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五音六律:掌握科学规律,发音收纳律

五音六律:掌握科学规律,发音收纳律

【摘要】:五音指唇、齿、喉、牙、舌。“牙”字本身就是牙音,发音响亮,如“加、夹、假、架”这样的字。“五音”应是“五律”,吐字发音有它的科学规律。为什么五音六律呢?据老师讲,五音六律多一律,就是发音的人要掌握好收音的律,要放就放,要收就收,干净利落。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的表达主要靠声音和眼睛,靠语气和眼睛刻画人物。曲艺演员刻画几个人物,声音变化最为重要。没有情的声音是感染不了观众的。

先讲五音。五音指唇、齿、喉、牙、舌。单弦属于说唱艺术,如果口齿不伶俐,吐字不清,很难让人听明白故事。所以对单弦演员吐字发音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无论说还是唱,应当把每个字都清楚地送到观众耳朵里去。这样观众才会不涣散,不走神,会静静地听你演唱。如果有一句观众没听明白,观众在猜闷儿你唱的是什么,这一猜闷,你下句又过去了,这样观众会不感兴趣,精神就会涣散。我的老师曾说:“一句听不到,观众发躁。”

怎样吐字发音才能准确呢?就要把唇、齿、喉、牙、舌这五个发音器官把握好。这要下一番工夫,要了解每个字发音的部位。

先讲唇音。唇音就是嘴唇要有功夫,练习的字如“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炮。八盆面烙八盆饼,饼碰盆,盆碰饼。”这些字除了“烙”字以外都是唇音。这些字既练了唇音又练了绕口令。怎样练习呢?发唇音,先把嘴唇闭上用气流喷出来字,这叫“喷口”。有的演员喷口好,就是他唇音把握得好。

再讲齿音。“时、事、雌、思、吃、失”,这些字都是齿音。齿音是把牙齿闭上从牙缝发出来的音,它发出的音不响亮。发“时、事、知、吃、失”的字音时,不要把牙齿闭得很紧,发“资、雌、思”的字音时,必须把牙齿咬紧。

喉音。“喉”字本字就是喉音,如“沟、狗、够、口、寇”这样的字,多用舌根音配合用气冲出,声音响亮。

牙音。“牙”字本身就是牙音,发音响亮,如“加、夹、假、架”这样的字。牙音发音时不要闭嘴。

舌音。口齿伶俐,舌头是最主要的。我的恩师荣剑尘先生讲:每天早晨舌头要向左滚转七次,再向右滚转七次,来回变换,至少要练五分钟。舌头灵活了,才能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带儿韵的,特别是小人辰儿和小言前儿,这两个辙韵,用舌尖音居多。

鼻音。鼻子不能说话,没有语言功能,是配合发音的。有的字不用鼻音。说说十三套大辙,用十三个字代表十三个辙。俏(摇条)、佳(发花)、人(人辰)、扭(由求)、包(包斜)、出(姑苏)、房(江洋)、来(怀来)、东(中东)、西(一七)、南(言前)、北(灰堆)、坐(梭波),这十三个辙,用十三个字代表很好记:“俏佳人扭包出房来东西南北坐”。这十三个辙的字需要用鼻音配合的,有“人辰”辙的字,有“江洋”辙的字,有“言前”辙的字,有“中东”辙的字。这十三个辙,只有四个辙的字用鼻音,配合用得最多的是“中东”辙的字,它离不开鼻音。演员如果感冒了,鼻子不通气,就绝不唱“中东”辙的曲目,因为“中东”辙的韵母必须归鼻音。

再讲讲六律。“律”是法律的律。“五音”应是“五律”,吐字发音有它的科学规律。要讲究字正腔圆,腔随韵转,不能脱离韵母的收音,不能跑了辙韵。为什么五音六律呢?据老师讲,五音六律多一律,就是发音的人要掌握好收音的律,要放就放,要收就收,干净利落。这样解释六律不知妥否?这有待研究。

下面讲讲吐字发音字正腔圆。一个字的拼音,子音(也就是声母)要正确,声母不正确就不能字正腔圆。女演员常把“下”“先”“想”“心”等字的声母念错。这几个字声母应发“希”的音,而不能念成“思”的声母。韵母就是归韵,收音。有的归韵不好,也就是字尾韵母收音不好,如将“线”的归音念成了“谢”,“见”念成了“介”。有的将“娘”收音念成了“啊”,归韵应当是“昂”。要按字行腔,腔随字转,不能韵里裹字。字是骨头,韵是肉。咬字要字字清,字字蹦,也就是念字有力,快听字,慢听味。也有的字不能念得太狠,如“灰堆”辙的“水”“会”“对”,念狠了就跑到“一七”辙上去了。有的字要声母韵母都明显发出,如“悠”“尤”“又”“英”“营”“影”“映”“烟”“言”“眼”“艳”,这些字用拼音唱出来就格外优美好听。曲艺演员吐字发音一定要下苦功,比如念“他”字,把舌头贴在上膛上,用丹田气把字冲出来,特别有力量。“笑”更要练,大笑要用丹田气,光用嗓子笑,听起来太假了,要学京剧老生、老旦、花脸的笑。

最后讲讲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的表达主要靠声音和眼睛,靠语气和眼睛刻画人物。曲艺演员刻画几个人物,声音变化最为重要。表现男女老幼、忠奸善恶,还有演员本身也就是第三人称叙事,主要突出一个“情”字。刻画人物时的演唱,要以情代声,声情并茂。没有情的声音是感染不了观众的。思念声、悲声、怒声、哭泣声、哽咽声、恐惧声、惊讶声、嚎叫声、讽刺嘲笑声、奸诈声、含蓄声、暴躁声、笑声、叹息声、喊声、骂声,这些刻画人物的声音是很复杂的,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同是悲怨声,正面人物的悲怨声,让人同情怜悯;反面人物的悲怨,让人可笑,反而大快人心。举一反三,例子是很多的,只要我们细细揣摩,都会理解和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