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津讲坛荟萃:探秘海津讲坛荟萃精华

海津讲坛荟萃:探秘海津讲坛荟萃精华

【摘要】:天津古琴活动实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保持着。借着这两次演出的东风,1981年12月26日,天津音协召开了古乐研究会恢复活动大会,会上选举李允中任会长,陈重、康少杰、于敬熹为副会长,委员11人,古琴组则吸收赵恩检、刘锡年、蔡延禄、邹柯等人入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古琴小组昙花一现,群艺古琴悄然兴起。核心人物是李允中和高仲钧。

天津古琴活动实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保持着。1962年,天津音协成立了天津古乐研究会,其中就成立了古琴音乐组,主要成员有陈重、唐白坦、宋镜涵、李允中、王端瑢、王端璞、康少杰、耿介、溥佐、穆家琪等,后来高仲钧先生也加入其中。这个古琴专业组是天津有史以来第一个琴人的专业社团,也参加了一些重要的演出和学术交流活动,它的建立加强了琴人间的团结和交流,加强了同全国各地古琴社团的联系。小组成立后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每周都利用一个晚上在河北艺术师范学校集合一次,开展曲谱的学术交流和技艺的传授,还创造性地吸收本市的一些古琴爱好者前来参加活动。遗憾的是,“文革”开始后就悄无声息了。

1978年,天津群众艺术馆古琴研究组率先恢复了活动,他们在天津音协和天津歌声编辑部的支持下,在群众艺术馆礼堂举办了古琴音乐欣赏会,会上有高仲钧的《流水》,蔡延禄的《醉渔唱晚》,华非的《长门怨》,赵恩检的《平沙落雁》,唐白坦的《渔樵问答》,李允中的《忆故人》,陈重的《龙翔操》,高仲钧、陈重(箫)的《梅花三弄》,朱绍梅的琴歌《阳关三叠》;另外还有改编后的《良宵引》和《关山月》,由乐团集体演奏。这场演出的规模是空前的,是天津古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专场演出,天津琴人的团结、天津古琴的潜在实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天津音乐界广受好评。于是在1981年,这场演出的主要节目又收到天津音乐学院的邀请,在该院演播厅又演出一次,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借着这两次演出的东风,1981年12月26日,天津音协召开了古乐研究会恢复活动大会,会上选举李允中任会长,陈重、康少杰、于敬熹为副会长,委员11人,古琴组则吸收赵恩检、刘锡年、蔡延禄、邹柯等人入会。

在1982年首届华北音乐节——天津海河之春音乐周上,举办了民族古典音乐专场,地址在天津音乐学院礼堂。其中古琴独奏、琴箫合奏和根据古琴曲改编的古乐小合奏《屈原问渡》《良宵引》等,引起兄弟省市音乐界的普遍关注,认为天津在古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上起步较早,也比较坚实。遗憾的是,此后不久,因为活动场地问题,古琴会在五六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正式的活动。

但星火燎原,为了弘扬古琴音乐,毕业于北京大学、始终醉心于民族音乐的高仲钧先生悄然接过了这个火炬。1981年,高先生在红桥区北马路小学主持创建了群艺民族乐团古琴组,专门从事古琴与古典音乐的学习与研究活动,每周日上午活动一次。主要成员有陈重、龚望、冯谦之、王坚白、张松青、蔡延禄和群艺民族乐团古琴爱好者20余人,后又更名为“北马路古琴会”和“八音小组”,不过在1985年就停止了活动。

高仲钧先生的努力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1983年和1985年,高先生的打谱成果《鹿鸣》《广寒游》《梅花三弄》《雉朝飞》在全国古琴打谱会上进行交流,得到了与会同仁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