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学像生”、“乔像生”当指宋代百戏中的技艺。“纽元子”不仅会“学像生”,而且还会兼及声音模拟和世态模仿的多种技艺,对后世的相声艺术影响很大。属于模仿世态的可以“学乡谈”为例。......
2024-06-06
崔 琦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曲艺团演员。曾师承快板大王高凤山、评书艺术家马连登等。创作并发表相声、快板、单弦、小品、杂文等600余篇,多篇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曲艺是一种表演形式,跟戏曲的区别在哪儿呢?不论是话剧、京剧、地方戏、评剧、曲剧,戏剧都是现身说法。什么叫“现身说法”?剧中人一出场,人物出来了,比如说京剧《智取威武山》,杨子荣一出来是解放军的侦查排长,座山雕一出来就是反面人物,用他们的语言、行动、唱词、思想来说明一个问题,现身说法。曲艺是说法中现身,演员一上来,先是一个说书人,先讲故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个什么事,一会儿出现各色人等都是这个演员临时扮演的,演完了再退出去,还回到讲故事的人的身份,这叫“说法中现身”。这就是戏剧和曲艺不同的地方。
对口相声表演形式都是两人站着,一个捧一个逗,其实不一样。有的是一对一句的,像《对春联》《打灯谜》,这是子母哏。还有一头沉:《大保镖》。还有的贯口:《菜单子》《地理图》。还有倒口,就是使用方言。过去相声学方言都是学河北省的方言,也有山东话如《山东二黄》。现在题材也宽泛了,只要是使用方言,就是倒口了。柳活就是唱,唱歌就是歌柳、唱戏就是戏柳。柳活里面还有一种叫“腿子活”,腿子活什么意思呀?两个演员要仿学一出戏,不是真唱戏,而是拿这个作为载体,从中引发笑料。一般的都是捧哏的这边比较懂、比较清头,逗哏的这个半瓶醋、一知半解,可是还不虚心,要充内行、会好几百出戏,这样产生包袱、笑料,这是腿子活。
包袱笑料怎么来的呢?首先说一个问题,什么是包袱?包袱里边可以有笑料,笑料不一定是包袱。什么是笑料?让你笑的地方就是笑料,一句话你笑了,一个动作你笑了,这就是笑料。我们看外国的室内剧,餐厅里的男服务生托了一盘蛋糕、走着走着不留神一滑,扣客人脑袋上了,大家就一笑。这就不是包袱,这是笑料。
什么是包袱呢?包袱得经过作者和演员的缜密加工,把语言经过有意识的组织、安排、调动,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说三番四抖、阴差阳错、先褒后贬、违反常规、逻辑混乱、颠倒差说、歪讲歪唱、巧借谐音诸般的手段才能够引人发笑。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儿》就是包袱,不是笑料。它必须得经过演员的组织,这是典型的三番四抖。一个大嫂让孩子看着衣裳,孩子五岁,这个铺垫非常重要,说机灵不机灵、说傻不傻,必须得有这个条件,你特机灵的孩子那不可能,小偷一拿裤子、一拿被子,“别动,这是我们家的”,完了。纯傻子也不行。
举一个三番四抖的例子。杨少华、杨议、李金斗、陈涌泉、何云伟、李菁,我们一行人去杭州演出,到街上走走,一看饭馆门口写着“正宗北京烤鸭”,大伙儿进去了,服务生一看相声界名家都来了,赶紧的摆餐具、擦桌子:“几位要点什么呀?”杨先生说了:“我们很简单,来几瓶啤酒,来几个凉菜,回头我们尝尝你这个‘正宗北京烤鸭’。”不大的工夫,鸭子上来了,专业的烤鸭店得当着客人的面片这个鸭子。男服务生戴着白帽子、白围裙、白套袖,拿刀刚要片,杨少华拦住了。“小伙子,你知道这鸭子怎么片么?”“杨老师,您说这个怎么片呢?”“我告诉你呀,这只鸭子个儿大,片出来108片,小鸭子是88片,讲究是块块带皮,那皮肉分开那不行,那是外江派。”“是,杨老师,一定照您说的,好好给您片。”拿刀刚要片,杨少华说等会儿,摸摸,摸哪儿啊?摸鸭子屁股,一摸:“小伙子,这不对呀,你这儿写着正宗北京鸭,你这鸭子是湖鸭、是长沙的鸭子。”“不好意思,可能弄错了,我给您换一只吧。”这只推出去,又推上一只来,拿刀刚要片,杨少华说我再摸摸,一摸这还不对,这是漳州的鸭子。“不好意思,再给您换一只。”这只推回去,又推上一只来。拿刀刚要片,杨少华再次摸这个鸭子屁股:“小伙子,这还不对,你这做板鸭的材料是南京的鸭子。”三回,杨少华一摸就摸出来了。小伙子挂不住:“哎哟,杨老师我服您了,您吃过、见过,我跟您说实话,我从小没爹没妈,我是孤儿院长大的,到现在我不知道我老家是哪儿。您受累,您摸摸我哪儿的原籍?”
这是真事,这就是包袱,这不是笑料,这就叫三翻四抖。直接就说成不成?说烤鸭上来了,人家刚要片,杨少华一摸说这不是北京的鸭子,那服务员说您摸我是哪儿的人得了。那就不行了,肯定乐不了。它是随着演员的铺垫,好铺垫须隐蔽,组织包袱,演员得让观众的思绪一番、两番、三番都奔那儿去了,然后第四番突然间的一拐弯,意料之外,这个包袱才能响。三翻四抖是最典型的,《逗你玩儿》是这样,杨少华的《吃烤鸭》也是这样。
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我最崇尚马三立的风格,不露痕迹、漫不经心,絮絮叨叨,你以为没用的话,实际有用。听众没感觉到,随着他的思路就进去了,到时候出其不意翻出包袱来。《找糖块》里的老大爷看电影,在电影院里往下出溜找糖块,谁都这么想,一块糖掉地下不要了,你捡起来也脏了,没法吃了,“不是,我牙在上面粘着呢”。相声的包袱和笑料无一例外离不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八个字,没有违背这八个字的,才能产生包袱和笑料。
我曾经写过一篇相声《三字经》,把相声的历史、行规、组织包袱的方法、禁忌、艺术特色完整地写下来了。里面就提到了许多关于相声的表演方法。“设包袱、莫雷同,前已响、后不灵。”就是说一种方法不能反复用。比如《铡美案》说到包公审问陈世美,陈世美拒不认罪,包公一拍桌案,掏出手枪来“不许动”!这在最初的时候,这个包袱可以响,观众笑了。包公是宋朝人,怎么能拿手枪呢?违反常规,不合情理,观众乐了。这叫响一不响二,这个包袱响了,你说包公一会儿把手机拿出来了,这就不可乐了,他再扔手榴弹,也不可乐了。
还有“话不到、人不笑,话若多、也砸锅”。侯宝林、郭启儒先生说的相声《夜行记》,讽刺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拘小节的人。用的第一人称“我”,一直到最后,对面又来个警察,你赶紧下来推着走吧,我进胡同了,“吱溜”一下子,再想找我都找不着了。关键的词在这里,捧哏的说:“你到家了?”侯宝林先生的语言就很紧凑,干净。“你到家了?”“掉沟里了。”就完了。有的演员使的活就是说:“哪儿啊,我掉沟里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哪儿啊,我”都不能要,为什么不行?这个人一道上净捅娄子了,你还说哪儿啊?聪明的观众就明白了,肯定没到家,又撞人了吧?又撞树了?掉沟里了?观众有了这个预感了。你再说“我掉沟里了”,就不可乐了,即便乐,包袱成色也降低了,乐得不是那么脆了。这个相声多一个字不成、少一个字不成。
节奏也很关键,《戏剧杂谈》里有这样一句可乐的词儿。侯宝林在说这句词的时候特别快,“要不您看电影演员都有胃病那都是吃的”,干吗说这么快呀?这句话不能断,断了包袱就抻了,如果不连着说,分着说——“要不您看电影演员一般的都有胃病呢,那是为什么呀?那都是吃的。”这就不行了。因为你说,“电影演员都有胃病呢”,观众就明白那是吃的了;你再说,“那都是吃的”,那还可乐什么?所以这句话不能断,“要不您看电影演员都有胃病那都是吃的”,就得这么连续地说出来。
有人学相声,为什么要拜师?要老师给指点,没老师成不成?相声有四大本教材,还有一个补遗的、还有一个小段的,一共六大本,200多块钱就买来了,买来了就可以说相声了,只要你下工夫就成为著名相声演员了?不是。那里边是资料,没有技巧,没人告诉你怎么说。
有这么一个相声垫话叫《三五句话》,是20世纪50年代初,电影导演谢添先生在后台跟相声演员聊天时说的,被马三立先生拿到台上去了,一直说到现在。这个垫话很简单,不论说哪个段子,都可以拿它当垫话。“这个相声演员比较聪明。”“我就聪明。”“脑子得快。”“我脑子就快。”“你脑子快,你跟我学几句话你学不上来。”“那不一定,学多少句?”“三句。”“三十句、三百句都没问题。”“听着,说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就这个呀,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我喝茶我也请你吃茶。”“我喝茶我也请你吃茶。”“错了吧?”“没有呀!”“这就错了,我让你跟我学几句?”“三句。”“那么头两句你都学了,第三句我说‘错了吧’,你怎么不学了?”“这也算一句?”有些年轻的相声演员觉得这个段子都说了60年了,没有新意,改吧。怎么改呢?你跟我学三句话,说:“我到天津来演出,你也到天津来演出。”“我到天津来演出,你也到天津来演出。”“我给大家带来欢乐,你也给大家带来欢乐。”“错了吧?”“没有呀!”“这就错了,我让你跟我学三句,头两句你都学了,第三句错了你怎么不学了?”“哦,这也算一句啊?”没有效果,或者有效果,没有大效果,为什么呢?不合理。在生活当中,我说“我说一句话你学不上来信不信”?一般人都是好胜的,您说“我不信”。“中国话还是外国话?”“中国话,就是眼跟前的话,挺简单的,您不信,您肯定要学错了,您信不信?”您还是不信。“那么我可说了。”在我说的时候,您思想里边就提高警惕了:他让我学这个话,他一定要设一个陷阱、设一个套,让我出错。您肯定提高警惕了,当我说“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您得想一想,这句话没有什么圈套,“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学上来了。第二句,“我喝茶我也请你吃茶”,除了文言,茶都是喝的,饭是吃的,喝汤、喝茶,一般的语言习惯是这样,但是我恰恰说了“我喝茶我也请你吃茶”,您这警惕就发生了作用了:哦,想让我出错,想让我把吃茶说成喝茶,他故意的,我留着神呢,我不上你这个当,我跟你学,“我喝茶我也请你吃茶”,你说吃茶我就说吃茶,我跟你学的一样,我能错吗?这个时候“错了吧?”“没有!”因为他脑子还在掰扯“吃茶”“喝茶”这两个字眼呢。“我没错!”这个逗哏实际是偷换概念的一种手法,“错了吧”这也是一句,可是学的这个人认为是说上面这一句,这个就产生了包袱笑料了。你如果把它改成别的,什么“我们到天津来演出,我为大家带来欢笑”,没有意识要让捧哏的上当,捧哏的想上当都没这样的机会,平常人说平常话,那还有什么可乐的呀?
现在有些说相声的年轻人追求廉价的笑声。我最近在《曲艺杂志》《中国艺术报》发表的文章里都提到,相声能不能不说这三个字?第一个字,“尸体”的“尸”字下面一个“米”字;第二个字,“尸体”的“尸”下面一个“水”字;第三个字,“尸体”的“尸”下面一个“比”字。现在很多年轻相声演员动辄就说这三个字,还掰开揉碎了说。真正好的段子、好的包袱不用说这种下三路的词儿。马三立的相声《似曾相识的人》:“你这皮鞋不错。”“明儿我给您,我擦干净,你多少号?”“39。”“我也39。”“明儿我擦干净、我刷干净,我给您送办公室,我当面交给您。”“别交给我,你给我送二楼团里头,支部那屋墙上有个黄书包,你搁那个里头。”很普通的话,平常的话,一点也不低俗,产生了大包袱,他在刻画一个人物,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语言,就可乐了。
什么样的语言可以组成包袱?伦理哏可乐吗?胡同里面俩孩子打起来了,互相对骂,怎么没人乐呀?但是话又说回来,好的伦理哏比如《六口人》也好、《反七口》为什么可乐呢?老先生留下这个段子,语言得经过反复的琢磨,特别巧妙,你算错了,为什么?你没算我爸爸。或者反过来也是,你没算我儿子。要把伦理哏使成不是伦理哏,那就高了。我说这个时候,我没想占你便宜,我就是替你们家算人口了,我浑然不知道我在占你便宜呢。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观众也感觉不到是他占便宜了,是无意识的占便宜,但是这个太难了。伦理哏不是一概否定,得有它的合理性,愣占便宜不行。好的语言、好的相声,不用说这个下三路、也不用伦理哏,社论式的语言也能产生包袱。
还有,相声应该从结构上找包袱。什么叫结构?梁左是一个写相声的高手。小偷是不能开公司的,当贼不能说话呀,干什么说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唯独当小偷的、当贼的不能说话。张寿臣先生说的《贼说话》就是包袱,但是梁左就让小偷开这个公司,有春盗办、妇盗办、儿盗办,逢年过节组织一个特定的主题去偷东西,小偷公司设立的各种机构还有保卫处,这就可乐。相声可以荒诞,这个框架结构是一个筐,你往里装什么它都可乐。要反映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机构重叠,不用小偷公司,就说单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就这么平说,那得费多大劲才能创造出包袱来。
梁左的《虎口遐想》这个段子,他让主人公掉老虎洞里了,再有一些非分之想、遐想,就可乐。如果不是老虎洞,没有这个特定的环境,相声演员就站台上想,想这个想那个,很难产生笑料包袱。《电梯奇遇》里,破电梯上不来、下不去,才可以产生笑料和包袱。
现在年轻人说相声还有一个毛病,没准词儿,不下工夫,他认为这是能耐,我们行话叫“扑盲子”。1980年,我在中国大戏院看马三立先生和王凤山先生表演《似曾相识的人》,马先生慢慢走上来,冲大伙儿一鞠躬,大伙儿还是鼓掌,马先生走到麦克风面前,声音不大。“我叫马三立。”鸦雀无声。“爱好相声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今儿都来齐了吧。”就这普通话,又是掌声、又是笑声。第二天,我跟王文林上马三立家里去,马先生说:“怎么样啊,昨天听我这个,给我说说吧。”“师爷,我给您说什么呀?你使得真好,您这扑盲子太好了,没准词。”一拉抽屉,拿出来了:“你看看。爱好相声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今儿都来齐了吧?”都是昨天晚上说的话,一字不差。马先生说“你词儿不熟,上去淌着水胡说那还行啊?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段,真扑盲子、真没准词,那能行吗?”后来我在《北京晚报》写一篇文章,《马三立谈扑盲子》,就是说相声应该怎么说。现在很多演员崇尚没准词,大概其就蹚着水就上去了,真敢说。
任何相声都是在塑造人物。有人不懂这些,说我说个《对春联》这没有人物啊,你说个上联、我说个下联,猜谜语,我说一个你猜,都是塑造人物。侯宝林先生就跟我聊天,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注意这个。《打灯谜》也是,捧哏的和逗哏的,互相瞧不起,你不行,你没我聪明、你没我脑子快,这进入人物了。对对子也是一样,你没我学问大,都是在刻画人物。有些演员都不注意这个。
跟相声很接近的还有一种形式叫“双簧”。现在北京、天津很多的演员没明白,这个节目应该怎么演。我曾经问过不止一对儿相声演员,这个前脸干张嘴不出声这叫作“发托卖相”,俩人配合要学像一个人似的,这就叫“双学一人”。应该是配合默契。有时候后边演员声还没出来,这演员动作先出来了,那不对。过去老先生演双簧的,孙宝才(艺名“大狗熊”)、郭全宝、罗荣寿演双簧,前面这个拍完木头等着,不知道后头要说什么,“奴家王宝钏,夫君薛平贵一别离家,一十八载”,后边这个说着慢的突然快了,“一个萝卜四两,俩萝卜八斤半”,前面这位不知道后头要说什么,这就有哏了。如果前面这位知道后头要说什么,俩人背好了词儿,我说什么你比划什么,我说抬手你抬手,我说伸胳膊你伸胳膊,那还有什么可乐的呀?
还有就是不知道包袱口在哪儿。演双簧,我这小木头一拍他就不能说话了,我让他干什么干什么。把手伸出来,攥拳头、伸食指、往眼睛上搁、抠、抠、把眼珠子抠出来,不抠,这就行了,这就是包袱了,包袱响即收场,你是不能抠眼珠子的,到这儿就得戛然而止,后面不能再有词儿了。这就是“包袱响、即收场,蛇添足、笑声挡”。
下面再说说关于快板、快板书的话题。快板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三大流派,李派李润杰、高派高凤山、王派王凤山,还有一个胡派胡振江,对快板也有很深的造诣。王派慢而不断、高派快而不乱、李派是说唱结合。原来王凤山、高凤山都叫快板,李润杰先生丰富了它的句头、句式,叫“快板书”。三大流派呈鼎足之势,为快板书艺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快板就是有拍节的、合辙押韵地来说故事,我们写快板都是七个字,要符合“二二三”的句式,得构成两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的结构,两个字两个字是四个字,加三个字是七个字,必须得符合这个规律。比如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红军不怕远征难”“太阳爬过东山头”,你要违背这个规律就唱不成了。“华蓥山巍峨耸立万丈多”,他有个三字头,实际上它是巍峨耸立万丈多,“巍峨”是一个词儿,“耸立”是一个词,“万丈多”是一个词儿。“一轮红日照边疆,草原百鸟任飞翔”,多一个字“一轮红日照边疆,草原上百鸟任飞翔”,也可以,但它是以七个字为基础,八个字是把它塞到这个节奏里边。所以必须得掌握“二二三”的句式,写成七个字,要不符合这个规律就没法唱。
快板有十三道辙,就是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为什么快板听着好听呢?就是辙韵在起作用。有一次,侯宝林给毛泽东说相声,说了四句诗:“胆大包天不可欺,张飞喝断当阳桥。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毛泽东哈哈大笑,因为毛泽东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懂辙韵,这四句没辙没韵的,谁也不挨着谁,就可笑了。
唱好快板,包括其他的曲种,一是要合辙押韵,二是要锤炼精彩的句子。李润杰先生写过很多段子,《夜袭金门岛》《智取大西礁》。我们要写这样的段子,怎么写?比如说同样的句子,我们要写中国人民解放军上金门岛抓舌头、搞情报去了,就这么写:“漆黑的夜里似墨染,海面上飞来了一只船,这条船直奔金门岛,它是真好像风驰电掣箭离弦。”听着带劲,英雄、抓舌头、搞情报。那边要来就不能这么写了,还是这个事:“漆黑的夜里阴惨惨,海面上偷偷摸摸来条船,这条船瞧着就危险,它是不知哪会儿就得翻。”合辙押韵容易,但还得锤炼精彩的句子,把作者的立场表现出来,起到鼓舞人民、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
快板,快板书,都不是一道汤,不能把仄声字都搁在一块,平声字都搁在一块,也要有高矮音,一个句子话出来叮当乱响,这就是快板。还有不能勉强找辙和因词害意,什么叫因词害意呀?我是《曲艺》杂志的编委,看过叫《盼》的一个小段稿子,农民盼丰收,工人盼高产,学生盼考试成绩好,其中有这么一句,就是卖寿衣的盼死人,这就不能要,让人听着不舒服。还有人写出这词儿来,“她到发廊把容美”,这个就是纯粹为找辙,很难接受,都是不可以的。生活当中怎么说,你词儿里就得怎么说:“三弦一响真带劲儿,唱一唱热情风趣的北京人儿,老北京一辈一辈居住在小市儿城根儿,爱吃家常炸酱面,早晚最爱喝豆汁。人情奉往讲个老礼儿,大杂院里爱串个门儿。”平常我们就说“串门儿”,没有说“串门”的。这人有个“老礼儿”,不能说这人有个“老礼”。所以平常怎么说话,写出文字来,就应该怎么写,那才可以。
快板要怎么写呢?要有主句有衬句。什么叫主句衬句?你想写什么,你先把这一句想起来,然后那一句可以是配合的。比如我们到草原了,想写草原这么多牛羊,我写了一句词儿,“草原遍地是牛羊”,一句话就构不成一个快板的句子,这怎么办呢?有了,上句我写“大草原,宽又长,这个草原遍地是牛羊”,这就行了。你想歌颂青海省,青海的土地面积非常大,怎么办呢?“青海好、青海好,青海的面积真不小”,这不就是快板吗?为了让人形象地知道青海有多么的大,“青海省这个土地多,就等于三个半的老英国,地大物博了不起,面积是八十二万平方里。青海省有一个治多县,方圆足有十九万。大草原,千万顷,一个县就等于它一个陕西省。”再有,我们写句子得找辙,写《劫刑车》就得梭波辙,他因为这个“车”“老太婆”都是梭波辙,十三道辙。“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俏”是遥条辙,“佳”是发花辙,“扭”是由求辙,“捏”是乜斜辙,“出”是姑苏辙,“房”是江阳辙,“来”是怀来辙,“东”是中东辙,“西”是一七辙,“北”是灰堆辙,“坐”是梭波辙。“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掌握了这十三道辙,包括两个小辙,你就可以写诗、写快板了。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一辑)的文章
这里的“学像生”、“乔像生”当指宋代百戏中的技艺。“纽元子”不仅会“学像生”,而且还会兼及声音模拟和世态模仿的多种技艺,对后世的相声艺术影响很大。属于模仿世态的可以“学乡谈”为例。......
2024-06-06
第一节建国十周年的相声创作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十周年,文艺界曾掀起了空前的创作高潮。赵忠、常宝华、钟艺兵创作的相声《昨天》是意蕴深刻、风格独特的优秀之作。甲卖耳挖勺的。马季、轻松创作的《一条街》也属于歌颂型的相声。主题与《昨天》相似,也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建国十年来的成就,但,艺术表现方面却独具特色:1.方式灵活这段相声自指性十分明显,采取的是聊天的方式。甲做小买卖的多了!......
2024-06-06
第三章“撂地”作艺旧时代,北京杂耍的演出场所并不多,除在茶馆、杂耍园子演出外,主要还是在街头和庙会“撂地”作艺。在天桥西边剃头棚、百货摊、小吃摊的南端有片空闲土地,艺人设立了杂耍场,“撂地”卖艺。地头蛇无端寻衅,欺侮艺人更是屡见不鲜。他们“撂地”作艺,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诙谐地学唱京剧和小曲。他“撂地”作艺,最初只他自己,后又携孙子作陪衬,其孙就是后来在相声界享有盛名的李德钖。......
2024-06-06
不过,相声与抗战宣传的结合使得相声的社会效能和普及面得到了提高和扩大,为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进一步向全国普及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期间,抗美援朝宣传队对相声向全国的普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024-06-06
有人把“俳优”看作是“古代的相声”,只不过是比喻的说法。“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果说“俳优”蕴涵着某些相声的因素,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俳优”发端而为传统相声所继承的讽刺传统,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2024-06-06
梁左也是一个剧作家,像全国首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就是他的一个经典剧目,现在很难再有新的剧目超越它了。梁左对传统相声可以说相当熟悉,掌握起来游刃有余。梁左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创了相声创作的一个先河,把文学和相声嫁接,用传统的相声手法表现后现代文学的主题。梁左走了很久了,我十分想念他。......
2023-11-17
当时人们把他们称为“俳优”。到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参军戏”的表演形式。滑稽戏到元代,为中国戏剧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保留和发展了滑稽讽刺的传统、插科打诨的方式。相声的讽刺矛头可以指向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相声中,涌现了一大批歌颂性的段子。也可以说,注重娱乐功能的相声更加接近和更加能够发挥相声这一曲艺类型的本质特性,有着更大的存在空间。......
2023-11-18
二人转是中国东北的一个流派,是当地民间歌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