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女演员撑起京剧半边天,并解读《海津讲坛荟萃》

女演员撑起京剧半边天,并解读《海津讲坛荟萃》

【摘要】:京剧自形成开始到现在,在不足200年的发展进程中,其演员构成走了一条从清一色的男演员到女演员撑起半边天的路,而形成最终的局面乃是最近几十年的事。第三阶段,刘喜奎、冬皇和四大坤旦等一批优秀坤伶的涌现,显示了女演员的整体实力。刘喜奎和四大坤旦的成就,奠定了女旦在京剧史上的历史地位。第四阶段,新时期以来女演员几乎撑起了旦行的整片天。

京剧自形成开始到现在,在不足200年的发展进程中,其演员构成走了一条从清一色的男演员到女演员撑起半边天的路,而形成最终的局面乃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京剧演员过去一直全由男性承担,即使是剧中的女性也由男演员扮演,生旦净丑皆为男性。

不是女人不喜欢唱戏,也不是女性演戏水平低,而是那个时代官方禁止女性演戏,认为男女同台演戏有伤风化。

女性登上京剧舞台,大约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光绪年间开始有女性勇敢地走上舞台,成为最早的女京剧演员。当局不是说男女同台有伤风化吗?那好,京剧人就打个“擦边球”,成立女班,生旦净丑全由清一色的女演员扮演。

天津是女演员的发祥地,1870年就有了女子科班宁家班。后来上海出现了所谓“髦儿戏”,也是个女班。从1914年到1921年北京共有女班十来个。这都标志着女性已经冲破桎梏登上了京剧舞台,打破了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二阶段,伴随着新文化思想的到来,男女同班、同台演出的局面最终形成。甚至1930年成立的中华戏曲学校,竟实行男女同校,此时男女同台演出也已出现了一段时间。虽然在1931年北京警察厅予以取缔,但新文化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禁令不久便名存实亡,男女同台演出逐渐成为常态。

第三阶段,刘喜奎、冬皇和四大坤旦等一批优秀坤伶的涌现,显示了女演员的整体实力。早在1918年,北京《顺天时报》主持评选伶界大王,结果梅兰芳获“男伶大王”、刘喜奎获“坤伶大王”的美称,论票数刘喜奎比梅兰芳还多5000多。孟小冬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类拔萃的坤生,被誉为“冬皇”。1930年天津《北洋画报》举办“四大坤伶皇后”选举,据不完全统计,被观众推荐的坤伶竟有86人之多,这只是优秀者,足见当时女演员数量之多。评选结果孟丽君、雪艳琴和章遏云等被选为“四大坤旦”。刘喜奎和四大坤旦的成就,奠定了女旦在京剧史上的历史地位。这之后,在舞台上活跃的言慧珠、赵燕侠、杜近芳、童芷苓、关肃霜、吴素秋、李玉茹、王紫苓、李世济等,也都是优秀女演员的代表。

第四阶段,新时期以来女演员几乎撑起了旦行的整片天。自19世纪70年代女性登上舞台后,女演员在京剧界的影响、价值和地位与日俱增,现在虽然还有梅葆玖、宋长荣、温如华和吴汝俊等男旦活跃于梨园界,但作为一个时代——男旦的时代已经结束,女旦(也包括女老旦)几乎全部由女演员挑起来,真正成为京剧舞台的半边天。

女旦的出现在京剧史上是一场革新,它的价值在于:

第一,为京剧演艺界输入了新鲜血液。

第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台风貌,创造出京剧舞台的新景观。

第三,在生理方面,男扮女装总会受到种种制约,而女人演女人比起男人演女人来说无疑更加自然。女演员的嗓音、形体、动作等纯是女人本色,表演上天然成趣。这便是女演员的优势。

第四,在心理方面,男扮女装也会受到制约。毫无疑问,女演员对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更容易把握,因而女性演女性也具有优势。

尽管坤旦有其特长,但并不等于说男旦就无特有的价值。

其一,在生理条件方面,男旦的体力比较强,歌唱底气足,嗓音宽,这是大多女演员所难以企及的。

其二,在艺术创作方面,可以开掘的潜质更加深厚,如高难度的武功和特技表演,写意变形、大胆夸张的表演,均体现了男旦的优长。

其三,在内容传播方面,带给观众的感受或许更宽泛些。比如像《贵妃醉酒》《梅妃》的剧目,女性演来给人的感受可能单一一些,而男观众看男旦演此剧,可能就如读唐代宫怨诗一样,会产生性别错位现象。因为中国男人、尤其是文人常有一种“宫怨情结”,会以妃子的遭遇自娱。观众从男旦演出中,可能会产生别样的视角和审美感受。

当然必须指出,坤旦的表演并未发展到应有的高度。京剧旦角的舞台动作、发声方式等,均是男演员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所创造的,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表演模式。男旦所提供的女角演唱模式,坤旦应该如何对待,这反倒成为绕不开的难题。

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女旦并不直接体验剧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也不充分利用女人固有的生理天性来塑造人物,而是通过模仿男旦的表演来演女主人公。这似乎比起男人模仿女人的表演还要“间接”,表演还要“做作”,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当然,另有一些女旦则既能吸收男旦长期创造出的表演经验,又能充分利用女性的生理、心理的优势来塑造女主人公,从而形成了女旦的表演特色,这特色又是男旦所望尘莫及的。不过这样的女旦还嫌太少。女旦的表演至今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除青衣、花旦外,老旦的情形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