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津地名读音:海津讲坛荟萃

天津地名读音:海津讲坛荟萃

【摘要】:作为地名规范读音,作为天津的路牌和指示牌,应当在汉字地名上方以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这一点儿也不能含糊。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两种或三种读法。从古至今,一些地名经过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有些地名的谐音演变形成了有趣的故事。王威逼杨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

首先,谈地名的特殊读音。天津民间流传俗语:“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因受方言影响,如水阁大街、玉皇阁、县阁、北阁等市区地名中的“阁”字,都不读gě,而读为gǎo。位于市区之外的阁,如位于西青区杨柳青的文昌阁、位于宁河县的天尊阁、位于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等,其“阁”字却一律读为gě音,与普通话读音一样。这是因为杨柳青、宁河、蓟县都在天津方言岛范围之外,当地居民所操方言与天津方言也不是一码事。

为什么将“阁”读为gǎo呢?很可能是受母方言(安徽话)影响所致。这个发音可能是“燕王扫北”时,安徽籍贯的军人带来的方音。京剧唱词如“同登麒麟阁”“共上凌烟阁”等的“阁”都唱gǎo音。汉代麒麟阁、唐代凌烟阁,都是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在古代韵文作品中,从音律上看:“凌烟阁”的“阁”读为仄声,如“功名未上凌烟阁,姓字先标聚义厅”“不求图画凌烟阁,只为家邦致太平”。处在上句末尾的“阁”,应读仄声。京剧是徽班进京后形成的,天津方言岛的母方言是安徽淮北方言,因此,天津方言将“铃铛阁”的“阁”就读为gǎo了。

“阁”的中古音是kak,是带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很多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方言中,出现文白异读的现象。如“剥”“削”“薄”“约”“乐”等,在北方方言(包括天津方言)都有韵母为ao的读法。例如,天津方言把“剥”读为 bāo,把“削”读为 xiāo,把“薄”读为 báo,把“约”读为 yāo等。 方言保留这种读音的,至今在一些地区仍存在,比如河北“乐亭”念làoting,山东“乐陵”念 làoling,黑龙江“鹤岗”念 hǎogǎng——这又为“铃铛阁”的读音,提供了另一个佐证。总之,阁(gé)是普通话正统的文读,阁(gǎo)是民间的方言白读。作为地名规范读音,作为天津的路牌和指示牌,应当在汉字地名上方以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这一点儿也不能含糊。作为民间的方言口语读音,天津人读“铃铛阁(gǎo)”,就与河北人读“乐亭(làoting)”、山东人读“乐陵(lào ling)”一样,是历史的约定俗成,不仅正常,而且允许。

再如“港”字,在“天津新港”“北大港”等较大的地名或“香港路”“香港大楼”等借用地名里,“港”读为gǎng;而在“双港”“小港”等较小的地名里,“港”读为jiǎng。再如北辰区“宜兴埠”的“埠”字,规范读音应为bù,天津人却习惯性地误读为 fǔ;“东甡里”的“甡”字,应读为 shēn,天津人却习惯性地读为shēng。这是历史形成的状况,没法改变。

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两种或三种读法。比如“田家庄”“刘家庄”“侯家台”“姚家台”“霍家咀”“梁家咀”等三字地名的第二种读法是:去掉中间的“家”,末尾加儿化,读为——田庄儿、刘庄儿,侯台儿、姚台儿,霍咀儿、梁咀儿等;第三种读法是:去掉中间的“家”,末尾加“子”,读为——田庄子、刘庄子,侯台子、姚台子,霍咀子、梁咀子等。

再如“陈家沟”“马家口”“吴家窑”“黄家花园”“石家大院”等地名,在读时应儿化,但不能去掉“家”字——陈家沟儿、马家口儿、吴家窑儿、黄家花园儿、石家大院儿等。有些地名可以去掉“家”字后,加儿化,例如佟家楼、唐家口、姜家井等也可读为——佟楼儿、唐口儿、姜井儿等。

第二,谈天津地名的谐音命名。和平区新华路中段有华卫里,这个“华卫”,其实是法国人华维的谐音汉译。1922—1924年,法国人华维出资在此建房成巷,供法国领事馆人员居住。河北路南段有林东大楼,1919年建造,因坐落在威灵顿路(今河北路)上,取“灵顿”谐音,命名为“林东大楼”。新华路北段有集翔里,始建于1882年,取“吉祥”谐音命名。西安道西段有义达里,1931年在此建造了12所房屋,12个为“一打”,故取其谐音命名。马场道南段有繁秀里,1947年由天津海关建成,初名“海关大院”,1966年改名为“反修里”,1982以谐音改为“繁秀里”。

1983年,南开区在进行地名普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时,北马路附近的张家胡同、靳家胡同、三聚里、赵家大院等里巷的地名都属重复,结果分别谐音改为“璋佳胡同”“锦佳胡同”“山菊里”“兆佳胡同”。通过谐音更名,所含寓意变得祥和——“璋佳胡同”赋予美玉内涵,“锦佳胡同”含锦绣佳丽之意,“山菊里”取山菊傲霜之意,“兆佳胡同”乃吉祥的征兆。

蓟县有干将庄,读者诸君揣度其名语意,很可能想到古代宝剑“干将莫邪”或词语“得力干将”,但其村原名“干酱庄”,系以原住村民以制作干酱为业而得名。1960年谐音求雅,而改称“干将”。蓟县还有个特殊的村名“侯三八”,其实在明代这是三个相邻的村落——侯家营、三家店、八蜡庙。1954年,三村合并,故取三个村名的首字连缀成新村名“侯三八”。

第三,谈地名的谐音演变。从古至今,一些地名经过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例如:红桥区“西于庄”原名“西鱼庄”;河西区“灰堆”原名“灰堤”,“土城”原名“土塍(chéng)围村”,“贺家口”原名“河闸口”;南开区“西湖村”原名“徐胡圈”,西青区“王兰庄”原名“王来庄”;北辰区“喜逢台”原名“栖凤台”;“宜兴埠”初名“渔家铺”,后取吉庆有余之意改称“余兴埠”,最后定名为“宜兴埠”;西青区“梨园头”原名“梨园坨”;静海县“大瓦头”原名“大洼头”,“王二庄”原名“望儿庄”等等。

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段原有一里巷,名叫“施磨厂”。读者诸君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磨床厂抑或米面磨房的名称,其实在清朝末年,此处原为粥场,俗称“施馍场”(就是向难民施舍馍馍的机构),后谐音讹为“施磨厂”。民国初粥场关闭,“施磨厂”则演化为里巷名称了。1998年,拆除建楼,现名“嘉海花园”。

有些地名的谐音演变形成了有趣的故事。例如蓟县“邦均镇”在战国时已形成聚落。传说在秦国施行变法的商鞅,曾在此宿店,得名“商君店”。唐太宗东征至此,因其名“商君”谐音“伤军”犯忌,遂改名为“邦军店”,民俗演化成“邦均店”,后为镇名。宝坻县有“南仁浮乡”,宋代成村,民间传说杨六郎在这里与大刀王怀女交战,战败被俘。王威逼杨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