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京东大鼓的来源与形成:海津讲坛荟萃

京东大鼓的来源与形成:海津讲坛荟萃

【摘要】:宝坻区同时也是京东大鼓的保护单位。前辈很多老艺人,为京东大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就是京东大鼓名称确立的比较可靠的说法之一。刘文斌、魏西庚、齐文洲被称为京东大鼓的“三杆大旗”,轰动天津及周边地区。刘文斌的成功,把京东大鼓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为京东大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京东大鼓这个曲种,据《中国曲艺杂志》和《天津曲艺地方志》考证,历史应在300年以上。

众所周知,天津是个海纳百川的大城市,是曲艺之乡,为什么全国有很多大城市,只有天津有这样的称号?天津汇集了我国很多的曲种,这些曲种在天津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地形成各个艺术流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组成部分,在旧时代,曲艺被称为“杂耍”,听曲艺被叫作“听玩艺儿”。北方鼓曲包括了相声快板,坠子,西河、乐亭、梅花、京韵、京东大鼓等等。当年在小小的河东地道外就有七八家说书场,还有南市,河北鸟市,河西谦德庄。流派很多,比如西河大鼓,据我所知,就有李德山李派、田派、郝派、赵派、马派等,单弦有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石慧儒等,河南坠子有乔派、董派、程派、郭文秋郭派,梅花大鼓有金派、花派,京韵大鼓有刘派、白派、张派、少白派、骆派,流派纷呈、百花齐放。

京东大鼓不能和梅花、京韵相比,梅花、京韵唱词讲究,伴奏旋律丰富多彩,相比之下,京东大鼓则通俗易懂,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的形成大约在300年以前,但是具体是由哪个人创始,当前还不能下定论。有关资料表明,在刘文斌先生之前,还有老艺人于景元、张瘸佬等。据中国曲艺家协会专家、南大教授薛宝琨先生讲,京东大鼓过去就是说大鼓书的,是靠山调、地头调等民间小调,经过人民群众的不断创作和不同时期的说书艺人的改进,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它发源于北京东面,唐山西面,简称“通、三、武、宝、蓟、香、宁,外加漷县一座城”的京东八县,宝就是宝坻县、现在的宝坻区。

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宝坻区政府等有关部门,这次京东大鼓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坻区为“京东大鼓发源地”,董湘昆老师被评为“京东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传承人”,就是由宝坻人做的工作。宝坻区同时也是京东大鼓的保护单位。

宝坻区政府、文化局、文化馆三个部门联合,通过我找到了董湘昆老师,前后八次来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获得成功。刘文斌先生,董湘昆先生和我都是宝坻人,也算是机缘巧合。

据我所知,当初呈报“京东大鼓发源地”这一称号的还有河北省好几个市、县、地区,由于宝坻区的工作做得比较好,最终宝坻区胜出。宝坻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文艺界的比如刘文斌、赵丽蓉、马季、浩然,董湘昆等等都出自宝坻。前辈很多老艺人,为京东大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刘文斌先生,原名刘存有,按辈分他应该算我的师爷,1967年病故,享年77岁。我那时还小,和他有一面之缘。

刘文斌先生农民出身,家境贫寒,做过小生意,学过剃头。历史上,宝坻人外出谋生,多以剃头为业,在京津两地颇负盛名。刘文斌曾经向艺人张瘸佬学习演唱鼓书,后来就到天津市区撂地儿,但是在天津演出没有师傅不行,于是就拜了一位叫宋恩德的师傅。拜师以后,境况有所好转,为了谋生,他经常奔波于家乡和天津之间。

有一个时期,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都叫过“怯大鼓”。后来,他和魏西庚、齐文洲等人去到东北地区谋生,当地人发现他们演唱的曲调很好听,就问他们所唱的大鼓书叫什么名称。他们几个人一合计,咱们是京东人,刘文斌提议就叫“京东大鼓”吧。这就是京东大鼓名称确立的比较可靠的说法之一。

刘文斌、魏西庚、齐文洲被称为京东大鼓的“三杆大旗”,轰动天津及周边地区。刘文斌和他演唱的京东大鼓一起走向了一个高峰。当年收听广播的收音机叫“话匣子”,电子管的,体型巨大,属于贵重物品,只有少数人家和一些商家才有。当时一到每天中午,电台就反复播放刘文斌的京东大鼓,以长篇为主,比如《刘公案》《包公案》《小五义》《小八义》《下扬州》《昭君出塞》等,今天很多老观众都欣赏过刘文斌演唱的闷腔以及十三咳,真是好听。刘文斌先生和董湘昆先生师徒二人的十三咳各有特色,我个人观点,至今我辈尚无人能与之相比。

艺术无止境,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学习京东大鼓,并没有深入,只是学了一点皮毛。很多年轻的朋友们不知道刘文斌何许人也,更不知道谁叫董湘昆。

当时拥有“话匣子”的人家很少。有的大商家为了招揽生意,把收音机放在店铺门口,电台一播放刘文斌的京东大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特别是家庭主妇,都停下手里的活儿,聚在“话匣子”周围,听得如痴如醉,人们就给刘文斌起了个外号叫“净街刘儿”。面对如此景象,曾经有某位说相声的艺人颇无奈地说:“都听‘净街刘儿’去了!”

给他伴奏的弦师李景山先生也很有特色,就是一把三弦儿,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配器。当年刘文斌的成功也离不开弦师李景山先生,弹三弦儿的讲究扳、粘、搓、揉、扣,就是这五个字儿的技法你得练三年。

李景山为刘文斌伴奏京东大鼓有独到之处,他的三弦弹奏得快、稳、准、活,出神入化,在书场演出前,他经常用三弦模仿笙、管、笛、箫等民族乐器的演奏、合奏以及动物家禽的鸣叫。当年,刘文斌演出之前,李景山上场往那里一坐,观众先给他鼓掌,二三百人的小园子掌声如雷,用行话说叫“满碟儿菜”,鼓掌叫“菜”。

当年曲艺界的另一位很红的人就是相声大师马三立,刘文斌的火爆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刘文斌是坛子大鼓。”(此句摘录于《中国曲艺》杂志《名人录》)

当年,马三立先生在他的相声名段《西江月》里面曾经用刘文斌抓包袱:

马三立:“京东大鼓太闷了!”

捧哏的说:“坛子里练出来的。”

马三立:“贵在真情。”

捧哏的说:“从哪来的刘文斌哪?”

马三立:“活该!这小子该着红,该着走运,将来了不起!”

因为刘文斌当时很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颗新星,马三立用刘文斌找包袱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

刘文斌的成功,把京东大鼓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为京东大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文斌因为长期在城市演出,算作“城市派”,魏西庚等人活跃于农村,被称为“农村派”。

京东大鼓和其他曲艺艺术门类一样,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行规、门户,具体说有四大门户:梅、青、胡、赵。

我们这一门属于梅家门,有自己的家谱:继、承、龙、元、玉,棠、文、书、华、其,荣、宝、京、旺、盛,厚、仁、万、向、知。20个字代表了 20辈儿。刘文斌是“文”字辈儿的,董湘昆是“书”字辈儿的,我这一辈儿是“华”字。

刘文斌的业余弟子有李承秀、王辑馨、刘汉武、岳金义、宋万峰、张梁、孙志华还有我师傅董湘昆等。另外据《中国曲艺》报道,最早还有卢书中、李淑然。

董湘昆先生在1954年拜师,用攒了四次的演出费一共50块钱,在全聚德摆了一桌酒饭,叫作“摆知”,拜在刘文斌先生门下为徒。

借此机会也介绍一下刘少斌先生,原名刘雨辰,刘文斌先生的儿子,按辈分他是我的师大爷,他很好地继承了父亲刘文斌的演唱艺术和风格。我本人和他有很深的友谊

少斌生活坎坷,幼年学弹三弦,专为京东大鼓伴奏,后曾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回来后,被下放到南开区副食品公司基层店卖肉,后又归队回到天津市曲艺团。当时在市曲艺团专业从事京东大鼓曲种的演员只有两位,一位是师兄郝德宝、另一位就是少斌。少斌先生脚踏鼓键、鼓板,自弹自唱,绰号“包了儿”,堪称一绝,这种演唱形式,至今未见有后来者。可惜,刘少斌先生退休后不久就因病离世,令人怀念。好在曲艺之家,后继有人,北方曲校首届毕业生韩梅,就是少彬的外孙女,另外少斌的两个女儿刘培英、刘培兰,儿子刘培坤也活跃在我市的曲艺舞台上。

前面说到刘文斌先生的弟子李承秀,虽古稀之年,当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为京韵大鼓做着自己的贡献。刘文斌先生的另一位弟子王辑馨先生,基本功扎实,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依然是心系京东大鼓事业,30年前我们就曾经同台演出,他给过我很多指教。不久前,我把他的演唱录音送到了广播电台进行了整理并播放,令王老先生十分高兴。另外一位刘文斌的弟子刘汉武老师,有一段《肖飞买药》也堪称经典。

综上所述,京东大鼓的这一艺术形式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众多前辈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历史源远流长。刘文斌先生等前辈和当代艺人董湘昆等,为京东大鼓的发展和传承,做了很大的贡献。

董湘昆先生特意让我向大家转告,京东大鼓目前就是一派,那就是刘文斌“刘派”。董湘昆先生说:“我是刘文斌的弟子,所以我就是‘刘派’,从我这儿不能分两派,在我有生之年,不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