玻璃提供巨额经费—这台望远镜因此被命名为胡克望远镜;然后又说动慈善家卡内基给予惊人的1000万美元捐款。
镜面玻璃由法国的圣戈班工厂制造,重量超过5吨,装在轮船上漂过大西洋运抵美国东海岸,再横跨美洲大陆运到威尔逊山的光学车间。光学专家里奇仔细检验后声称这块玻璃没什么用处,因为在浇铸过程中,里面产生了无数微小的气泡,它们会使玻璃变得脆弱易碎。圣戈班工厂愿意自己出钱再造,结果浇铸了几次都不幸失败。
海耳非常郁闷,得了神经衰弱。玻璃弃置两年后,海耳无奈请另外的专家重新检验,结论却正好相反,这些气泡层不但不会使玻璃变脆,反而会加强它,玻璃完全可以使用,于是接下来工人花了5年时间来磨光玻璃表面。
1917年11月1日,望远镜建成开光。两年之后,胡克望远镜迎来了它的主人之一—哈勃。哈勃在芝加哥大学本科学的是数学和天文,后来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获文学学士学位,短暂地当了一段时间的律师,又去叶凯士天文台攻读天文,获得博士学位后到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年后以少校军衔退伍,被海耳以年薪1500美元聘请到威尔逊山天文台。
有一年多时间,哈勃和沙普利共同使用100英寸(2.54米)胡克望远镜。1920年这台望远镜的分配时间表是:在月亮最亮的那些夜晚,由光谱学家使用;弦月前后一段时间,由沙普利为首的几位天文学家使用;初一前后月亮最暗的那些天分配给哈勃。
拂却“仙女”的美意
沙普利此时的心已经不在威尔逊山,哈佛天文台的台长皮克林去世,空缺的台长位置对沙普利诱惑很大。1921年3月,沙普利离开威尔逊山去哈佛谋求台长职位,动身之前,观测助手提醒,有一些刚刚拍摄的仙女座大星云(M31)的底片需要复查,沙普利就把照相底片给了观测助手,观测助手把这些照片放进闪视比较仪里观察。这种仪器有左右两个置片台,放置待比较的两张底片,两张底片自动控制着按一定频率轮流进入视场。如果两张底片的星象完全一样,视场里的星象是稳定的。两张底片中有一个星移动位置或者亮度发生变化,视场里就会看到星象跳动或闪烁,天文学家们常用这种办法寻找变星或新天体。沙普利的观测助手发现,仙女座大星云里有闪烁现象,如同一眨一眨的眼神。仙女为什么眨眼睛呢?
这些闪烁的星点会不会是造父变星呢?如果是,那将确定表明仙女座大星云非常遥远,因为它们看起来明显比银河系里的造父变星暗得多,利用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关系,可以相当准确地确定它们的距离,而这正是沙普利最擅长的。观测助手用墨水标出闪烁的位置,想得到沙普利的确证。令人诧异的是,沙普利拿起照片看了一眼,然后平静地取出手帕,轻轻地擦拭,把那些墨水标记拭去,毫不理会仙女抛给自己的媚眼,匆匆奔赴自己心仪已久的哈佛天文台上任,威尔逊山的哈勃时代开始了。
天文学家的夜晚
哈勃和沙普利是来自密苏里的同乡,但彼此印象都很差。沙普利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哈勃却以军人身份为荣,在威尔逊山上还常常穿戴军人的衣着饰物,沙普利看着很不顺眼,哈勃讲话时矫揉造作的牛津口音也令他深感别扭。沙普利如日中天的知名度让哈勃感到巨大的阴影,他的离去让哈勃有一种云开雾散的感觉。
在海耳的严格管理下,威尔逊山天文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下午6点,在冬天则是5点,晚餐的铃声准时响起,每一位就餐者进入餐厅,他们必须穿着外套打着领带,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餐桌的餐巾上有一个套环,上面标注位置主人的名字—这些名字总在变动。当晚100英寸(2.54米)望远镜的观测者永远是首席,首席右边依次是观测助手、60英寸(1.52米)望远镜观测者等;首席左边,是太阳望远镜观测者、助手等。更远的地方,则是资历较浅地位较低的人,工作马甲可以表明他们的身份。在威尔逊山的第一年,哈勃总共有41天坐在首席。
晚饭后,天空渐渐黑暗,哈勃进入巨大的白色圆顶室,攀上长铁梯,登上安装望远镜的混凝土楼层,再经过几级台阶走上一个阳台样的平台,从这里再登上一段铁梯,来到观测平台,就像站在一艘大船舰桥上的船长,哈勃大声发出命令—时间、度数,观测助手则按指令操作望远镜。一切就绪后,哈勃便坐进目镜前的长弯椅里,不慌不忙地将烟斗装满,点着烟,灭掉剩下的灯光,让圆顶室内部留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漏下闪烁的点点星光。
随着时间的流逝,星星由于地球自转会偏向西方,望远镜需要不停地跟踪。100英寸(2.54米)望远镜虽然很精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误差,要么领先星体,要么落后。为了补偿,天文学家必须看着目镜中的星体,同时用手揿按控制面板上的按钮,使望远镜减速或加速,从而使星体保持在目镜十字丝的中央。
寒冷是最大的威胁,因为圆顶室的天窗是洞开着的。在最寒冷的夜里,天文学家的手指和脚趾都逐渐麻木,泪水甚至把观测者的睫毛完全冻结在目镜上。
一夜又一夜,寂静而孤独,时间随着遥远的朵朵星云流逝。哈勃有时会通过作诗来消磨时光,有时则哼唱流行歌曲。灿烂星空很容易激起人们对造物主的沉思冥想,哈勃自然也时不时地追寻宇宙创造者的思想。一位极度消沉的朋友曾问起他的信仰,哈勃婉转地回答:“世界比我大得太多,我不可能懂得它,但它是值得我信赖的。”
深夜之时会有夜宵,观测专家们会短暂放松一下,来到一个有暖气的小楼,默默地用餐,气氛非常安静,经常有麋鹿上到饭厅的台阶寻找食物,狐狸则在周边窜动。
破晓前是最困难的时候,令人麻木的寒冷和瞌睡会分散观测者的注意力。当星辰渐渐暗淡时,观测终于结束。按下开关,电动马达带动链条,随着一长串闷雷般的隆隆响声,圆顶被合上。天文学家从椅子上僵硬地直起身子,把底片装入手提箱,走下观测平台。
当下方山谷在曙光里逐渐显现之际,天文学家沿着仅现轮廓的松树小道走回宿舍。那真是一段轻松而愉悦的旅程,宇宙的奥秘就拎在手提箱里,它会展示出什么样的惊喜呢?一个昏暗的黎明,哈勃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头狮子无声地出现在他面前,两只眼睛放出幽幽的光,直盯着哈勃看。哈勃立即怔住了,大脑一片空白,一动也不能动。一小会儿之后,狮子缓慢地转过身,溜进了密林里。
“仙女”之约
1923年10月4日夜晚,天气不是太好,哈勃把胡克望远镜锁定在仙女座大星云的旋臂上,曝光了40分钟。尽管条件不利,仙女座星云的底片上还是显示出一个“可疑”的新星。这激起了哈勃的好奇,第二天夜晚他重复了前一夜的观测,并增加了5分钟曝光时间。那夜的天气好了许多,命运注定这张编号为H335H的底片将成为哈勃最著名的底片,它证实了这颗可疑的新星。哈勃进一步检查底片,又发现两颗新星。这天是他本月当班的最后一夜,第二天,他怀着发现“三胞胎”的喜悦下了山。
一回到办公室,哈勃便找出天文台底片档案进行比对。在闪视比较仪的视场里,哈勃激动地看到了一闪一闪的星光,仿佛是仙女抛出的妩媚眼神,令哈勃神魂颠倒—那是造父变星!哈勃绘出这颗星的光变曲线,测出其光变周期是31.415天,根据沙普利研究的造父变星测量距离技术,哈勃发现这颗恒星离地球约有90万光年,这是沙普利宣称的宇宙直径的三倍。毫无疑问,仙女座大星云是银河系之外的另一个恒星帝国。
自从读懂仙女的媚眼,哈勃在威尔逊山上频频和仙女约会。仙女也频送秋波,把自己的惊天身世透露给哈勃。1924年2月下旬,沙普利收到了一封来自哈勃的信,如同晴天霹雳:“您将会感兴趣地听到,我已在仙女座星云(M31)里发现了一颗造父变星。这个季节只要天气许可,我就跟踪这个星云。在最近5个月里,我已捕捉到9颗新星和2颗变星。”“我有一种感觉,仔细检查长曝光底片将会发现更多的变星。总而言之,下个季节将是丰收的季节,迎来的将是预期的仪式和庆典。”
沙普利倍感惆怅与失落,如果他当年留在威尔逊山,这些伟大的发现也许就没有哈勃的份了。
“宇宙岛”的争论平息了,一个超乎所有古人想象的大宇宙呈现在人们面前。康德的光辉思想,历经近200年的纷争和曲折,最终得到证实。银河系之外,是更为广阔的世界,有无穷无尽的星系分布在无垠的空间大海里。
仙女座河外星系(M31),银河系的邻居。
有关旅行到时空边缘的文章
第21章看不见的大手它推动星系越来越快地远离究竟如何膨胀?1998年初的一次天文会议上,珀尔马特初步公布了研究成果,施密特团队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数据结论。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全新的能量,这种能量表现出奇异的排斥特性,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推动星系加速远离,导致膨胀加速。这双看不见的大手,神秘的未知力量,天文学家们称为暗能量。......
2023-09-17
第8章冲出太阳系利用日地距离这把量天尺,天文学家们迈向了恒星世界恒星是什么1600年2月17日,罗马鲜花广场上燃起了熊熊大火,52岁的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瘦小的身躯在烈焰中挣扎着被吞噬。这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前提是要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这个最基本的太空尺度,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倒霉透顶的勒让提金星凌日以两次凌日为一组,间隔8年,但是两组之间的间隔却有一百多年。......
2023-09-17
第18章膨胀宇宙膨胀会让我越来越胖吗伟大的会面1930年的最后一天,“贝尔根兰德号”豪华游轮停靠在美国西海岸圣迭戈码头,元旦新年的华丽铺张骤然为之逊色,就连帕萨迪纳玫瑰碗年度美式足球赛也罕见地被夺去了光彩,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轮船上一位著名人物身上了。那些日子里,宇宙膨胀甚至成为美国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
2023-09-17
第15章天际的幽暗黑黝黝的夜空背景,是时空的尽头吗眺望宇宙的最深处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许多精美的天体图片,都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这台极为精密的仪器不是由天文学家哈勃制造,而是为了纪念他。1993年12月,“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10天的维修,研究人员为哈勃望远镜设计了一个改正镜,相当于给它配上一副矫正眼镜。1744年,瑞士天文学家谢诺提出一个看起来很合理的解释。......
2023-09-17
第19章追溯时间的源头根据宇宙膨胀的速度,天文学家们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起源1654年,爱尔兰一位大主教厄舍尔通过考证《圣经》,得出宇宙创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点。《圣经》第一章里记载着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宇宙万物,并且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的先祖亚当和夏娃。就在哈勃雄心勃勃地继续向宇宙深处遨游时,却在1953年9月28日突发心脏病离世,28岁的阿伦·桑德奇继承了他的事业。......
2023-09-17
第29章空无之境看似不停吞噬,其实里面空空如也恒星的三种结局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理论模拟表明,恒星演化的最后归宿,除了有某些超新星彻底炸为齑粉完全化为一片星云之外,其余的只有三种情况:白矮星。黑洞两个字形象地表明了它的特征:黑—连光都不能从里面逃出来,彻底黑;洞—里面空空如也,不存在任何目前已知的物质形态,达到了真正的空无之境。......
2023-09-17
第9章远方的星辰大海明亮的恒星犹如太空的灯塔,指引我们向宇宙的深处遨游繁星密布的夜空虽然过去几千年里人类把投向天空的目光主要投向了日月五星,但恒星才是星空真正的主角。现在,我们就沿着恒星路标,遨游向远方的星辰大海。图中白色连线是现代星座体系的大犬星座,红色连线是中国古代设立的弧矢星官。康熙非常高兴,给随行大臣指认老人星,并展开携带的星图,给大家讲解。......
2023-09-17
第22章太初追溯到138亿年前的起始状态我们终于追溯到了宇宙的源头—138亿年前。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一个“原始大火球”,温度极高,压强极大,基本粒子几乎全部都是中子,由于空间膨胀,温度随之下降,一部分中子衰变转化为质子,质子和中子通过核聚变,形成由轻到重的各种化学元素。......
2023-09-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