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京东大鼓腔调与辙韵浅谈

京东大鼓腔调与辙韵浅谈

【摘要】:下面我们再讲讲京东大鼓的唱腔。那么董湘昆先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传承人”,他获得过很多的荣誉,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把京东大鼓原先较浓的乡音改进为京音;之二,把京东大鼓规范化,全面、系统地对京韵大鼓的腔调进行了规范、命名。当前我们学习京东大鼓所使用的曲调名称,大多是由董湘昆先生规范、命名的,极大地方便了学习和演唱。这两句唱腔就是金钩儿调,句式为上下句,京东大鼓的板式叫作“板腔体”。

十三道辙简单说就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

简单的记法“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一共十三个字。每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辙。那么这十三个字里面有几个仄声字?我们知道,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一声字为阴平、二声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由此可见,上面的“俏、扭、北、坐”,都为仄声字。

董湘昆先生经过几年的推敲、研究,把这十三道辙的代表字改成了平声字,更容易做到字正腔圆。我师傅的这一创举得到了骆玉笙老师的赞赏,她亲自抄录了一份以便在实践中应用。内容如下:“崔学波忙出门来挖坑泥修砖窑。”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小辙,小言前儿、小人辰儿,属于儿化韵,平时不常用,所以我们一般都以记住十三道大辙为主。下面我用京东大鼓的形式来把十三道大辙外加两道小辙一共十四句话演唱一遍,十四句里有十三句每句话都包含有一道大辙,有一句里有两道小辙儿,这十三道辙:

一七佳人上绣楼,

乜斜杏眼泪交流,

丈夫人辰去会友,

去到姑苏他未回头。

由求公子来送信,

他在江洋顺水漂流

我惊慌手拿着发花拽门口,

怀来替我好担忧。

遥条把丝绦拿在手,

拴在了言前荡悠悠,

凄惨惨,又被梭波给冲走。

眼望着中东一命休,

单等那,小人陈儿、小言前儿长大后,

绿化灰堆再上坟头。

下面我们再讲讲京东大鼓的唱腔。大家知道,刘文斌是把京东大鼓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的代表人物。那么董湘昆先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传承人”,他获得过很多的荣誉,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把京东大鼓原先较浓的乡音改进为京音;之二,把京东大鼓规范化,全面、系统地对京韵大鼓的腔调进行了规范、命名。当前我们学习京东大鼓所使用的曲调名称,大多是由董湘昆先生规范、命名的,极大地方便了学习和演唱。

大家所熟悉的经典唱段《送女上大学》,作者是寇庚儒老师。寇庚儒先生是著名相声演员,也是单口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弟子、北方曲校的老师。当年他们同在一轻局文艺宣传队,寇庚儒创作了这个段子,董湘昆改编并装曲,1972年一经演出,获得盛赞,至今已40余年,久唱不衰。2000年央视的春节晚会之前,著名演员冯巩和郭冬临来到董湘昆老师家,学习了《送女上大学》,最后在他们的小品里使用了这个素材

传统的京东大鼓书,开头一定要使用三字头“表的是”,然后演唱内容,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新作品已经不用了。还有定场诗,这是原先京东大鼓演唱之前必须要念的,比如:“远看忽忽悠悠,近看飘飘摇摇。两人打赌在江边瞧,在水中一鼓一冒,这个说是葫芦,那个说是瓢。不是葫芦不是瓢,原来是俩和尚,洗澡!”开唱之前,用定场诗先抓住观众,为开唱之后的“四开板”奠定基础。

绝大多数的京东大鼓唱段,开头部分都是用“四开板”,比如《送女上大学》:

火红的太阳刚出山,

朝霞铺满了半边天。

公路上走过来人两个,

一个老汉一个青年。

这四句之后一般都有一个大的过门,这是京东大鼓的惯例,也是它鲜明的特色之一。

下面说说金钩儿调,还以《送女上大学》为例:

张老汉今年有五十多岁,

后跟他的女儿叫张桂兰。

这两句唱腔就是金钩儿调,句式为上下句,京东大鼓的板式叫作“板腔体”。一般的情况下,一板一眼。目前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在唱腔中多使用一板三眼、使节奏快一些,以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下面说说双柔调,还以《送女上大学》为例:

那桂兰穿红格的衬衫多么好看,

制服的裤子是学生蓝。

双柔调上、下句的唱法都可以有所变化,例如使用断音,“那桂兰穿红格的衬衫(断)多么好看”,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根据段子的内容来决定。

下面是拉腔,还以《送女上大学》为例:

她漆黑的头发两个小辫儿,

绿帆布的书包挂在身边哪……

第二句的结尾“挂在身边哪……”也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唱法,也不能都照搬董湘昆的原唱。董湘昆老师自己也对我们说,你们也要改进、也要创新。董湘昆老师还教导我们在演出实践中要注意“把点看活”,就是说要根据演出现场观众成分的情况,来选合适的唱段演唱。

下面介绍燕抄水,还以《送女上大学》为例:

你别看,这个扁担,

两头窄来当不间宽,

不搁上载儿也不弯,

要是搁上了载儿,

两头颤来当不间颠,

分量再重也不压肩哦。咳……

这个段落,在70年代录制唱片的时候,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能够用在唱段里。我个人认为,这一段燕抄水是整个唱段的“核儿”,也就是整个唱段最经典之处,京东大鼓优美的腔调,演员演唱技巧的魅力,展露无遗。用观众的话说,我们就爱听这个味儿,我们听的就是这个味儿!

下面介绍双高调,还以《送女上大学》为例:

这千斤的重担我能挑起呀,

革命大道我永向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句之间不要过门。

下面介绍上音下合,我们用《白雪红心》为例:

这焦书记来得可真够早,

偏偏又赶上一个大雪天。

“早”用三声,上音下合的头一句的尾字,必须是三声字。

下面介绍双回音,我们用《白雪红心》为例:

那些老贫农,茅屋可曾进风雪,

五保户,家里可曾断炊烟咳……

唱二十个“咳”叫“双回音”,唱十个叫“回音调”。

下面介绍反调,还以《送女上大学》为例:

旧社会您用它,挑着哥哥去要饭,

风里来雨里去受尽了熬煎。

狗汉奸用扁担曾把您老人家打,

夺扁担抗强暴您入了牢监。

阶级仇民族恨充满了血和泪,

桂兰我呀桩桩件件记在了心里边。

需要注意,一板三眼,我是从眼上起唱。反调一般都用在比较大段的、带有抒情或者渲染悲伤情绪的唱词里。因为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我们现在在节目中很少用了。

下面介绍十三咳,还以《送女上大学》为例:

您用它挑过高产丰收稻,

卖余粮把这条扁担给压弯。

咳……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目前唱的十三咳,确实不如刘文斌、董湘昆好,还要努力学习、提高。

最后,我们还是用《送女上大学》来介绍一下上板。刚才说过了,开头用四开板,中间有双柔、拉腔儿、双高、金钩儿、十三咳等等,最后用上板做结尾,例如:

桂兰说:

您的话有千斤重,

句句记在了我的心间。

这副重担交给我,

我一定接好革命的班。

这时节通红的太阳当头照,

照红了大地照红了山,

照红姑娘照红老汉,

爷儿俩赶路奔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