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丕容先生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孙丕容的父亲孙堪为民国山东省公立法政学校校长、国会众议院议员。孙丕容20余岁被傅作义将军委以少校军衔,为其部下讲解国文。“文化大革命”初期,社会上横扫“四旧”,孙丕容家的数千本藏书、古字画被红卫兵抄走了。因还处于“四人帮”猖狂的“文革”期间,孙丕容的建议未能被采纳,但他为国兴邦的胸怀至今令人感动。......
2023-09-01
庄玉生 天津评剧院青年团团长,演员,主工铜锤花脸兼老生。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演剧目:《包公赔情》《秦香莲》《包公三勘蝴蝶梦》《斩韩信》《卖妙郎》《家有九凤》,三本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曾荣获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青年演员大赛优秀表演奖,并三次荣获天津市文艺新人月新秀奖,被天津市文联授予天津市“文艺新星”称号。
评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一个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朝气的年轻剧种。评剧发源于唐山,发祥于天津,早期轰动上海。它以优美动听的旋律、通俗质朴的语言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因此,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以及云南等广大地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贵州省、云南省都有评剧院团存在。评剧从形成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旦角行当一直占主导地位,如初期的评剧名旦月明珠、刘翠霞、金开芳、爱莲君、白玉霜等,并且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声腔体系,形成了众多艺术流派。可是与旦行相比较,生行的发展就显得缓慢了许多。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评剧是用本嗓演唱,要求男女声同调,因此制约了许多男演员的发展;第二,在旧时代评剧行当不健全,没有花脸和老生行当,所以当时被称为“三小戏”,即“小旦”“小生”“小花脸”,也称“半班戏”。正是这些因素极大影响制约了男生声腔的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评剧界才出现了一位为男生声腔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就是魏派艺术创始人魏荣元先生。
魏荣元先生出身梨园世家,河北省唐山丰润人。从小随父学艺,后拜评剧名家王万良为师,技艺大增。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评剧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魏荣元也精神焕发,怀着前所未有的愉悦心情,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评剧的改革、创新、发展的事业当中。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熟练掌握音乐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创腔记谱,他以良好的天赋加之不懈的钻研和努力,迸发出智慧的灵光,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著名唱段。他的演唱刚柔相济、深沉厚重,激愤时如黄河奔腾一泻千里,大有白居易在《琵琶行》当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之势;委婉时如涓涓细流沁润心田,特别是对快板唱腔的处理,几十句唱词一气呵成口齿清晰、强弱分明、顿挫有致,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且发自内心、感情充沛,可谓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评剧魏派声腔的普及和广泛传播以及众多的学习者和追随者足以证明魏派声腔艺术的无穷魅力。新中国成立前评剧没有净行,特别是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在《秦香莲》的创编过程中,魏先生第一个提出要创立评剧自己的花脸行当。行当的建立主要体现在声腔上,于是他就在自身嗓音条件的基础上,吸收京剧花脸的演唱方法,主要借鉴了京剧净行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先生的唱法。发音方法充分利用的是胸腔、鼻腔、头腔和脑后音的共鸣,从声音上树立起了包拯的人物形象。铿锵有力的旋律、极富激情的演唱,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专家的好评,也因此为评剧花脸行当的建立夯实了基础。《秦香莲》中包拯的成功塑造,为他继续探索净行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接着他又相继推出了《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两出铜锤花脸戏,使净行的唱腔更加丰富规范化、系统化。这时一个比较完善的评剧净行体系大体形成,评剧净行也因此而建立起来。为打破评剧老生行中的薄弱环节制约剧种不能适应戏剧题材广泛性的主要因素,在中国评剧院排演《朱痕记》的时候,魏先生扮演朱春登,经过对剧本的分析和对人物的理解,他认为朱春登衣锦还乡惊闻妻母辞世的时候,如果没有唱腔,不足以表达人物此时的特定情感,就提出能否加两段唱以丰富人物的塑造。这个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该剧的主演、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老师的支持和赞同,于是魏老师就和戏曲音乐家贺飞先生,共同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望坟台”,从而弥补了评剧老生行当声腔的空白。之后《夺印》当中的陈有才“黑鱼嘴”的唱腔、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把评剧老生的声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钟离剑》中钟离老人的精彩表现,把评剧老生声腔再一次推向了新的高峰,评剧老生行当的声腔也随之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
魏荣元先生创立了净行,完善和发展了老生行当,首创了越调调式,解决了男女声同调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解放了男生的音域,推动了剧种的发展。他参与创作并演出了多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开创了评剧男生担当主演的先河,从而改变了男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从属地位。
魏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也是评剧戏曲艺术领域的革新家和开拓者,进行唱腔的创立是他对评剧艺术的杰出贡献。代表性作品《秦香莲》里的“与驸马打坐”“宋王爷坐江山”等许多唱腔都脍炙人口,包括几句散板大家都能传唱。比如说“与驸马打坐”这段唱腔运用了评剧的二六板,巧妙地吸收了京剧花脸的唱法,响堂挂味、有棱有角、顿挫有序、收放自如,形成了评剧花脸的独特韵味。特别是“欢聚一堂”的腔和“由我包拯一面承担”这两句的处理刚劲有力,把包拯耐心劝导、苦口婆心的真挚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一句“难道说你是个铁打的心肠”的甩腔连续用了三个顿音唱法,铿锵有力、义正词严把包拯铁面柔肠、刚正不阿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尽显无遗,既鲜明生动地烘托了人物性格,又将花脸浑厚圆润、激昂刚劲的行当特点突出地体现了出来,可谓是脍炙人口风靡一时。此剧这一段唱首创了男腔比女腔低四度的唱法,男腔采用上五度的记谱,这种方法称“越调”。这样就解放了音域,攻克了男腔的技术难关,使男声唱腔得到了飞跃发展,给男演员担当主演挑大梁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魏荣元先生对评剧声腔艺术的杰出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创造了评剧越调,解决了许多男生声腔问题。例如评剧唱大瓢中音区的演员,如果没有魏先生创立的调式,就会有许多男演员都唱不了戏了。
魏荣元先生创作的新板式主要有:
1.顶板二六
这个板式在魏老师的《降龙伏虎》里面有一段唱腔“我叫你看天,晴天雾有云”,这段唱腔用的就是顶板二六。这种唱腔突破了评剧即四二强拍或弱拍以上的格式改为顶板开口。顶板二六节奏平稳,易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包公赔情》《钟离剑》里边都有顶板二六的演唱。
2.新流水板
新流水板,《千万不要忘记》里丁爷爷的唱腔里就有此板。著名作曲家牛万里先生称这段唱叫“行板”,给人以“行板如歌”之感。这段唱魏先生吸收了京剧流水板和其他剧种的因素,创造了新流水板。其特点是每一小节都是一拍,即有板无眼的节拍,每句后都加有过门,轻快、活跃、流畅。唱腔虽在节拍里进行,演唱起来却自由,很有活泼风趣之感,是其他板式所不能代替的。
3.新调式——反越调和越调
反越调和越调的创作,在《朱痕记》朱春登“望坟台”中都有体现。反越调慢板采用了在越调的基础上降四调的唱法,这种唱腔比女声唱腔低七度,从音域上可以向高音域发展。因此起伏较大,高中低音都能发挥,后来根据反越调的唱法,还创造了其他的板式唱腔。比如《一杯茶》当中的“我记得那一年”这段唱,就采用了越调的二次转调就是越越调。随着音域更加宽阔,唱腔也起了变化,使旋律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这种办法称为“越越调”。
4.低音调唱腔的创作
魏先生的唱腔低音浑厚,走低腔绝无扁音,在《包公赔情》中唱的“定然是珠泪双流”的一句,低音低到了D调的低音更加丰富了男生音色的变化,从而使得音乐层次鲜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抒发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智取威虎山》的唱段中也有体现。
魏派声腔艺术强调对情的把握和处理,魏派艺术之所以能吸引人和打动人,是因其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是因其善于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追求淳朴自然之美,形成了它个性鲜明、大方朴素的演唱风格。关于戏曲舞台感情,阿甲先生认为,舞台感情是真善美的统一,除了真、美以外还有善的东西,舞台的情感本身就是艺术创造,是升华了的艺术结晶。大师们关于艺术情感的论述,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魏先生一生的艺术实践也都在履行这个原则。在他诸多的唱段里面特别注重对人物感情的渲染。比如《钟离剑》当中的钟离老人就是很好的例证。“明月团圆”这一段唱非常富有旋律性和抒情性。优美深沉的旋律,凄楚苍凉的演唱,把人们一下就带到了夜幕下的天目山头凄风冷月下身在异国他乡的白发老人,为雪国耻而骨肉离散、思念亲人的特定环境。通过这段唱魏先生把它营造得特别生动,可以说表达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深层意愿。
魏荣元先生为评剧事业呕心沥血,耗尽毕生精力,在剧种的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是评剧男生唱腔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所创立的评剧魏派唱腔艺术,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是他智慧的结晶、艺术生命的延续,是评剧净行声腔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为评剧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为评剧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认真地继承评剧魏派唱腔艺术,仔细研究,更好的发展。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一辑)的文章
孙丕容先生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孙丕容的父亲孙堪为民国山东省公立法政学校校长、国会众议院议员。孙丕容20余岁被傅作义将军委以少校军衔,为其部下讲解国文。“文化大革命”初期,社会上横扫“四旧”,孙丕容家的数千本藏书、古字画被红卫兵抄走了。因还处于“四人帮”猖狂的“文革”期间,孙丕容的建议未能被采纳,但他为国兴邦的胸怀至今令人感动。......
2023-09-01
今日,无论是讲尊崇个性还是讲继承北大精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梁先生,因为他是这方面的拔尖儿人物。梁先生直,追本溯源,近是来于其尊人梁巨川,远是来于天命之谓性。难,因为显然不能反其道而行,不相信自己之所见。深追一步,正面说梁先生的所见。梁先生以治佛学入北大,出入红楼,所讲仍是佛学。与熊十力先生相似,梁先生也是由释而儒。......
2024-01-24
池田政权意想不到的结束由于池田先生患病而突然到来了。从继任总裁的候选人方面来说,那年夏天总裁选举时遗憾地败于池田先生的佐藤荣作先生当然是最有力的候选人。被要求作裁决的池田先生,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用毛笔挥笔写上“指名佐藤荣作君为继任总裁”,于是这场长时间的诠选剧宣告结束。当天下午在众议院正式全体会议上,佐藤荣作先生获得全体自民党党员的支持,被选任为内阁首相。......
2023-12-03
王元化先生是前辈思想家,作为晚辈的我,十分敬仰先生,但从未作过与先生交往的奢望。此事发生后,我得到不少国内外学者的声援与支持,其中包括张岱年、方克立等先生,也包括元化先生。1994年8月7月,元化先生亲笔题写“郭齐勇先生指正”并签名,寄我一份1994年7月23日刊载他的《思辨随笔·序言》的上海一家报纸的剪报。元化先生7月15日写于炎夏的这篇序言中,有不少篇幅是阐扬熊十力先生的,也有对我直接声援的。......
2023-07-25
单句体、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和多句体是土家族土司戏曲音乐单曲体结构的主要形态,在这之中,出现最多的则是双句体,它是由一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因比较简单而称为单曲体结构。[2]而级进与三度小跳是土家族戏曲音乐的主要旋律,且具有不完全的民族五声调式音列特征[3]。而正如其所言,三岔音乐亦因融入了土家族的傩鼓舞、民歌与宗教音乐,而呈现出独有的旋律特色:级进与连续级进。......
2023-08-04
——马克斯·魏勒1998年3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奥地利共和国外交部主办的奥地利当代著名画家马克斯·魏勒的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1930年,马克斯·魏勒考取了维也纳艺术学院。马克斯·魏勒的创作灵感和热情首先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马克斯·魏勒的作品中,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创作的《就像一片风景》系列,则完全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空灵境界。......
2023-08-25
道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文化,与中国绘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绘画的形式感方面来看,道家文化所主张的“自然观照”观察方法和对待事物“二元对立”的思维完全和中国绘画的图像特征相契合,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对于构建中国绘画的框架发挥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事实上,儒道这二者对于中国绘画的影响并非完全对立和相互矛盾的,而是中国宗教思想在绘画艺术中的糅合,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独特面貌的一种体现。......
2023-11-01
对魏鹏远受贿所得财物和来源不明财产予以追缴,上缴国库。魏鹏远成为十八大后继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之后,第二个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官员。魏鹏远涉嫌受贿案的案情细节经媒体部分披露后,成为小官巨贪的又一典型。魏鹏远案发后 ,丁荣猫也被办案人员带走调查或协查。其中,通过各种关系牵线搭桥结识魏鹏远的,不在少数。......
2024-0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