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名规范读音,作为天津的路牌和指示牌,应当在汉字地名上方以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这一点儿也不能含糊。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两种或三种读法。从古至今,一些地名经过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有些地名的谐音演变形成了有趣的故事。王威逼杨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
2023-09-01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人间词话·人间词校注》《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地名文化》《这是天津话》等。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活化石,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天津地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资源信息,有待于开发探研。天津市共有各类地名约四万个,其中城市街巷名约占40%。在形容城市建筑风貌时,人们喜欢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来加以概括;在研究天津古今地名发展嬗变的沿革时,笔者概括一句话:“街名是城市凝固的自传。”
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老西开”“西广开”“东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水泊,草木丰茂,芦苇丛生。明代天津八景之一的“南原樵影”,就指此地。明永乐初年在此驻军,屯田垦种。清康熙年间,开辟洼地为稻田。清代津门八景的“定南禾风”,就是对当时南门外稻田风光的艺术化描写。光绪二十七年(1901),城垣拆除后,城内居民逐渐向南门外地区迁移,此地逐渐被开拓为城区。“南开”就泛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比利时商人在西门外广仁堂(天津最早的教养院)的南部,营建了电车公司。光绪三十三年(1907)天津第一私立中学堂迁到电车公司之南,遂改名为“南开学堂”。电车公司和南开学堂是南开地区走向繁华的标志。尤其是南开学堂,学校以地为名,但这个寻常的地名却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五洲。
在天津人的话语中,“南开”这个地名的语义所指,须依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定,如说“南开、红桥”,这里的“南开”指区名;如说“南开、天大”,这里的“南开”指南开大学;如说“耀华、南开”,这里的“南开”指南开中学;如说“娘家在城里,婆家在南开”,这里的“南开”指区片名。“南开”作为和“小白楼”“小树林”“丁字沽”等同类的区片名,其地域范围大致北起南马路,南抵原墙子河,东至南门外大街,西至南开五马路、广开大街一带。所辖区域包括南门西、西门南、蓄水池、炮台庄四个街道办事处。
“北开”最初是指天津城北门外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部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东南一带,东临北运河。清光绪年间,周盛传因镇压捻军有功,受赐在此建造祠堂,即周公祠。此后逐渐形成卖艺场地和旧货市场,黑白铁作坊也集中于此。
“老西开”原指位于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区,后泛指南京路与营口道交会口以西一带。
“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是城南的旷野墓地,仅有清康熙、乾隆年间所建的育黎堂、掩骨会、白骨塔等几处建筑,当时人们习称此地为“白骨塔”。光绪二十七年随着城里居民南迁,“南开”地区形成。此地成为“南开”再向西扩展的开拓地。随着民居建筑不断向西部开发拓展,“西广开”已成为南开区的区片名之一,泛指南大道以南,长江道以北,南开区片以西,墙子河以东的地域。由“西广开”又派生了“广开大街”“广开新街”“广开后街”等地名。
天津有南开、西开和北开,唯独没有东开。前些年曾有人问我:“天津为什么没有东开?”当时我回答:“东门外面对海河,没有开洼旷野,何来东开?”其实,“东开”也是天津的老地名,位于河北区东南部,指现王串场一带广大地区。清同治九年(1870)《续天津县志·郡城壕墙图》就明确标有“东开”之名。因清末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开地处僻野,人迹罕至,其发展远不及南开、西开等地,故“东开”之名渐渐隐没无闻了。
谈到城市的地域文化,就指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格。人们对于城市风格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域环境和建筑。富有风格内涵的保留着历史文脉的建筑,是城市风格的外在表现和依托的载体。另外,城市风格更内在地表现在市民的精神气质、文化作品乃至日常习俗的层面上。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作为共和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风格就是一种“皇家气派”的大气,市民精神的张扬,以及精英文化。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风格就是得风气之先的现代意识、商业化思维和与狭窄空间相关联而产生的精明细腻的市民精神,以及商业文化。以京沪城市文化而言,前者更侧重厚重的历史感,后者更侧重现代感。
天津的城市风格是什么?可以说介乎京沪二者之间,京畿门户、河海相通、移民城市、九国租界等因素,造就了天津包容性和多样化的城市文化风格——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包容。
多元而融合的天津城市文化,包含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融合,市民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本地文化与外埠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从地理、历史、民俗、语音和外来文化等五个角度,对多元而融合的天津地名文化,分别进行阐释与剖析。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一辑)的文章
作为地名规范读音,作为天津的路牌和指示牌,应当在汉字地名上方以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这一点儿也不能含糊。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两种或三种读法。从古至今,一些地名经过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有些地名的谐音演变形成了有趣的故事。王威逼杨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
2023-09-01
天津地理与人文交融,就是以水文化为滥觞而派生的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水文化在天津地名上也有所体现——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名中有典型反映。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有七十二沽之说。......
2023-09-01
天津古琴活动实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保持着。借着这两次演出的东风,1981年12月26日,天津音协召开了古乐研究会恢复活动大会,会上选举李允中任会长,陈重、康少杰、于敬熹为副会长,委员11人,古琴组则吸收赵恩检、刘锡年、蔡延禄、邹柯等人入会。......
2023-09-01
前两位都是天津土生土长,而侯宝林和刘宝瑞都是在天津走红,后成于北京。刘宝瑞在天津的时间比侯宝林短一些,但他却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刘宝瑞和马三立的关系,其实就是他和天津不解之缘的一种体现。刘宝瑞与天津有着解不开的渊源,在他百年诞辰之日,天津“非遗”保护协会和和平区文化部门筹划了纪念他的相声专场,在天津相声俱乐部的鼎力支持下,此次专场在中华曲苑举行,敬仰的刘宝瑞大师,天津不会忘记您!......
2023-11-17
特别是在清康、雍、乾三代,水西庄的高雅文化达到鼎盛时期。水西庄的雅文化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诗词文化就是耀眼的亮点。作《水西庄夜雨读书图》。乾隆元年客居水西庄,与查为仁唱和最多。乾隆元年来津,久居水西庄,与查为仁、查俭堂兄弟以及刘文煊、周月东等结社联吟,词章最富。据不完全统计,清康雍乾三代的水西庄诗词,有万首之多。客居水西庄的文人墨客和官吏,诗词皆佳,数量众多。......
2023-09-01
水西庄是水乡园、生态园、文化园。其五,出版文化。在当时的天津,水西庄的刻版文化,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其六,方志文化。这更是水西庄光彩夺目的文化篇章。其八,红楼文化。水西庄主客文人集团中,有几十位书画大家,以书画作品,表现水西庄的雅文化特征。......
2023-09-01
天津河北梆子不应叫“卫梆子”,这样就把天津河北梆子的范围缩小了。再来说说天津河北梆子的流派。天津河北梆子流派的特色之一、直隶新派中的一位领军人物,人称“梆子大王”的金刚钻先生,她的调门非常高,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审美趋向:高亢、激昂、流畅。她唱腔的风格,在现在天津的河北梆子中有所流传,遗憾的是没有金刚钻派的传人。天津河北梆子流派的特色之二、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银达子,他也独创了戏曲上的流派。......
2023-09-01
相关推荐